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柏拉图的正义观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2019-06-20张蓓

青年时代 2019年15期
关键词:和谐

张蓓

摘 要:柏拉图在编写《理想国》中,至始至终都是围绕着正义展开讨论的,他把正义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他将个人正义视为一种灵魂的和谐,他认为灵魂由理性、激情和欲望构成,并且这三个不同部分要形成有序状态才能实现和谐。他将国家正义看做三个不同等级,每个等级中的人都能依照自己的本分履行职责。两种正义共同发展,又相互区分。柏拉图正义观虽具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但对于构建如今的和谐社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如倡导节制、兼顾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对公民进行教育等,不断的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个人正义;国家正义;和谐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正义就是“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这是他认为的理想国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柏拉图在探讨正义观中,从个人正义观出发,认为其是一种小写的正义,然后通过个人正义上升到国家正义,最后又将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结合起来,认为它们具有内在统一性,并且只有实现正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一、柏拉图的正义观

(一)柏拉图的国家正义观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形成一个好的国家的总规则,他在城邦正义中,提出分工理论和个人禀赋理论。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合适他本能的职务。”这是他关于国家正义的基本内容,他所说的国家正义指的是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才能和天赋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分为不同等级。当人们实现了合理的分工,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柏拉图将社会划分为国家的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而这三个阶层具有自身独特的品质,每一个阶层从事不同职业、履行不同义务。统治者因为具有智慧的品质而处于主导地位。武士凭仗勇敢在城邦中保护公民和城邦安全,而劳动者的品质是节制,他们要用节制的品质服务城邦,提供整个城邦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他们都是城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不干扰,不能越位。只有这样,城邦才能拥有一种“和谐”状态。

(二)柏拉图的个人正义观

在柏拉图探索国家正义的同时,他还看到了个人正义,他认为个人正义其实是小写的正义,是实现国家正义的基本条件。他提出“灵魂三重性”学说,认为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激情和欲望这三部分组成,并且灵魂中的这三部分具有不同特点,理性代表智慧,激情代表勇敢,欲望代表节制。理性在灵魂中起主导作用,决定激情和欲望的发展趋势。激情则是理性的辅助者,让人们充满雄心壮志,协助理性不断发展。而欲望代表贪婪,他与理性是一种相反的力量,他需要通过节制才能加以控制。灵魂的这三个部分都必须在一定合理范围之内活动,互不干涉。个人正义是以人的灵魂作为起点来探讨的,实际上是人们灵魂中的和谐有序状态,只有灵魂达到了这种和谐有序状态,并且理性处于主导位置,内心充满激情,能够控制欲望,人们才能感受到幸福和满足。

(三)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的统一

柏拉图对两种正义给出不同解释,并且他的思想推动了当时社会发展,最后他又将两者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说明。在他看来,个人和城邦只是在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没有本质性区别,个人无非就是缩小了的城邦,而城邦是放大了的个人。国家的产生,是人与人之间的结合,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以单独生产出满足他生活生产所需要的一切资料,而人们应根据他们所具有的品质和能力,生产最合适自己的部分,合理分工,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更有利于国家和公民自身的发展。因此,柏拉图说:“我们每个人为了各种需要,招来各种各样的人。由于需要许多东西,我们邀请许多人住在一起……这个公共住宅区,我们叫做城邦。”在他看來,每一个人都去做适合自己天职的工作,国家才能不断壮大。在国家里,公民应根据自己的职责做好属于自己的事情,不干涉别人的事情,这个社会才能够蓬勃发展,才能逐步完成这两种正义。

二、柏拉图正义观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性

(一)柏拉图的等级秩序思想

柏拉图关于正义观的提出虽然具备系统性,但也存在许多局限。在柏拉图的国家正义观中,他将国家分为三个不同的阶层,而在个人正义中,他也将公民分为三个不同部分。他提出,城邦中的三个阶层不能相互越界,劳动者永远不能成为统治者,统治者永远都是一个具体的人,而在个人正义中,他也指出三个不同等级的人不能相互越界,劳动者和战士永远都要服从统治者,统治者具有非常强的独断性,公民通过自身的努力也无法跨越阶级。他将人们从一出生就划分为不同等级,人们之间分工明确,不能越位,即使在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越自身的阶级限制,实质上人们没有实现人身自由。而在我国当前,倡导人人平等,人们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同属公民所有,国家可以通过法律约束人民,每个人都拥有人身自由,拥有话语权,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层次。柏拉图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我们不能将柏拉图的正义观照搬过去,而是要根据柏拉图的正义思想找出合适我们现如今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

(二)柏拉图的整体和谐思想

柏拉图指出,国家的出现是因为公民有了共同的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国家,公民能够更好地分工协作,实现个人利益。他们两者需要共同完成,只有这样国家和公民才能达到一种有条有理,共同发展的模式。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胡锦涛曾指出,社会主义的和谐“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但在柏拉图的正义和谐思想中,他只看到了国家和公民的整体和谐,只要求国家和公民的正义需统一发展,却没有看到和谐思想的其他层面,因为他的和谐正义观具有无法超越的历史因素。我国现如今的国家发展中,不仅需要国家和个人的共同发展,更应该看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看到人们不能过度开发利用自然,破坏生态平衡。现如今的社会发展是一个多元多层次的发展,而不单单指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并不是只有这两者达到和谐是就一定会形成和谐状态,柏拉图的和谐思想我们应选择性的吸收借鉴。

(三)柏拉图正义观中的唯心主义倾向

柏拉图被后人称为唯心主义的开山鼻祖。在柏拉图的正义观中,柏拉图强调灵魂的重要性,他认为灵魂是由三种不同的品质构成的,这三种不同的品质是欲望、激情和理性,这就非常容易遮蔽正义观的现实性方面。并且他强调精神层面的重要性,认为精神高于一切。而且柏拉图的正义观是从等级结构中来考察正义的,充分代表了贵族的利益,他的思想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出的关于正义、智慧、勇敢和节制都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他的正义观可以促使我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构建美好的社会提供重要意义。

三、柏拉图的正义观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启示

(一)国家要倡导节制的美德

柏拉图在个人正义中提出“灵魂的三重性”学说,他认为理性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欲望要通过节制来实现,如果欲望不节制,就没法实现个人正义,整个社会也很难发展。我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时期会出现很多的欲望膨胀等社会问题,如西方的個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开始腐化中国人们,这使得人们难以束缚自己的欲望,这种“土豪”气息开始在中国弥漫。因此,提倡柏拉图的节制思想可以让我们树立一定的界限,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在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的领域之中,以此调节我们社会的发展,调节自身需求。柏拉图的节制思想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对我们建立道德法治社会具有指导作用,节制思想对人们自身的发展更是一个有利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拥有欲望就是错误的,一定的、合理的欲望有利于人们的发展成熟,所以要掌握好欲望和节制,使两者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的状态。

(二)兼顾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

柏拉图正义观中强调,要控制统治者的财产,他们不能拥有自己的财产,这样会使统治者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使统治者因钱财迷失自己。但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劳动量拥有自己的财产,这有利于促进劳动者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也可以缩小与统治者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分配不均等问题。我国现如今还存在不同人群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因此,实现人们利益的平衡分配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要最大程度的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虽然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全部公有的时代了,但是从柏拉图对社会各个阶级的分配来看,我们要不断地促进社会各个阶层的公平分配,兼顾各个阶层的利益,尤其要保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关心弱势群体,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对国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认同。

(三)公民的公共教育和道德修养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明了“知识就是美德”的思想,他认为国家要通过引导公民学习知识让公民的灵魂达到和谐,而一个国家的教育对城邦的兴衰和城邦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国家对公民需要进行全面的道德修养教育,进行公共教育。在我国,我们应充分吸取柏拉图提出的知识即美德的观点,注重教育对国家、对公民的影响,要从小对公民施加有利的教育影响,因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重视公共教育。应不断扩大公共教育覆盖的人群,提高公共教育的质量,保证公共教育有力的实施。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就要求我们的社会不仅仅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德治的社会。而公共教育是提高一个国家德治的主要途径,我们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一个主要的教育理念,把培养道德作为公共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要重视对青少年的公共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教育质量,这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因素。

柏拉图对于正义观的解释和推导,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构建具有非凡意义,也对我们后世的社会制度及其构建,有着强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对柏拉图和谐社会理论的探究,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和谐社会理论的认识,一方面是要吸取和谐思想的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追求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2]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商务印书版,2011年.

[3]黄颂杰.正义王国的理想:柏拉图政治哲学评析[J].现代哲学,2005年第3期.

[4]徐凤.柏拉图正义观的本质、特征及现代启示[J].求索,2014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和谐
和谐之美
关于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跳动的精灵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