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

2019-06-20高国伟

青年时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理解力听说读写音乐欣赏

高国伟

摘 要:音乐、文学、绘画等都称之为姊妹艺术。它们从不同的表现材料、表现形式与功能描写和表现事物,表达人们的精神与感情。音乐是“灵魂的语言”。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直接触动听众的感情,渗入欣赏者的心灵。文学欣赏的起点是组织在语法关系中的概念所唤起的表象,语言则是走向起点和形成概念的“桥”;绘画是通过线条、色彩、明暗、空间所形成的画面来表现艺术家的构思。音乐起源于宗教、起源于模仿、起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劳动。其本质特点是一种思维文化。这些姊妹艺术学科,虽然采用了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地描绘自然、表情达物。但都离不开人们基本的思维方式,以及人体多种器官的综合感知才能完成。所以,我们分析研究学科综合和学科交叉运用,有助于提高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方法,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听说读写;综合练习;音乐欣赏;理解力

音乐作品的基本语言是一个个流动的音符。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声音,它没有视觉形象,也不同于语言概念,只能用听觉去辨识与感受。音乐起源于宗教活动、模仿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音乐作品描述人与自然,表情达物,利用音乐语言特殊的材料1 2 3 4 5 6 7这些音符,加之旋律、节奏、和声、复调、速度、力度、音色、音区、调式、调性、织体等的巧妙运用与组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音乐形象,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在音乐作品欣赏课的教学中,很好地运用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一、听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由于这种特殊性,作为声音艺术,它既不直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又不能借助语言来表达明确的思想观念。这就迫切要求听众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补充和加深音乐所难以直接表达的内涵。所以听是第一步。音乐中“听”的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是指视唱练耳,听记旋律。还包括听任务、听故事、听背景等。在听之前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任务,如根据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哪些有必要听的作品,好比是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还有给学生讲解作品中的创作背景, 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作品的历史或者相关的故事。例如在主讲和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时。首先向学生讲解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传说故事。达到“未听声,先入心”的效果。让学生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接着再讲中国越剧《楼台会》的相关创作背景。这在欣赏中是不乏其例的。再如《纺织歌》。教师先指导学生详细聆听乐曲伴奏部分,感觉到伴奏音型×× ×× ︱×× ×× ‖形象描绘出纺织车匀速转动的声音,曲调明快。犹如鲜丽的五月晨光。然后再组织学生聆听旋律声部,婉转嘹亮而又动听。使人联想到犹如一个纺织少女工作的模样,坐在五月的晨风中,活泼的、精神充沛的摇曳着她的纺织车,跟着纺织车转动的节奏而歌唱的情境。简言之,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加上教师有目标的提示,使之对音乐作品有了较好的感性认识。

二、说

让说走进音乐课堂教学,把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说的表达。这是学生思维律动变化的又一种方式。也就是说,运用了交流快捷、使用灵活、适应性强的口语交流,采用小组式互动交谈、发言、讲述、辩论等方式,把每个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和讲述出来,并且在教师科学地组织指导下加以分析、综合、归纳。会有生成新知识的效果。这样,学生把对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了理性认识。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随着音响的流动,感情的体验始终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因素,而这种体验感受又总是与欣赏者本人的音乐基础、理解水平、生活经历相联系,因此它是相当抽象而又十分生动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在表述对作品的理解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风格。这就是指,音乐欣赏中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要及时地对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述给予科学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沿着近于音乐艺术思维的轨道去理解作品。

三、读

音乐作品的读不同于文学作品的读。音乐作品的读,分为读谱和唱读。读谱是学生对作品旋律及其织体的一个理性初探。可以让学生边听曲调边默读曲谱;也可以使学生边听曲调边哼唱。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探究和发现音乐作品的调式、拍子、强弱规律、连音线、增时线、减时线、附点音符、休止符、延音记号等表现要素。通过这种细节地学习与思考,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掌握旋律节奏快慢的特点,以及作品蕴含的艺术风格特色。同时,把这种感性认识运用到实际唱歌练习之中。另一种读就是视谱视唱,加上一定的肢体律动,让学生根据所听所说,独立地学唱曲谱。创编人物角色,进行演唱不同的音乐内容,并且及时地作出科学的评价。这样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快乐。在学科内容体系练习中,学生能够找到快乐,这是教学成功的很好标志。也可以说,学生在快乐中感受、感知和理解音乐。这种方法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

四、写

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了听、说和读的系统化练习与探究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度地写的练习。包括学生对作品主题乐思或主题旋律的背写;还包括较高层次的创新写作。这一环节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要很好地体现对整个音乐作品的综合理解及运用;体现学生对音乐艺术表现要素的熟练掌握。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情景引导与拓展提示,在原来音乐作品的良好感知基础上,写出优美动听的旋律,并进行二度创作,加花修饰,生成富有新意的内容。这样,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创作兴趣,同时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

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通过这种听说读写相配合的练习,既是不同的层次解读了作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多种感知器官的协调与运用能力。加上用音乐语言的方式解析和理解作品,期间广泛地调动学生肢体律动。这样,思维方式跟随着身体律动的变化而变化。学生把书本知识变换成鲜活的内容。我們深刻地感觉到,在整个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同时,这种生动鲜活的教育教学方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按照新课程、新大纲倡导的方法理念相吻合。对于全面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有很好的意义。

猜你喜欢

理解力听说读写音乐欣赏
我的理解力
培根《新工具》中“理解力”浅析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