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幻从流浪到定居的可能与问题
——从电影《流浪地球》谈起

2019-06-21

科普创作 2019年2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特技刘慈欣

刘 兵

2019年,大年初一正式公映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上映一个多月之后,票房累计超过46 亿元,成为令人瞩目的大赢家,也被认为是让众人期盼的中国科幻“元年”到来的醒目标志。这是中国科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图1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

中国科幻的发展历史可谓筚路蓝缕,如果不多讲明末清初的起源阶段,仅就改革开放后而言,也是一波三折,起伏不定。姑且不说那些科幻与科普关系之争,至少科幻仍一直未能走进文学的主流。直到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在国际上获得雨果奖,科幻在国内的处境才有所改变,但这也还远不能说达到全社会普及的程度。为数有限的顶级科幻作家,以及人数也仍然有限的科幻受众,使得中国的科幻仍然是局限在一个小群体之内的追求。能够在科幻迷群体之外为人所知的科幻作家,恐怕也只有刘慈欣一人而已。正因如此,科幻界才会一直期盼着未来能有突破性的进展,让科幻真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摆脱这种仍在“流浪”的局面而走向定居,也因此才会有期待“元年”到来之说。而上海交通大学的科学史教授江晓原早就断言:“所谓的中国科幻元年,它只能以一部成功的中国本土科幻大片来开启。”

电影,显然比作为文学的科幻小说受众更多。因此,通过科幻电影来振兴、推广和普及科幻确实是一个可以实施的有效手段。其实,许多年来,在国内公映的国外“大片”中有许多就是典型的科幻,但人们却未必明确地将这些大片与科幻的传播有意识地关联起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是这些科幻大片并非国产,因而只是被当作令人兴奋的舶来品去欣赏,与中国本土的科幻并无更多的关系。

尽管如此,随着科幻小说《三体》在科幻迷的圈子和超出这个圈子之外更大范围的流行,随着人们因阅读小说而形成的对于将《三体》改编成电影的期盼,以及一次次对各种涉及《三体》电影消息的关注和因这部电影迟迟不能完成和公映而带来的失望,同样是改编自刘慈欣小说的《流浪地球》的横空出世,显然是抓住了一个具有比较充分的背景铺垫的理想时机。

《流浪地球》一公映,旋即引起观影热潮,同时也引发了热议。这些影评分成了立场和判断截然相反的两种极端。赞扬者不遗余力,几乎用尽赞美之词,捍卫者对哪怕稍有负面评价的说法都予以坚定地、几乎是非理性地抨击。当然,也有不少批评性的评论,如较多对电影中表现的不符合科学的内容和情节的批评,以及对人物塑造不够理想等方面的评论。对于国产电影来说,能够出现这样的热议和争议,是非常罕见的。热议本身就是影响,是被人们重视的表现。虽然争议并未影响电影的票房,但这种两极分化的争议,已经远远超出了常规影评的范围。那些坚定的捍卫者更多是基于对国内科幻的支持和热爱而表现出来的某种狂热,而不是基于对电影艺术本身的冷静思考。那些批评者的负面评论,同样也是承载了对于科幻本身和对于科幻电影的不同理解与不同的价值判断,如在科幻中应如何对待已有的科学知识、原理与幻想情节中的“科学”不一致的问题,如何评价科幻的目标、特殊的意义及其艺术性,等等。

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同名的短篇小说(或可称之为较短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体现着刘慈欣后来的一些典型风格,包括对文明延续的关注和对用技术解决文明存续危机的倾向。在这部小说里,作者确实有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设想,或者可以说是所谓幻想的构思,即因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的红巨星而吞没地球,让地球汽化,地球上的人类采取了建造地球发动机的方式,将整个地球推走,远离要爆发的太阳,在太空中“流浪”,去寻找新的家园。电影采用了这个基本的构思框架,舍弃了小说中一些更复杂的情节,也补充了一些小说中所没有的情节,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毕竟要将小说改编成成功的电影,不一定必须保留小说中的所有要素,甚至还有所谓一流的电影往往不是改编自一流的小说的说法。

经过电影剧组人员的辛勤努力,这部电影在票房上取得成功,其成功的众多因素之一是这部国产影片在特效上的成功。当然这在国产电影,特别是国产科幻电影的拍摄中,也是开创性的。成功的特技效果让观众在观影时体验到与观看国外大片时相似的、震撼的视觉效果。虽然在实现这些特技的开创阶段仍有许多困难,但在有资金保证的前提下,特技的实现也许并不是过于难达到的目标。问题在于,我们应该承认特技的成功应用确实让这部电影点燃了许多人对中国科幻发展的热情,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科幻小说和电影发展的信心,但仅仅依靠这些,是否真的就能让中国未来的科幻延续《流浪地球》的成功和火爆?这样的成功是否可以再度复制?

以电影《流浪地球》为出发点,为了让未来中国的科幻能够真正顺利地发展,就需要我们不只是对电影《流浪地球》及其成功一味地唱赞歌,而是以此为契机,更多地进行一些反思和总结,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同时也更深刻地思考科幻本身。

科幻之所以不同于传统的正规科普,就在于科幻中呈现的科学,与现有的科学是不一致的。因科幻中技术性的科学内容的重要性不同,或是更强调技术性的科学内容,或是更突出人文、哲学和社会等内容,又可将科幻区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但无论硬或软,都不可回避的是,科幻中的“科”字将它与其他类型的文学、电影区分开来,也就是说,无论是作为作品的背景框架还是作为核心内容,“科学”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要素,否则就成了像是“奇幻”之类的东西。当然,“幻”是科幻的另一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将其与传统正规科普相区分的重要原因。但科幻在处理与现有科学关系的方式上却有许多可能。例如,在现有科学的基础上,通过合乎逻辑的外推,将目前科学还没有可能实现的知识或技术以想象的方式表现出来,或是仅仅在一种概念性的科学框架或者意向下,展开作者的想象,与现有的科学并无更直接的联系。但人们往往会因科幻在处理想象中的科学时,与现有科学是否存在冲突或矛盾而展开争论。在电影《流浪地球》引发的一些争论中,就有不少属于这一类,大多是批评电影中的科学与现有已知的科学不相一致甚至彼此矛盾。虽然对于这些争议还可以讨论,但也不必过于当真。如果我们不较真儿地把科幻等同于科普,从而不过于严格地以现有科学作为判据和标准来要求科幻中“科学”的正确性,其实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姑且不说科学从来都是处在发展变化之中,还有诸如像科学的多元性之类更前卫的观点,毕竟人们在欣赏科幻时知道这是科幻而非用来学习科学的科普,就像人们读小说时会知道那是与历史或现实有所不同的虚构,看童话时也不会把其中的虚构当真而与现实相等同一样。

不过,关于电影《流浪地球》的另一类争议和批评,却是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的。这就是,观影者认为这部电影对人物的刻画和塑造太过薄弱。当然,这也涉及观影者的偏好,涉及观影者对科幻电影(也包括科幻文学)的不同理解。

无可否认,电影《流浪地球》在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和对人性的揭示上,的确是非常不理想的。如果人们在看科幻电影时,不满足于只是欣赏屏幕上呈现的想象中的科学和技术的画面,不满足于只被炫目的特技效果所震撼和吸引,而是希望能看到更诱人的情节、丰满的人物,甚至于希望能被真正地感动,带来对世界、社会、人生和人性的更多思考,那《流浪地球》显然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极端一些讲,整个电影似乎更像是对为拯救地球而将之推走的这一“工程”之实施的视觉版流程说明书,其中的人物只是为了让这个流程说明书得以呈现的“棋子”,或者就像是一部在庞大的机器上为使之能够运转而必不可少的螺丝钉。而电影还是有其更为传统的特点,对人的关心,应是其中之一。也许是为了更好地宣传电影,在《流浪地球》公映前,一本编辑得非常仓促、名为《〈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的书出版了。我们可以看到,在此书中,绝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讲摄制组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解决拍摄、道具、场景和特技制作方面的技术性问题,而对如何塑造影片中的人物,如何提高影片的艺术性,如何让影片具有某种更能带给人们启发的思想性等,则或是一笔带过,或是语焉不详。这本制作手记无疑表明了在此电影的拍摄中,对技术的关注是首位且特别突出的。有意思的是,书中对电影“世界观”的概述,虽然谈到了对影片所处时代的自然环境的构想,也涉及了当时人类社会的设想,诸如人口、政治、社会分工、行政版图、经济与物资、文化娱乐、家庭生活、教育等,还涉及了对影片中出现的像“行星发动机”“地下城”“高速地表运载车”“外骨骼装甲”“空间站”等的技术描述,却唯独没有对人物性格等人文和艺术的关注。虽然在“新地心说”部分简单地提及了那时人们的某种观念,但也不过是对小说原著中观点的极度抽象的简化版转述而已。

可以想象,以这样的方式和倾向来拍摄的电影,其情节、艺术性和人性的薄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另外,如果从哲学立场上看,电影中那种“人定胜天”的传统意识也是非常明显的。就此而言,与之同期上映的、同是改编自刘慈欣小说的电影《疯狂外星人》,反而要在这些方面更为理想。只是,《疯狂外星人》的票房远比不上《流浪地球》,这一现象倒是更为耐人寻味,值得另作分析讨论。

前面谈到的是在某种科幻观和科幻电影观之下对《流浪地球》的一些看法。当然,不能说那些出于对振兴中国科幻的热情而坚定捍卫这部电影的人没有他们的理由,但更为理性的反思和讨论也是必要的。有人坚持只喜欢欣赏科幻电影的特技效果,这是一种追求和偏好,但只靠特技效果支撑的科幻电影是否就是科幻电影的唯一理想模式呢?只凭这些,《流浪地球》的成功在未来还能够再度重现吗?在中国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是否还需要一些别的东西来支撑呢?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特技刘慈欣
The performer of bamboo drifting on the river 霓裳青山间,一苇渡绿江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藏于深山的“中国科幻王”
巧用“特技镜头”写美文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