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研究
2019-06-20江滨黄碧莹
江滨 黄碧莹
摘 要: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是适应国家发展态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深纵发展的重要内容。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拟从制度、内容、载体、队伍建设多方面探索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
一、高校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一)坚持从严治党原则,增强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从严治党是在党的建设面临新世情、新国情、新党情,“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要解决一系列新问题的情况下提出的,要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高校要将从严治党的工作理念贯穿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来。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为党员的先进性。学生入党之后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加强学生党员从严教育管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从而提升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体现出党的先进性。
(二)建设高素质学生党员队伍,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现实要求
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虽然学生党员的整体政治思想状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出现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理论学习缺乏主动性,主体意识淡薄,追求功利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足等问题,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挑战[1]。所以,高校需要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学生党员队伍,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高素质的学生党员队伍,就需要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形式,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发挥基础堡垒作用。
(三)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抓住学生的党建工作,就是抓住了整个工作的龙头;紧紧抓住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不仅是高校培育发展党员的过程,更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方面。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不仅会影响学生党员队伍素质,也会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素质,加强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学生党员。而且学生党员优良的学习成绩,良好的个人品格,较高的思想觉悟和乐于为同学服务奉献的精神能够潜移默化感染、教育周围的同学,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二、高校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虽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制度上有所建树,学生党建工作也日益规范化、科学化,学生党员入党程序也在不断规范。但是高校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规章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比如按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流程,高校学生党建在选人、育人、考察、发展、评议、考评等方面少有具体的规章制度,使得学生党员培育发展工作在实践中无章可循,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不利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也影响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长远发展。
(二)教育管理的内容亟待丰富
当前,在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中过分强调理论的灌输,相对忽视了对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察。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理论培养流于“以会议传达会议精神、以文件落实文件要求”的形式,一般采用学习、讨论、总结三个步骤,缺乏深度研讨,既没有很好结合社会实际情况,也没有与学生党员的自身需要发展相结合,日常教育管理内容缺乏感染力与说服力,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无法达到教育管理的目标。而且,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重前轻后”的倾向,把教育管理的重心放在党员入党之前,而对入党之后的理论培养有所忽视,致使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连贯性。
(三)教育管理的形式与载体尚需创新
在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高校基本依托党校为载体,采用举办若干培训班这种传统集中形式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干部,培训的内容缺乏创意,专题讲座多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影响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深刻认识。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单一化,过分强调思想教育,忽视社会实践的需要,或者为了实践而实践,并没有实际内容,学生党员的民主生活会、思想汇报的形式化,缺乏吸引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并不能够适应当前大学生的特点,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形式,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内涵,改善并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四)教育管理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高校学生党务工作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党建工作效果的优劣。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倍增,入党的学生党员数量也在不斷增加,出现了学生党务工作的队伍数量无法匹配不断增长的学生党员数量的矛盾。部分高校党务工作主要是学校二级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以及辅导员负责,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其实就都落在了学生辅导员身上。由于党务工作者人数较少,工作量较大,党务工作者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应付繁重的事务性工作,特别是辅导员工作繁杂,难以充分的分析和掌握党支部党员、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无法做细做实,从而无法深入和有效的的开展思想指导与教育,难以保证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
三、高校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路径
(一)完善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首先是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大学生党校、院系二级学生党校、学生党支部为主体的三级培训网络,加大对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教育力度,实现育人制度化,主要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党员培养联系人制度、继续教育制度等等。其次是健全质量保证机制,规范高校学生党建的组织发展程序,始终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思想品德、工作成绩与政治素质进行综合考虑,党支部平时考察情况和团组织推荐意见结合起来分析,实现学生党员发展的制度化,主要有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调查公示制度、发展对象考察与报告制度、发展对象预审制度。最后是严格监督约束机制,构建高校学生党建的监督考评体系,构建包括党员考核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基层党组织评优制度,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二)丰富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内容
在设置理论学习内容时,要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历、不同家庭社会背景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由浅入深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注意区分不同性质和水平的学生,做到教育的针对性和细致化。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主要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传授,提高整体道德素质,学习和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学习党章的相关知识,纯洁思想,端正入党动机。发展为预备党员的阶段,要做到从严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党员的头脑,坚定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确定为正式党员及后续阶段,继续用党的新理论、新思想充实自我,不仅要开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还要开展为人民服务,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教育,提高其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发扬为师生奉献服务精神,为党奉献一切的无私精神。另外,在教育内容上要与时俱进,要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变化,在教育过程中穿插讲解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对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党员政治素养。
(三)创新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形式和载体
首先,可以加强大学生党校建设,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创新党校培训的形式,例如参观访问、分组讨论、拓展训练等。其次,可以充分運用网络新媒体技术,一方面,尝试将慕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灵活自主的安排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需求设计课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设大学生“红色网站”,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促进网上党建与现实党建相结合,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2]。最后,高校要建设实践教育基地,要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纳入日常教育管理计划中,不断丰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探索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要选好主题和形式,使其符合国家、社会、高校教育重点,又契合学生党员关心感兴趣的问题。
(四)加强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高校应该大力提高专职人员在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中的比重,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发挥兼职人员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辅助作用。其次,高校应该加强锻炼培养,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进行党务工作者网络技能培训,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网上党建队伍,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质量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最后,将优秀学生党员培养成为学生党支部的骨干,对学生党员干部进行深入教育和管理,提高学生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支部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由他们去承担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党员发展材料的整理、党员活动开展等工作,这样既弥补学生党员管理队伍的不足,也能使学生党员在实践中锻炼党性,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春晖.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研究[J]. 党史文苑, 2017(6):45-47.
[2]任聪,才谦,刘秀峰,等.“互联网+”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管理工作创新机制的研究[J].报刊荟萃, 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