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等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9-06-20邵敏敏

中文信息 2019年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思考

邵敏敏

摘 要:就业指导对于高等医学院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大学的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注重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实际的就业选择缺乏一定深度的认识。就业指导系统性地指导学生全面地认识就业问题,能够指导学生针对性的加强专业技能,为择业做好准备和铺垫。本文针对高等医学院就业指导课程适应性和实践课程的开设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 就业指导课程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7-0-01

引言

今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发地严峻,毕业生毕业后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就业问题,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的名额不断会扩大,造成大学生数量激增,并且由于“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还是不全面的,只是片面地将就业难的问题归结于大学生数量上而难以找出就业难的真正根结。就业指导课程会从大学生的目标导向,个人能力,专业素养以及社会的需求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出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解答。因此,就业指导课程同专业课程是一样重要的。

一、高等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和特点

1.指导课程与医学专业特性紧密结合

由于社会形势的需要,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在这中间明显的变化就是各大高校的招生名额扩大了数倍,大学教育已经逐渐向大众化趋势发展。虽然如此,但是经过学界内各方专家验证讨论,认为医学专业还是应该保持“精英化”的发展方向。些年来,虽然各个医学高校也进行的大规模的扩招,但是从扩招的专业上可以看出,占据扩招名额的绝大多数专业都是与医学相关的边缘性专业,真正的临床医学类专业的扩招比例还是不大。根据这种情况,高等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专业的特性进行安排。对于“精英化”的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应该紧紧围绕其专业思想进行展开。

2.医学专业学制的多样性

医学类专业的核心专业主要有三大专业组成,分别是医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以及医药学类专业,其他医学相关的边缘性专业暂且不谈,仅就“精英化”的核心专业而言,不同的核心专业具有不同的学制要求,例如,根据专业需要和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医学专业必须有三年制、四年制以及五年制,如果考慮到本硕连读或者硕博连读等情况,还要加设七年制等学制。由于学制的多样性,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需要考虑到不同学制的影响[1]。

3.学期课程安排存在矛盾

对于“精英化”路线的医学专业本科生来说,要想完成毕业要求就必须要满足在相关单位或者机构进行临床实习达48周以上,而这么长的实习期往往被安排在毕业的最后一年,相关医学院校的待实习学生的数量要远远超过本地医疗机构所够接受实习生的上限,这就导致多数的实习生不得不分流到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使得学生无法集中在学校进行统一的就业课程指导,就业指导的课程的日期安排变得异常复杂。

4.专业的特殊性需要针对性强的就业指导

由于社会发展,对于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传统意义上精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在面对社会的具体需要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这就导致专业技能强的学生往往不具备应有的竞争力,使得就业问题增多,就业后难以适应现实情况的变化。就业指导应该根据实的医疗行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补充和侧重培训,例如开展“医患关系处理”、“医药市场发展情况”等专项训练指导课程以增强学生就业后的竞争力。

5.就业指导课程未能结合医学专业学生就业的特点展开

对于绝大多数精英化培养路线的医学专业学生来说,毕业之后无法立即应用专业能力来就业,这是由于相关的法律规定,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之后至少需要一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才具有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这就意味着多数的医学类毕业生在毕业一年之内是不能够利用自身医学专业的能力进行自主创业,在毕业之后会有一个较长的空档期。因此,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为主[2]。

二、对医学专业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1.突出重点内容

高等医学类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应该以以下几个方面为核心进行就业指导: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加强对社会需求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其次,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掌握扎实的医学基本功,培养医学类专业的职业素养和情操;然后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是,以艰苦奋斗为核心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根据学制的不同安排适宜的就业指导课程

由于高等医学院的学制的多样性,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实际的学制来决定。以五年制为例,在不同的学年里要有不同方向的就业课程指导,第一年,应该以专业认知教育为主,加强新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第二年,以基本能力培养为主;第三年,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第四年,以考研与就业的选择为主;最后一年,着重加强就业指导,解决基本的就业问题。

3.根据专业内容的实际需要调整就业指导课程

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强,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时,要适当增设医学专业相关能力的培养训练课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根据当下医疗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增加关于针对处理医患纠纷的课程,培养学生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应对事件的基本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3]。

4.教学方式要充分展现出学科特点

针对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强,实际的社会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薄弱的基本情况,就业指导课程可以适当增加关于人际关系处理的课程,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结语

在医学类高校中,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程度不亚于专业课程的重要程度,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点、学制的特点、以及专业内容及相关性的特点。把握好就业指导的核心与方向,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正良.对高等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06):67-68.

[2]吕星.高等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3]傅骏蕃.广东省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广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思考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