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论的故事》教学实录及感悟

2019-06-20季鹦鹰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兄弟俩小节生字

季鹦鹰

一、课前谈话,巧妙引题

师:老师想在班上搞一次活动,做表情或吃薯片比赛,你们选择哪种?

(生答,师相机板书:争论)

师:刚才我们争论的话题,课后会有答案的,就看你们上课的表现了。

(师板书补全课题)

师:文中哪个词和“争论”的意思相近?

生:“争辩”。

师:“辩”是生字,怎么记?

生1:把“瓣”中间的“瓜”换成言字旁,就是“辩”。

师:用旧字记新字,好办法。

生2:两个“辛”都在说话,中间有个言字旁。

师: 你编了个小故事很有创意。伸出手指跟老师写这个字。

(生书空)

面对新的老师、新的教学场所,学生难免有些拘束,课前谈话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不着痕迹地引领学生走近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理解新词

师:打开书本,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字词读得怎么样呢?考考你们。

(出示:评理 真笨 赞许

剖开 充饥 关键

皮香肉嫩 烟熏火燎 聚精会神)

(指名读第一行)

师:读得不错,看,老師用什么样的目光看着她呀?

生:赞许。

师:对,我在赞扬她呢,这就叫——赞许。

(指名读第二行)

师:“关键”这个词怎么理解?不急,先请一个同学来读句子。

(出示句子,指名读)

师:“关键”是指什么?

生:指主要。

师:主要的,最重要的。将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这是学习的一个好方法。

(生读“皮香肉嫩”)

师:正确,不过要读得有味,关键是要带着想象读。谁再来读?

(指名读第三行)

师:老师特别欣赏你聚精会神读词的样子。

师:“聚”是生字,怎么记?

生:上面是“取”,下面的中间像个“T”,左边加两撇,右边一撇一捺。

师:(出示“聚”的古字)看,古时候“聚”是这样写的,上面是三个人,三个人代表很多人,很多人在一起就是——“聚”(生)。今天我来到这儿,跟大家一起来上课,这叫有缘来——相聚(生)。好,伸手指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

师:(范写)取,捺变点,撇平竖直,一撇短一撇长,捺笔要舒展。在作业纸上描一个。

(生写字,师巡视)

字形教学扎扎实实,字义理解讲究艺术。或通过表情暗示理解“赞许”,或通过巧妙对话理解“关键”,或联系生活理解“皮香肉嫩”,或结合古字字形理解“聚”,教学方法可谓丰富多样。

三、再读课文,聚焦“争论”

师:快速看看课文,哪里写得最有趣?

生:第三小节最有趣。

师:第三小节写了什么?

生:写了哥哥和弟弟争论的事。

师:哪几个小节写了哥哥和弟弟争论的故事?

生:第二小节到第五小节。

师:那整篇课文写了什么?

生:主要写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发表自己听故事后的感想。

师:嗯,快去看看大家最感兴趣的争论的场景。

师: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兄弟俩在争论什么?

(生自由读后反馈)

生:他们在争大雁射下来之后,是煮着吃还是烤着吃。

师:(板书:烤)“烤”是生字,最后三笔跟我一起写,撇舒展,横要短,竖折折钩下面安。(出示图)这就是兄弟俩争论的场景。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生:要吃水煮大雁的是哥哥,要吃火烤大雁的是弟弟。

师:课文是怎样写出争论的火药味的?

(出示学习要求:1.轻声读读第三自然段,关注对话的语气、内容,想想哪儿让你感受到“争论的味儿”?2.小组交流,练习朗读)

师:小组合作,待会儿选派一个代表汇报。

(学生充分自学)

生:我们组觉得是从一些词突出了他们争论时候的那种火药味:不以为然、大声争辩,突出了他们争论时的情景。

师:他们从提示语感受到了“争论的味儿”。谁能演一演他们的样子?

(生表演)

师:看,他斜着眼睛,一点都不认为别人是对的,这就是——不以为然(生)。出示词卡,“然”在词典里有两个解释,(出示:①对、正确;②这样、那样)这里应该选哪一个?

生:第一个。

师:“不以为然”就是不认为是对的。哥哥认为什么不对?

生:哥哥认为烤着吃不对。

师:谁来演“很不服气”?

(生表演)

师:看到了吗?瞪着眼睛叉着腰就是——很不服气(生)。现在谁来读他们的对话?提示语可以通过表情、动作表现出来。

(两生表演读)

师:加上表情动作,就把他们演活了。还从哪儿看出他们争论的味儿?

生:课文中用了一些反问句。

师:有哪些?

(生说句子)

师:这里连用了两个反问句,语气是不是更强烈了?

(指名多生读,分组读)

师:我们关注到了表情、动作还有反问句,有没有关注内容的?

(出示语段)

生:哥哥和弟弟一直在争论,互不相让。

师(引读):哥哥说要——

生:煮着吃。

师:弟弟却坚持自己的观点——

生: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师:“只有”的言下之意是——

生:火烤才好吃,其他的办法都不行。

师:哥哥大声反驳——(引读哥哥的话)

弟弟针锋相对——(引读弟弟的话)

师:你有理由我就反驳,一步不让,真是“说理反驳不让步”。

(贴示板书)

师: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发现。这一句把逗号拿掉,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生:去掉逗号语气就没有力度了。

师:没有逗号,争都争不起来了,这就是中国语言的魅力,一个小小的逗号让句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请多生读,齐读)

师:看来短句和反问一样,说起话来气势更足,力度更强。

师(小结):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争论和平时说话很不一样,争论的时候用上了短句、反问,争论的时候还要“说理反驳不让步”。

师:我们来体验一把,同桌间表演,可加上动作、表情。

(指名两生上台表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抓住提示语、反问句和短语,把激烈的争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同桌合作,练朗读,练表演。学生演得有声有色,充分体现出对文本的理解。

四、拓展提升,想象“争论”

师:(示图)兄弟俩还在争论,接下来他们又会争论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再写一次争论,句子短一些,用上反问句就更好了。

(生拿出作业纸写)

(生反馈)

师:请出两名争论高手接着课文往下演,争论两回。

生生争论:两排学生读哥哥,两排学生读弟弟,两生接着往下争论。

师生争论:

师:煮着好吃。

生:烤着好吃。

师:煮了吃

生:烤了吃。

师:煮。

生:烤。

师:就是煮就是煮就是煮。

生:就是烤就是烤就是烤。

师:就这样,争来争去永不停止,就叫——

生:争论不休。

(板书:争论不休)

教师紧扣重点词语“争论不休”,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悟,学生已感受到文中如何用生动、传神的提示语和反问句进行表情达意;接着,教师让学生想象仿写第三次争论,促成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再让学生扮演兄弟俩,继续进行激烈的爭论,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兄弟俩争得不可开交,他们找来一位老人评理。老人怎么评判?最后大雁是煮着吃还是烤着吃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布置作业:巩固3个生字,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桂林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兄弟俩小节生字
兄弟俩
读儿歌识生字
快把我哥带走
生字辨识大闯关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喜欢学数学的兄弟俩
米和厘米兄弟俩
喝聪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