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经典成为幼儿礼仪行为的翅膀

2019-06-20李月英

教育界·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弟子规诵读幼儿

李月英

【摘要】幼儿学习《弟子规》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对于规范幼儿的日常行为能力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诵读《弟子规》对幼儿日常生活习惯方面的影响来探讨小班幼儿学习《弟子规》的成效。

【关键词】幼儿;诵读《弟子规》;礼仪行为

《弟子规》是教小朋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它教给我们一些做人的基础规范。古人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是纯洁的,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然而,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弱。正如我所带的小班幼儿,在刚入园的时候各个方面的行为习惯都很散漫,以自我为中心,无集体意识,自理能力差,没礼貌,独立性差,太依赖于家长和老师的“帮助”。

一、诵读为先,意识渗透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有显著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期,背诵是他们的天性,是他们所喜欢和擅长的。传统经典《弟子规》,文质鲜活,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内容涉及品德修养、孝亲友爱、相处礼节、物品认识等,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合适读物,有利于幼儿吸收优秀的文化精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我首先采用诵读的方式让幼儿接触经典,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意识渗透到幼儿的心灵中。同时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以培养兴趣为主,让幼儿爱上诵读,浸润经典。

(一)激发兴趣,多形式诵读礼仪经典

小班幼儿天性活泼,但是注意力、持久力等缺乏。《弟子规》内容虽然简短,但是要求幼儿长时间诵读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不仅要引发幼儿的诵读兴趣,而且要提高和保持这种兴趣。在研究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首先,以“流行”引發幼儿的诵读兴趣。一个人诵读《弟子规》难以形成氛围,但只要全班一起行动,全园一起诵读,那就是一种“流行”,幼儿就会追逐这种“流行”,诵读的兴趣就大大激发出来了。我通过幼儿园、家园等途径,创造了“追星效应”,让小朋友爱上了诵读《弟子规》,以“我会读《弟子规》”为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以多样的形式提高诵读兴趣。“喜新厌旧”是幼儿的天性,一成不变的诵读方式会把幼儿的兴趣逐渐消磨掉。为此,在诵读的时候要变变形式,让幼儿保持兴趣。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如诵读方式有集体诵读、小组诵读、男女诵读、自由组合读、游戏诵读等等。其中“游戏诵读”对于小班来说非常有效,我常常采用 “击鼓传花”“抢椅子”等游戏进行诵读接龙活动,幼儿特别起劲,诵读的效果也很好。又如,要把握好诵读的时间,小班幼儿注意力只有15分钟,为此可以利用晨读、午餐前、散步时、午睡前、离园时等短暂的时间进行诵读,让诵读渗透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二)营造氛围,多角度渗透礼仪行为

在开展诵读《弟子规》活动中,我们要巧用各种资源,消除不良因素,创造各种良好的诵读氛围。我们可以尝试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园内大环境的烘托。我们在幼儿园的走廊、墙面上都布置《弟子规》的故事、文字,图文并茂,吸引了许多的家长和幼儿驻足浏览。同时,我们幼儿园还积极举办了各类阅读活动如,“弟子规图书漂流活动”“亲子诵读征文活动”,等等,大大调动了幼儿诵读《弟子规》的积极性。其次,班内诵读氛围的渗入。活动室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地,为此我们在创设班内环境的时候要充分渲染,如在卫生间里张贴“便溺回,辄净手”的文字和图片,让幼儿能理解小便等规则;在活动室的转角贴了“宽转弯,勿触棱”及图片,让幼儿了解在活动室活动要注意的规则,等等。这样,幼儿一到相应的地方就会不由自主地念起这些诗句,这些诗句的蕴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入幼儿的心灵。

二、形象转化,贴近生活

《弟子规》内容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是有的东西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不一定适用,如“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对于幼儿来说是做不到的,那应该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弟子规》内容进行细化、转化,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能身体力行。教师将《弟子规》转化为适合小班幼儿的内容,如在吃早点时要求幼儿要做到“去盥洗,勿拥挤。解完手,把手洗。洗净手,擦毛巾。取杯子,要谦让。饮水时,须坐稳。量要能,慢慢饮”;又如在入园和离园时要做到“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要问好。小朋友,也问到。别父母,勿忘掉。离园时,互道别。先老师,后同学。见爸妈,要问好。亲一亲,更乖巧”;等等。

幼儿有了具体的量化行为标准,能更好地参照标准来注意自己的礼仪行为,让自己的日常行为更加规范。一学期下来,好多小朋友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教室中不会乱跑乱跳,洗手、拿杯子时比较文明,不争抢,入园时也比较有礼貌,等等。可见,具体形象的细化内容,有助于贴近幼儿的生活,改善幼儿的行为。

三、行为评价,内化经验

(一)运用故事人物进行评价,正面强化行为

幼儿最喜欢听故事,在诵读《弟子规》的时候我们会插入相适宜的故事,在这时我会借此机会运用故事人物进行行为的评价,正面强化良好的行为。例如,在诵读“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时,我讲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对孔融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肯定,明确地让幼儿知道“谦让”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美德。这样,幼儿就知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要“谦让”。然后我们与幼儿一起讨论我们应该如何来谦让,从而让幼儿详细地了解了在分东西时,在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要谦让,不仅要对长辈谦让,对待同伴也应如此。

(二)运用幼儿实际行为评价,巩固行为意识

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同时《弟子规》的故事有时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难懂的,为此,我在教育过程中常常使用幼儿自己发生的实际行为来进行评价解释,让幼儿能对其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巩固行为意识。如在学习“称尊长,勿呼名”时我就针对现在的个别幼儿不会使用礼貌用语,见到长辈,直呼其名,甚至见到老人,称之为“老太婆”“老头子”的现象,让幼儿进行评价其行为,从而让幼儿了解我们应该要尊敬老人,要叫“婆婆”“爷爷”等尊称。又如在诵读“对饮食 ,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时教育幼儿不可以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让大人喂、挑食。而是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养成独立地进餐、不挑食的好习惯。

总之,利用幼儿身边发生的事情来解释诗句,不仅可以加深幼儿的理解力,而且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树立良好的礼仪行为意识。

四、亲子共育,文明成长

《弟子规》是一本强调“做人”的教材,如果幼儿园与家长不能做到言行一致的話,教育效果将堪忧。为此,提倡亲子共读,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来诵读《弟子规》,一起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首先,鼓励家长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跟踪、记录,让家长了解幼儿的进步。我班有一位幼儿彬彬非常调皮,常常在家“做大王”。在学习《弟子规》之后,其在园的表现改善了许多,我要求家长对其在家的行为进行记录,慢慢地家长发现了彬彬的变化。在家的时候不论事情的对错,彬彬总会都会对上一二句《弟子规》并常以《弟子规》的内容提醒自己的行为。如:当爸妈说他时,彬彬会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当爸爸妈妈带彬彬到朋友家去玩,彬彬会大声地称呼主人,这时妈妈会表扬彬彬一下,彬彬会说“将入门,问孰存,人问谁,对以名”,当妈妈叫彬彬吃饭,彬彬因为在玩积木或在看电视不理睬时,妈妈会说“父母呼”,彬彬马上就会接上“‘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好吧,我来了”,然后就会跟着妈妈一起去吃饭;当爸爸爸妈妈的行为与彬彬要求不相符时,彬彬会大吵大闹大叫,这时爸爸一念“尊长前,声要低。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彬彬就会降低声音,然后跟爸爸妈妈说明自己的意图………看到这些变化,家长的感动是我们教师无法体会的,因此家长也更加热衷于《弟子规》的亲子阅读,让自己与孩子一起文明成长。可见,家长对于有利于孩子的事情是乐此不疲的,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点,让亲子共育成为《弟子规》教育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其次,利用资源,鼓励家长进行成果展示,正面强化家长行为。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资源进行成果展示,如利用阅读节进行“家长《弟子规》阅读征文活动”“亲子诵读《弟子规》表演活动”等等,让幼儿与家长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弟子规》教育中,更加充分地发掘内涵,巩固文明的行为,促进幼儿和谐成长。

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文明礼仪行为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万丈高楼平地起”“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拥有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善用幼儿的学习黄金期,使经典《弟子规》成为幼儿良好礼仪行为养成的翅膀,让幼儿成长为文明、健康的花朵,在美丽的蓝天下迎风绽放出绚丽、和谐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邢宇.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方宏.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02):158.

猜你喜欢

弟子规诵读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弟子规
弟子规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弟子规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