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方法探寻

2019-06-20何红英

教育界·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原则

何红英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仅对幼儿园区域游戏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和说明,而且提出了区域游戏必须在充分重视幼儿自主性的前提下开展。教师在区域游戏过程中给予幼儿的指导是决定区域游戏活动效率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就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教师指导策略;原则

一、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颁布和实施,使幼儿教师对区域游戏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指南》不仅对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定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作为幼儿园区域游戏合作者、引导者以及支持者的积极作用,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给予幼儿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幼儿园区域游戏效果的稳步提升。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的原则

(一)适时性原则

教师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时,必须严格按照适时性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组织和引导,才能确保幼儿园区域游戏的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区域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1.在幼儿出现倦怠、困惑或者焦躁等情绪且通过自我调节改善时;2.小组成员在游戏过程中发生严重冲突和分歧且无法和平解决时;3.幼儿在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重大难题时;4.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面临安全隐患时。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时,应该及时把握指导的时机,才能确保区域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渗透性原则

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主要是在激发和调动幼儿自主意识和创造潜能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自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思维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应该尽可能地秉承渗透性或者隐蔽性的原则,在不留下痕迹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才能达到激发和教育幼儿的目的。

(三)灵活性原则

教师在指导区域游戏时,应该严格按照不同的游戏形式、环境以及情境,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爱好等选择最有效的指导方式,在满足不同幼儿个体需求的基础上,激发出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区域游戏效率的稳步提升。

三、区域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同伴相互合作指导

1.互相学习,以强带弱。幼儿阶段是相互学习和模仿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教育阶段,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经常因为同伴之间的相互模仿和学习而增加区域游戏的色彩和创意。幼儿之间以强带弱的学习状态,不仅使原本优秀的更加优秀,而且也激发出了以往表现不突出的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进行游戏内容的构建时,由于游戏的构建对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动作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很多幼儿在此时表现出的水平较低。教师在面对这一情况时,应该积极鼓励小朋友一起玩,然后再通过合理地分配各个成员的任务,实现强弱之间的搭配,对于幼儿全体搭建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设置游戏任务,引导分工合作。在合理分配區域游戏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合作完成游戏活动,是教师隐性指导中最常用的策略之一。调查研究发现,幼儿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比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容易。所以,教师在开展中班或者大班的区域游戏活动时,可以通过直接设置游戏任务的方法,引导和启发幼儿掌握合理分工、合作完成游戏任务的方法。比如,大班在开展以“我的幼儿园”为主题的构建游戏活动时,由于幼儿之前已经在“小鸟的家”“我爱的家”等游戏活动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幼儿通过合理的分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组建家园的任务。教师可以趁机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喜欢我吗?喜欢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吗?大家想不想搭建一个我们的家园呢?……”幼儿在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后,都会很开心地说“喜欢!”“想!”在幼儿思考应该怎样构建大家的小家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间接地给予一些提示:我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园里面都有些什么呢?小朋友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分工才能合力搭建出我们美丽的家园呢?幼儿在教师的搭建思路的引导下,确定各自的分工,确保了搭建游戏的顺利完成。

3.学会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和争执。虽然同伴之间相互包容和接纳是确保合作成功的关键,但是由于幼儿各自的想法不同,所以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幼儿发生了争执或者矛盾的话,必然会对游戏的顺利进行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要求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做到谦让、相互理解,才能彻底解决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为其后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参与游戏进行指导

教师在区域游戏过程中,以玩伴的身份直接参与到游戏中是最直接有效的指导方法。这种指导方法不仅简单自然,而且不会使幼儿产生压力和距离感,在与幼儿近距离游戏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和了解幼儿的想法,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了便利。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教师参与幼儿游戏的指导方法主要有平行与交叉等几种。

1.运用语言的方式指导幼儿区域游戏。语言作为最常用的指导方式,主要有交谈、提问、规劝、赞扬等几种形式。语言指导是目前垂直式与交叉式方式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而且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比如,在开展“照顾宠物”这一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照宠物的作息时间表,按时给宠物喂食、喂水、洗澡,同时陪伴宠物玩游戏和散步。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幼儿无视游戏规定,抱着宠物到处乱跑而没有进入游戏状态的现象。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及时采用语言暗示的方式进行指导,比如:“你的宠物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你总是抱着你的宠物,不让它自己在地上跑呢?是因为它没有吃东西和喝水而没有力气自己走路吗?宠物和小朋友一样都需要按时吃饭、睡觉以及运动,不然的话它们就会生病。既然你这么喜欢自己的宠物,那么你一定要按照作息时间表的规定好好照顾它,做一个负责任的小主人才行啊。”另外,教师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装作与幼儿偶遇并搭讪,在与幼儿交谈的过程中,提醒幼儿必须按照游戏的规定完成任务,这样不仅不会对幼儿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而且会使幼儿回到游戏中,为游戏流程和目标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运用行动指导的方式指导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利用眼神、表情、动作等将自己对幼儿的游戏指导内容表现出来。就目前而言,行动指导主要应用于平行中。比如,在开展“纽扣妙”用这一游戏活动时,教师给幼儿准备的游戏材料主要有彩笔、纸张、纽扣、毛线、固体胶、双面胶等,然后要求幼儿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完成美术创作。此时大部分的幼儿都是直接将纽扣粘贴在纸上,或者用毛線将纽扣穿起来,然后就无所事事了。由于在游戏的过程中并没有激发出幼儿的创造潜能,所以教师在面对这一情况时,应该拿出一张纸,然后将其折成一只小鸟,再使用毛线和纽扣在纸上粘一棵树,最后再使用彩笔将树叶全部涂成绿色,这样,一幅具有3D彩色特点的美术作品就创作出来了。而幼儿在受到教师行动的启发和引导后,发现美术作品不仅可以是平面的,同时还可以是立体的,而纸张并不一定只能成为纽扣的背景和衬托,还可以成为美术创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此时,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思维变得更加开阔,而且开始尝试纽扣、毛线、彩笔以及纸张的新用途。教师亲自示范引导,不仅帮助幼儿冲破了游戏瓶颈的束缚,开拓了幼儿的游戏思路,而且将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游戏热情充分调动起来。

3.以参与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以亲自参与的方式指导不仅有助于游戏组织和开展的顺利进行,而且由于教师作为参与游戏的成员之一,其通过交叉的方式启发和教育幼儿,对于区域游戏活动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开展“神奇的天平”这一游戏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轮流扮演水果商贩和顾客的方式,利用天平和砝码称水果并完成交易。由于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始终无法找到水果和砝码的平衡点,导致游戏进展得不是十分地顺利。教师在面对这一情况时,可以以顾客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并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比如:“我想买一个苹果,砝码这边太重了,那我就再买一个香蕉好了。但是水果这边又重了,可我只想吃苹果和香蕉这两种水果,老板你能想办法帮我解决吗?假如不更换我的水果的话,是不是可以换一下你的砝码呢?”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给予幼儿生硬的讲解和指导,只是以顾客的身份,在与幼儿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发现了砝码与水果之间相互平衡的关系,不仅确保了游戏的流畅性,而且在不影响幼儿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基础上,起到了指导和引导幼儿的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其对于幼儿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以及实践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的指导是确保区域游戏活动高效、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指导的原则和策略指导幼儿游戏,才能促进指导效率和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幼儿在区域游戏过程中情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云.幼儿园区域游戏合作能力提升与指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107.

[2]高述翠.论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的原则与策略[J].华夏教师,2018(11):82-83.

[3]伍玉华.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策略[J].江西教育,2017(36):96.

[4]胡新宁.幼儿教师积木游戏指导能力提升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原则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新闻外宣翻译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
我们的原则是什么
高考数学复习中习题选择的原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