在紫鹊界梯田,做一蔸稻禾也幸福
2019-06-21宾丝丝
□宾丝丝
在新化,有一个地方叫紫鹊界。
紫鹊界是一个诗意浪漫的名字,总让人联想起鹊桥相会、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事实上,“紫鹊界”这个名字与牛郎织女无关,这里更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云雾缭绕的山谷中,隐藏着大片大片的梯田,每逢日出雾散,阳光照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时有农人驱牛耕作,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紫鹊界梯田起源于秦汉,盛于宋明两代,已有2000余年历史。苗瑶两族是这个人间奇迹的始创者,它也是多民族数十代先民共同创造的南方稻作文化遗存。宋人章惇在《开梅山》一诗中就写道:“人家迤逦见板屋,火耕硗确多畲田。”
一块块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的梯田层层垒起,仿佛一道天梯从山脚通往天际。神奇的是,这里的梯田从未干涸过,即使山下大旱,这里也依然水声潺潺。
水稻是紫鹊界梯田的灵魂。走进紫鹊界,仿佛走进了人类稻作文明的时空历史隧道:当紫鹊界第一位遥远得看不清面影的先民,试探地从始祖母手中接过第一粒粳稻种播下时,他也许没有意识到,他已引领人类跨入了农耕文明的门槛,迎来了梅山文化的第一缕曙光。其时,在我们这颗星球上,锄声还很脆弱,还很寥落,更多的是山风凄厉,林涛阵阵,虎啸狮吼,间或和着人类与猛兽的生死搏斗之音。只有在湖南澧县城头山、道县玉蟾岩和洪江高庙的先民们,或前或后地遥相呼应,让锄声悠扬地响彻在远古的上空。
极富韵律的锄声延续到秦孝公时,一不小心便吸引住了其弟嬴季昌。他因与孝公政见不合,反对商鞅变法,为避追杀,隐名埋姓,以国为姓,改秦姓奉,举家迁入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与当地苗瑶相融相亲,与世隔绝,世代农耕,其乐融融。直至今天,紫鹊界梯田依旧凸显着稻作文化的原始特征。湖南是世界最早的稻作起源地之一,素有“鱼米之乡”美誉,乾隆时期就流传出“湖南熟,天下足”的民谚。
紫鹊界梯田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纯岩隙水自流灌溉的梯田,加上与这里得天独厚的植被、土壤、阳光的最佳组合,于是养育出了久负盛名的“黑香米”,“黑香米”后来又有了“药米”“长寿米””黑贡米”“黑珍珠”之美誉。
作为稻作文化的一朵奇葩,紫鹊界贡米跨越古今隧道,见证千年文化,留下许多传奇故事。相传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派人遍访灵丹圣草。臣子们来到紫鹊界奉家山,采集到了这种“黑香米”,秦始皇食用后觉得筋骨舒展、浑身是劲、不知饥饿,于是认定这种米就是一种“长生不老药”,长期食用定能延年益寿,于是称之为“长寿米”。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听了昔日传说,又食用了“黑香米”后,便责成新化县衙每年将此米进贡百担作为皇宫口粮,此米日后又被称为“黑贡米”。但因为产量极少,只能供皇家享用,于是“帝王专用,天下无双”一时成为规制。时序更迭,天下沧海,如今“黑香米”早已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
紫鹊界最美的季节是夏秋两季,阳光温暖地照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层层稻浪由绿而黄,蜿蜒的田埂如同潮水澎湃,十分壮美。漫步紫鹊界,踩着历史的琴弦,深吸一口稻香,你会感受到一份安静的田园风光:层层稻田、潺潺溪流、嗡嗡水车、袅袅炊烟……置身紫鹊界,你会觉得,哪怕是做一蔸稻禾也是幸福的!(摘自《芳菲湖南》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