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数学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实效性的调查与反思

2019-06-20伍越袁金波李青青

青年时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技能训练调查报告

伍越 袁金波 李青青

摘 要:本次调研的对象是在校数学师范生,旨在从态度、实践能力和融合数学学科知识的技能等方面,调查当前数学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初期、中期、后期这几个阶段的技能现状。据此,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数学师范生;技能训练;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数学师范生在教学技能训练初期、中期、后期这三个阶段的技能现状以及目前中小学对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和可持续必备技能的需求。然后,着眼于目前高校对于数学师范生培养的一些要求与计划,提出融合学科知识特点的创新型改进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对象与方法:主要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在校的数学师范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他们在教学技能训练的初期、中期、后期的训练状况。针对在校师范生的问卷共发放220份且回收215份。数据主要采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同时对高校师范专业研究人员和指导教师以及地方基础教育教研室和中小学管理人员(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等)展开访谈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数学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必备技能的需求两个方面开展调查。

问卷内容:(1)初期、中期、后期数学师范生对教学技能的认识和态度

(2)各阶段数学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

(3)不同训练阶段的师范生采用的训练方法

(4)数学师范生对教学技能训练效果的认识与感受

问卷形式:通过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展开问卷调研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初期、中期、后期数学师范生对教学技能训练的认识与态度

在校的数学师范生对于教学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情况(由图1.1可见)。在技能训练初期即大二阶段时88%以上的学生能够对其保持较高的热情,到技能训练中期即大三阶段的时候师范生对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达到了在校期间的顶峰。然而,到教师技能训练后期也就是大四阶段的时候,有接近40%的师范生对技能训练的积极性都有所下降。训练时间也从侧面反映了数学师范生从初期到后期对待教师技能训练态度的转变(由图1.2可见)。初期时数学师范生训练的频率按天来计算,但到中期时确要按照周或月来计算,到后期的时候出现了一部分人几乎不参加训练的状况。

(二)各阶段数学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

在教学技能训练的初期,师范生开展训练的主要内容有:“三字一话”、“说课、讲课”、“表情手势”等。其中“说课、讲课”的训练人数达到总人数的98.5%堪称“训练内容之最”。训练的中期的基础训练内容依旧保持着必要的练习,“说课讲课”依旧是占领着训练内容的榜首达到92.9%,但尤为关注的是“教案设计”训练逐渐也成为该阶段训练主流之一,训练人数由初期的31.3%上升到91.7%。到技能训练后期,师范生更加明白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因此,最基础的“三字一话”缓慢减少,其他各项例如:“说课”、“板书”、“表情”等技巧性较强的训练项目依旧保持着训练。

纵观整体了解到“三字一话”是最为基础的训练内容,“说课讲课”是最为重要的训练内容,并且数学师范生训练的一般过程即是由初期的常规性训练即初级技能训练到中期的高级技能训练再到后期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实际操作性训练,训练过程呈现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特征,目的是让数学师范生能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下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各阶段数学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

在技能训练的初期,有88%的数学师范生采用“2-3人小组训练”为主的训练模式,“单独训练”和“集体训练”这两种训练方式虽然存在,但是所占比例不多。在教师技能训练的中期有55%的数学师范生依旧选择“2-3人小组训练”的训练形式,与训练初期时采用的训练方式差异较小。到了训练的后期,数学师范生开始采用“自我反思为主的训练”和“教师指导下的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模式来逐步完善自我,但是小组训练的训练方式依旧占着较大的比例。由调查可知,小组训练的训练方式颇受数学师范生的偏爱。

(四)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

由调查报告数据统计可知训练效果的变化呈现出一个“倒V形”,即在训练的初期,92%的学生认为有效果;到了中期97%以上的师范生都认为教学技能训练有效果而且是很大的效果;到了后期感觉效果不明显的人逐渐增多达到12%,随着训练阶段的转变,训练内容的更替,训练效果也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

四、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通过对问卷内容的整理和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现阶段数学师范生的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训练的时间、内容以及训练量都没有得到足够系统而又科学的规划。例如,在训练的初期,基础训练虽耗时较长,但成效较低。例如画线练习、粉笔字的练习等。但是到技能训练初中期更替之际,训练内容类型急剧增加,但各项训练分配时间较短。教案设计、说课、讲课等逐渐都变成训练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师范生训练的热情,但是也造成了无形的压力。

其次,学校未为数学师范生提供专门的技能训练的场所。微格教室资源的缺失降低了专业竞争力,限制了我校对数学师范生的培养。就现有资源来看仅有的是上课使用的教室。据了解,我校本科阶段师范生培养目标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可训练使用的硬件设施却不符合中小学使用标准,例如黑板的规格。

再者,学校缺少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技能训练指导教师,存在着学生多指导教师少的现象,这导致了训练评价反馈滞后,这也是导致某些阶段训练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最后,师范生实践机会较少,学校的工科化倾向直接影响师范生的实践安排策略。众所周知,操作技能的实践关键掌握技术以后的熟能生巧,因而集中化的训练能够很好地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但是,合格教师的培养却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需要与老教师接触、与学生的互动,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若机会缺失很容易造成学生模拟与实践之间的心理落差。

(二)建议

1.训练内容更加趋向合理化,科学化。制定明确的训练计划(合理分配各阶段的训练内容)以及制定数学师范生在训练的初期、中期、后期应该达到的技能水平阶段标准,使得对数学师范生的培养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在训练模式创新的理念下,增设与学科特点相融合的技能训练课程,例如几何画板、geogebra等软件的教学的课程,让师范生尽早接触到融合了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增加了平时传统技能训练的趣味性,还能够丰富师范生的课余生活。

2.学校应加大对师范生专用硬件设备的投资力度,建造师范生专用的训练教室,例如微格教室,中小学规格化的练习场所等。通过增加师范专业的竞争硬实力来带动软实力的提升。

3.学校应引进更多的专业指导教师,对我校师范生进行专业指导。缓解师范生多指导教师少的带来的不良效应,以建立“双导师”制为目标,以此来推动我校师范专业的特色化发展。

4.学校学院应努力建立“U-G-S”的模式,加强我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尽可能地让数学师范生能够接触到中小学的一线名师,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此过程中提升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

5.在师范生的培养上,还要做好师范生的思想工作,让师范生自身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明确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提高对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视程度。

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训练效果,不断地优化训练内容,不断地改善教学技能训练方式和方法,不断地更新训练理念,我校的数学师范专业才能在以后的发展长河中不断进步,在我国数学师范生培养的历史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闫德明,朱亚丽.提高数学师范生教学技能途径的调查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2.

[2]王昌海.数学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发展研究[J].温州大学,2013.

[3]闫德明,李东辉.数学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途径[J].数学教育学报,2010(10).

[4]杨贵玉.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课培训及考核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

[5]乔雪.“双创”背景下数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研究—基于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的视角[J].中国数学教學参考,2017.

猜你喜欢

技能训练调查报告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一起自制白酒引起甲醇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