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课外阅读的教学趋向

2019-06-20陈萍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整本书绘本课外阅读

陈萍

题记: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英)狄金森

伴随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阅读之于一个人精神发育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阅读呈现出碎片化、快餐化、电子化倾向。受其影响,学生课外阅读也呈现出断裂化、无序化现象。与课内阅读一样,课外阅读也应成为一种课程,有计划、有策略地推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进行教学,必须推进“整本书阅读”。

一、课程设置——阅读内容趋向“个性化”

课外阅读,首要问题是明确“读什么”。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家长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对阅读拔高要求,将中学课外阅读书籍下移至小学,或将高年级阅读书籍放置到低年级。这样的用心可谓良苦,但却揠苗助长、画蛇添足,泯灭学生阅读兴趣,消解学生阅读激情。课外阅读课程设置,应当契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甚至,应当让课外阅读课程走向“私人订制”。

1.精制“阅读书单”。首都师范大学蔡可教授认为,“好的学生书目应该是基于儿童立场的,而不是成人‘想让儿童看的书”。要从学生具体“读情”出发,尊重学生阅读取向,关照学生阅读心理,指向学生精神内核的合理生成,精心编制“阅读书单”。如低年級学生喜欢绘本,就应让学生大量阅读绘本尤其是国外绘本。不仅要分学段设置阅读课程,而且要分年级设置阅读课程。在课外阅读课程整体框架下,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个别化、个性化量身定制。如四年级有些学生喜欢看动物小说,笔者推荐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引导学生通过共读、漂读、展读等形式,完成一本本动物小说的整本书阅读。

2.链接“课内阅读”。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凡与教材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籍,教师都有必要启发、点拨,引领学生拓展阅读、延伸阅读。如当学生学完《我和祖父的园子》后,引导学生阅读《呼兰河传》;当学生学完《草船借箭》后,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当学生学完《桂花雨》后,让学生阅读《琦君散文集》等。链接“课内阅读”,能实现“篇”与“篇”的联动、“篇”与“本”的互动。可以主题为线索,如学完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关于爱因斯坦的系列书籍;可以作者为线索,比如学习了《爱之链》后,可以让学生阅读欧·亨利其他小说;可以体裁为线索,比如学完《如梦令》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唐宋词一百首》等。“教材”可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窗口,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助推器。以教材为载体,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能打破篇与篇的壁垒,实现篇与本的融通。

二、课程实施——阅读方式趋向“自组织”

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的自主阅读,其阅读方式趋向于“自组织”。当然,在学校阅读课中,可以每周开辟二十分钟或一节课时间,对学生阅读进行指导、检测反馈,提出阅读要求等。但就总体而言,课外阅读主要是利用学生课外、盈余、边角时间。作为教师,要善于统筹安排、化整为零、见缝插针,让学生享受精神大餐。

1.反刍,让阅读落地生根。在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对学生阅读,有布置无落实,“雷声大雨点小”。一开学,就将必读书目发下去,让学生购买书籍阅读。学生买了许多书籍,却搁置在抽屉里、书桌上。笔者在教学中,以“周”为单位,坚持每周一本书,将整本书页码划分到每一天,引导学生不断阅读。第一天的阅读内容,第二天必须要求学生反刍。一般用“三到四个问题”,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结果。这种反刍,让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每一名学生都不甘落后,坚持今日页码今日毕。当学生阅读完整本书后,再用关联全书的问题考查学生。如在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笔者出示了这样的习题:对于刘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刘表认为,“玄德仁人也!”;吕布认为,“是儿最无信者!”你更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只有学生阅读了《三国演义》整本书,真正把握了相关章节内容,才能回答。

2.研究,让阅读走向高地。对待课外阅读,许多学生往往是一目十行,这样的阅读不是不可取,而是不适合经典名著的阅读。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采用这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阅读,那么,学生在阅读一本书后能获得什么?我们心存疑问、疑虑。许多学生,往往是看到后一部分,忘了前一部分。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对一本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把握,对书中细节内容要有清晰认知。如学生阅读笛福《鲁宾逊漂流记》,有学生对荒岛生存术感兴趣,于是在班级成立了“鲁氏荒岛生存探秘”活动小组;有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后,对歇后语非常感兴趣,于是笔者就鼓励学生收集、整理相关歇后语资料;有学生阅读完《小王子》后,对另类的“大人们”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们梳理出“爱慕虚荣者”“酒鬼”“正经的商人”“点灯人”等。研究性阅读,让阅读不断进阶,让阅读不断走向学生精神高地。

三、课程评价——阅读展示趋向“可视化”

阅读是对整本书吸纳、内化的过程。但仅有内化还不够,在课外阅读课程实施与教学中还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倾吐,将阅读内化与外化融通起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展示,通过阅读展示,蓄积学生阅读动能。阅读展示既是学生表达整本书精彩内容、思想意蕴的载体,同时也是反馈、评价阅读的过程。研究表明,将无声阅读与有形展示结合起来,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生成。

1.引导学生建立“阅读档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实践证明,建立“阅读档案”,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生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将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故事梗概、精彩细节、阅读疑问、阅读心得等写下来,有助于学生交流、展示。建立阅读档案,能让学生阅读从感性走向知性,从知性走向理性。借助阅读档案,学生能建构整本书内容框架,形成阅读整本书观念。如学生阅读《昆虫记》,将每一种昆虫特点摘录,有学生还配上自己画的“昆虫像”,生动、有趣。当学生建立阅读档案后,要组织学生进行档案漂流,让学生相互学习,对他人的阅读档案进行审视,对自我的阅读档案进行丰富、完善。

2.引导学生进行“有形展示”。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形化阅读展示、阅读汇报活动。这种阅读展示、汇报既可以以学校为单位,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即可以安排在学校读书节,也可以相机穿插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既可以是学生群体性阅读展示,也可以是学生个体性阅读展示。比如当学生阅读完一本绘本后,笔者通常会安排部分学生进行独幕剧或多幕剧表演,深化学生对绘本内涵的认知。有形展示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比如阅读板报、阅读小报等。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档案借助网络上传到班级微信群、QQ群中。这样构筑了一个立体性的阅读互动平台,让参与阅读对象更多元,让阅读辐射作用更强劲。

“整本书阅读”概念的提出始于叶圣陶先生。他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深刻指出:

“现在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是用单篇短章……把整本的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整本书课外阅读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师生群策群力,众筹众谋。它与教师的课程意识、学生的语文素养密切相关。推进整本书阅读,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探索。

作者简介: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整本书绘本课外阅读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绘本
绘本
绘本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