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背景下“国门大学”留学生创新管理机制研究

2019-06-20林莉彬戚松李学焰

青年时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林莉彬 戚松 李学焰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国际文化交流频繁、经济贸易往来密切,“国门大学”保山学院因地缘优势,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积极的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洪流当中。因此,该校留学、访学人员比例攀升,并在缅甸密支那成立了珠宝人才培训基地,承担着缅甸玉雕人才培养的重担。笔者将以该校珠宝学院缅甸籍留学生为例,来探索留学、对外教育管理方法与途径,从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文化自信;国门大学;对外交流;留学生管理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对此有过多次论述:“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深厚的文明自信基础上,即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保障”。地方各级政府在党领导下结合自身条件、实际情况,以文化自信为基础上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让传统文化自身成为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积极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向前迈进。而2015年云南省政协会议上,罗正富(时任云南省政协主席)作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其中提到全力助推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并就“一带一路”战略下推进云南国门大学建设,深入我省沿边文山、保山等7州市开展专题调研,提出统筹成立云南国门大学协同发展联盟等建议。保山学院也积极申报了云南省“国门大学”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并首批得到获准。国门大学的建设就是保山学院基于文化自信去提升文化软实力、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笔者作为留学生教学与管理的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留学生管理难点和解决途径。

一、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难

留学生班级与本土班级相比,因文化差异使得管理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俗习惯带来的差异

各国间因人文历史、社会经济、地理气候存在差异,导致国体、政体也有所不同,故文化传承与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保山学院来自缅甸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人文背景、宗教信仰、教育水平、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均有所不同。一是缅甸留学生性格与中国学生相比是比较自由随性,他们不愿意受到较为严格的约束及管理;二是不愿意在私人时间被安排学习及公务。私人休息时间被安排到临时性事务、活动,他们会直接向留学生管理者或负责人表达私人时间不应该被占用,而不像国内学生会听老师的话,这样就增加了留学生管理者的管理难度。三是缅甸留学生按照当地习俗会随时穿拖鞋,在出席重要活动及浓重场合时都这样穿着,但是该校在课堂学习“六不准”中严格规定是不能穿拖鞋进入课堂的,这就使得学校规定与习俗存在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对该习俗表示理解和尊重,但进入课堂学习时,建议还是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维护校风校貌为主。

(二)语言水平带来的差异

在留学生入学时,学校均会对其汉语水平进行测试,测验后发现个别留学生因从小生活的环境有时会有汉语交流,所以汉语水平还不错。其他留学生基本不懂汉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由于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文化适应、日常交际的差异,同班同学之间的汉语学习程度差异就越明显,掌握较好的轻松通过HSK考试,掌握较差的连基本沟通都会显得吃力。虽然汉语沟通较难,但是其中很多缅甸留学生均是傣族、景颇族,他们可以用傣语和景颇语进行交流沟通,虽然分属不同的国家,但跨境民族的语言却是相通的,这为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和了解认同中华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作息节奏带来的差异

目前缅甸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于三四十年前的中国,生活节奏较慢,加之缅甸学校作息时间为早9:00上课,午餐12:00,午餐后13:00继续上课,3:00放学,无午休时间,平均累计时间为5小时。而国内作息时间为早8:00上课,比缅甸当地提前1小时,中午留出了午休时间,下午14:30上课,17:50放学吃晚餐,晚19:10上选修课,平均累计时间达9小时,已远远超出了他们原本的时间,来到保山学院的留学生,面对这样的作息时间都很不适应,所以经常会出现迟到的情况,这是其一;其二,因笔者所在学校处于中缅边境云南保山,常年会有缅甸团到校访问,每次来访都会看望缅甸留学生并座谈,这些事务属于临时性安排,而课余时间缅甸留学生依旧按照缅甸作息时间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又打破了他们本来的作息时间,长此以往就会有情绪带来管理难题。

二、用心对待与关爱学生

留学生管理很复杂、很琐碎,留学生管理工作不是一贯而终,而是要有阶段性和针对性,作为与留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这就要求留学生管理者做到对管理工作的全程把控,事无巨细,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关爱留学生,主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让学生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同等的关爱。比如在新生入学时的入学教育中除了对学校及所在城市、学院专业等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外,还应告知他们未来在这里学习所要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让他们在接受美好机遇的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有所了解并做好迎接种种挑战的准备。

(一)关心留学生的个人生活

留学生孤身一人来到异国他乡,不熟悉当地的生活环境、生活喜欢和节奏,语言沟通不顺畅,暂时也没什么熟悉的朋友,进而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因而在留学生管理初期就必须要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入手,首先让他们的基本生活进入正常运行轨道,并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后期的人际交往、专业学习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融入。

(二)关心留学生的专业学习

留学生所学习的玉雕艺术是目前為止完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他们在认同中国的文化之后再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尤其是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专业技能时,更显得尤为重要。对留学生的管理是循序渐进的,将他们的生活安顿好了,文化认同做到位了,他们才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学习,认真探索学习方法,尽快融入到中国的学习环境,到他们学生归国后也会潜意识的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三)关心留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刚到异国他乡,心里难免会产生孤单落寞的情绪,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刻意和他们亲近,他们就会很容易放下心里的戒备,正因如此,难免会出现交友不慎的情况,所以在对留学生的管理中也要关心了解留学生的人际关系,引导他们正确把握朋友相处的尺度就尤为重要。

三、文化认同带来的突破点

(一)加强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际上是受到广泛认可的,因此流传5000余年,但毕竟国家之间的国体、政体及信仰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虽然不用像中国学生那样入党入团,参加党团组织,但加强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初入学时,留学生面对与本国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这就需要留学生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以便更快地融入新环境,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对留学生进行基础性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教育,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根据文化差异管理学生

留学生文化背景与中国学生不同,如果用管理中国学生那一套规章制度来强加在留学生身上明显是行不通的,因为留学生性格相对更加随性,所以在留学生管理中应更多地使用柔性管理,管理者要多鼓励与表扬学生。如果学生犯错,首先要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犯错的缘由,因为习俗不同,同一件事情,在他们国家可能并不能认定为错误的,此外要在情感上给予留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宽容。由于对着中国语言文字运用的不熟悉,他们在对语句理解时也会出现偏差,这就需要留学生管理者和任课老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有针对性的改变一部分语言的表述,比如在开主题班会的时候,一些术语性比较强地用词,就会转换成留学生能理解地语言来表述。

(三)自媒体运用强化学习与交流

缅甸基础通讯能力较弱,但我国通讯能力处于较先进的水平,利用第三方或自媒体平台管理留学生就变成了非常实用且高效的途径,因此帮助他们正确合理地运用自媒体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快速的融入中国的学习和生活,还能以此方法来扩展学习渠道。可留学生接触到QQ、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诸多自媒体平台后,汉语水平薄弱、接触面较宽泛、中文操作界面则变成了留學生难以适应的阻碍点。而且自媒体平台在内容上是包罗万象的,这就需要他们辩证的看待自媒体平台内容的好与坏、有用与无用,这些都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渠道。这时他们就更加需要加强自我管理,如不能很好握、不能合理利用这些渠道,就会影响或阻碍其学习、成长。

四、小结

在党领导下,保山学院肩负着中缅文化交流和对外交流合作的艰巨任务,做好留学生管理工作,关系着中缅两国友谊,促进双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在大国外交的背景下,文化认同感则显得尤为重要。留学生认同我国文化,就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待留学生归国以后会把我国的传统文化积极的在缅甸传播,从客观角度来讲其实留学生也变成一种传播的资源,为该校乃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