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视角下青少年校外活动教育特质的思考
2019-06-20欧恩宁
欧恩宁
摘 要: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在青年时期应该多多参与社会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扩展知识量。同时,实践也是能够将个体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的动力因素。在青年阶段应鼓励学生们多多参与。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有利于人际关系的交往。在校外活动的参与的过程中,有利于对学生特质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发挥学生的时间优势,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有利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同时也为今后步入社会做打算。本文在实践视角下分析青少年校外活动教育特质,并希望能够对广大老师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实践;青少年;校外活动;教育特质
对于大部分青少年来说,学校在组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会议安排给向校外活动,使青少年走出学校,更好地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同时,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也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指出错误并及时纠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群体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校外活动的参与,青少年可以更好的发展个性,有利于体会实践的作用及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说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实践具有无可代替行使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学校来说,也应该加强实践教育,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实践活动,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实践是促进青少年发展的内在因素
基于青少年个体发展的意义来讲,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人基本生存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思考生存的意义,青少年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学习工作经验[1]。获得更多想要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社会上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实践,对于青少年来说,应该多多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从传统教育学的理论来讲,影响人发展主要有三因素,分别是遗传因素,学校因素及家庭因素。遗传因素主要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的可能性,指出青少年在实践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潜力。虽然说是具有较大的潜力,但许多因素影响了学生潜力的发挥,导致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出现不同的等级。环境因素对学生也会起到影响作用,因此学校教育也可以划分为环境因素一个重要部分。从环境因素上来讲学校主要在学生学习阶段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学生水平的高低。同时,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的学生的质量较高。但是这也不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从三因素理论来看,他忽视了主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认为环境直接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先天条件或者外部环境,都能夠直接影响到人的发展。但是并不能起到决定作用,其主要是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践是促进青少年的内在因素,是因为通过实践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青少年的逐渐成长,主体意识会越来越成熟,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较为成熟的青少年会将环境限制性转化为促进性。让学生慢慢去适应它,利用它。所以对青少年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广泛参与社会活动,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实践能够体现青少年的发展价值
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他们是实践过程的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充分考察学生适应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在选择实践项目时,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三个方面,是学生在实践和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实践是脚下青少年校外活动的成效在于青少年自身实践感受,这也是影响青少年发展内部驱动力形成的主要因素。青少年在参加实践活动中也应该大胆去挑战自己,尝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涌现的问题会使青少年感到措手不及,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能力提高的过程。有利于青少年在参与校外活动时思维保持兴奋状态,并持续不断进行思考与反思。
例如,学生在参加校外活动中,往往会感到仅靠自己的力量,不能获得良好的实践感受。需要寻求他人的合作与帮助。大多数学生会认为在实践活动中,团体往往是取胜的关键。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在团体合作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将人际交往,人际沟通能力展现。实践活动就是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学生能力淋漓尽致的展现。使他们能够掌握在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技能。同时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有利于让学生在心理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在反复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有利于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所收获。
在校外实践过程中,青少年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会积极主动去探索,尽全力去解决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同时也会对实现目标的过程进行一个制定[2]。需要对当前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对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青少年在参与实践过程中,能力将会得到大大的提升。这些是学生在课本中所学不到的,只有在世界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对于学校来说,在寻找实践项目时,也应该考虑这几方面的因素,是对学生能力起到一种提升作用。
三、青少年校外活动具备的特质
校外活动属于社会实践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人生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成熟。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在本质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理论知识只是仅仅局限于课本上,对于学生他人合作思考能力考查不高。但是实践活动却不同,当学生一旦进入实践活动中。各方面的缺点将会暴露出来,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思考自己在哪方面存在不足,在哪方面是自己的强项。在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更好的经验,在校外实践活动中,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叫段,学生没有必要去按照老师的步骤去体验,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这是实践的前提因素。通过实践,使学生主观能动意识加强。但在目前传统教育现状下,无论是校内教育还是校外活动,大多追求结果,从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失去了校外活动的本质与内涵。
四、校外活动应具备的教育特质
校外活动属于实践活动,他承担着生命形态饱满丰富与独特的使命。并在传统教育中,与理论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同时想教育理论学习,校外活动丰富多彩,一事达成,使青少年扩展事业,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丰富体验等个性化发展的目的。同时,校内与校外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目标上高度一致,但在达成目标的方式上却存在着差异。校内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内,老师是课程的讲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可以将不懂的问题传达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但是在校外教育中却不同,老师没有教规定的好的东西,告诉学生,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计划,去组织,从而达成实践目标。真因为如此,校外教育需要清晰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活动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是校外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支撑。
同时在校外实践活动中,老师要放手让青少年自己去尝试。不是让他们按照老师所给定的方法步骤,亦步亦趋的照着做,而是需要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许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敢去尝试,不敢放手走出第一步。在幼儿阶段,正是因为家长的放手,我们才能勇敢的走出第一步,所以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努力去尝试,老师也要放手。
但是在我们传统教育理念中老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对学生发展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会直接告知学生正确的结果,并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3]。这目前成为教育中所追捧的方式。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只会成为被动的集约受制,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但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迎合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而也具有其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却不能教學生的能力发挥极致。所以在校外教育中应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主动去安排组织,从而达到实践目标。
青少年在校外活动中尝试自己做,是需要学校和老师做出三方面的改变。第一是学校和老师要对学生抱以充分的信心。相信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双手,从而达到实践的目标。消息学生具备完成实践目标的能力和潜力,这是第一步。只有从心理上去消息,信任每个学生,学生才会有动力去完成实践目标,去大胆的尝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老师也不应该去指责学生,任何人都会犯错误,重要的是学生能否接纳错误,并进行改正。第二,老师要改变对工作的认知方式,要有开放的心态。转变传统高高在上的教学模式,主动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同时也应该采用合理的方式,教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错误指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学生进行鼓励。第三,教师还要改变对活动的价值追求。所谓教育之外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结果取向的追求技艺,展示精彩的活动成果为主要目的。更强调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获得自信,提升自我效能感,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上所述实践活动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共同组成了青少年在学习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对于广大学校和老师来说,要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放手,是学生能够尝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也是校外实践活动开展的目标之一。同时需对于学校来说,也尽可能给予青少年更多展示的机会与平台。在选择实践项目中也多多考虑,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妹.青少年校外活动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功能和开展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05):58-59.
[2]林玉.发挥青少年群体中性活动的作用凸显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正能量[J].大众文艺.2013(06):71-72.
[3]赵鸿雁.青少年校外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及开展对策[J].求知导刊.2013(0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