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2019-06-20杨莉朱桂才
杨莉 朱桂才
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承载了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湿地文化科普教育以及休闲游憩活动等多重作用的湿地公园应运而生。本文以江北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的现场考察,提出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江北地区生境状况和不同区块特质,从丰富湿地生态多样性、重现自然优美的湿地景观的原则出发,对江北湿地公园提出了植物配置方案,以期在满足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和地域特质的同时极大地展现湿地景观效果。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9)01-0061-04Study on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Wetland ParkYang LiZhu Guicai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5)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paid to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wetland parks have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 which play multiple roles, such as wetland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wetland culture and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takes the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Jiangbei Wetland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Jiangbei Wetland Park through many on-the-spot investigations, and proceed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enriching wetland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reproducing natural and beautiful wetland landscape according to the habitat condi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blocks in Jiangbei area. Plants were allocated to satisfy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 park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 of wetland landscape was greatly displayed.
Key words:wetland park; plant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湿地公园是指核心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主体为湿地景观,包含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科普教育和游览功能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园。它不仅可以为人提供科学研究的场地也可供人进行生态旅游,并且对湿地区域加以合理的保护和管理[1]。在湿地环境中,基于环境中植物的习性,满足所有类型植物的功能和美学需求,发挥植物的形态、色彩与自然之美,创造一个自然植被丰富的、美观的、适宜的、功能强大的湿地景观[2]。
植物是湿地公园中最具有生命力并能很好体现地域特色的元素,合理运用植物搭配可以使湿地恢复生机,重现湿地生态多样性,还原湿地景观,因此植物配置是湿地公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江北湿地公园现状
1.1场地自然地理概况
场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城区东南郊的江陵县,江陵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漢平原一带(图1),属于长江冲积平原地带,此处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常年降雨充足,雨热均衡,乡土植物资源丰富,湖泊众多[3]。江北监狱距离荆州沙市区仅17 km,是一所大型的综合性农业监狱,江北湿地公园是在江北监狱周边原劳改农场场地基础上进行的规划改造公园,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江北湿地公园地理位置公园毗邻省道,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周边农业资源丰富,场地中部分布两处监狱建筑用地,北部为生活建筑区,南部为监狱服务特殊用地。湿地公园的预规划用地20 hm2,其中水体面积占66.7%。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标准是:公园中的湿地面积应占公园总面积的60%以上[4],江北湿地公园达到了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标准。
1.2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
公园现存问题主要为四类:水质普遍较差、植物种类单一、成层结构简单以及景观单调。场地中水体面积大,水质普遍较差,部分情况较为严重的水体,水中浮萍水藻纵横,水质极不适合水生动物生存。此外场地现有绿化大都为单一植物成片种植,不仅缺乏季相变化,而且成层结构极为简单,缺少多层级结构,致使景观单调乏味缺乏灵动感。
湖北林业科技第48卷第1期杨莉,等: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以江北湿地公园为例 2植物材料选择
在湿地公园植物材料的选择上,首先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原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在现状基础上恢复构建原有的植被体系,尽量避免外来引种[5]。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及营造景观效果不同,主要分为水域植物和滨水区植物,而水域植物又分为四类。
(1)挺水植物是指根茎生于泥中,茎、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美人蕉(Canna indic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菖蒲(Acorus calamus)等。
(2)浮叶植物指根长在水底,叶片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萍蓬草(Nuphar pumilum)、芡实(Euryale ferox )等[6]。
(3)漂浮植物指植物不扎根于泥中,植株部分悬浮于水里、部分漂浮于水面。如满江红(Azolla imbricate)、紫萍(Spirodela polyrhiza)等。
(4)沉水植物指整棵植株都沉入水中,或只露少量的叶子或花朵在水面上,如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龙舌草(Ottelia alismoides)等[7]。
(5)滨水区的植物配置相对水域植物来说所能选择的种类较为丰富,通常以乔灌草的搭配种植为主,在植物选择上,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在此基础上挑选具有较强观赏性的植物,可以是季相丰富的彩叶树种,也可以是花期较长或果实丰富的植物,如花期非常长的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月季花(Rosa chinensis)、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等。各类观赏植物搭配种植以形成独特的植物景观,增加湿地公园的观赏性。
3植物景观营造措施
3.1营造有生命的水体
公园中水体所占面积大,水体形状大小不一,部分水面现已有植被,如芦苇、杂草等,但水生生态系统不完善,少部分水面还有轻微污染现象,水面遍布浮萍、绿藻,既影响湖水的观赏效果又不能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生境。应当适当打捞和种植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对于大水面种植成片的挺水和浮水植物,如莲(Nelumbo nucifera)、等,形成荷叶满塘的效果;对于小水面主要以打捞浮萍为主,不宜进行大面积挺水植物的种植,对于边坡进行绿化改造,浅水区域丛植水生花卉。建立一个有生命的水体,形成水草浮动、水清、岸绿、鱼戏莲叶间的和谐画面。
3.2体现植物的四季之美
公园现有植物种类过少,大部分是高大乔木,成行成林,缺少季相和竖向的变化,颜色和空间上过于单调,缺乏美感。以公园现有树种中山杉(Taxodium hybrid ‘zhong shan shan)為骨干树种,水边步道种植池杉(T. ascendens)、红色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等乡土树种,增植以银杏(Ginkgo biloba)为代表的防护林带,增加色叶和落叶树种,丰富季相变化,形成四季有景的观赏效果。适当增加灌木和地被植物以及草本藤本,丰富完善生态群落,增加观花、观果以及香花植物使观赏富于变化和生机,充分发挥植物的四季之美。
3.3突出驻足与野趣
现有场地只有大小不等的水面和水边通道,游人只能沿着水边漫步,缺少观景和驻足点,而景点需要驻足观赏才有趣。在植物配置时需要注意设置透景线,为游人留出足够的观景视线,如结合鸟岛在合理的位置设置休憩观赏平台,平台处以低矮植物搭配为主,使游客近距离接触水面观赏时不至于被近岸植物喧宾夺主。在水中设栈道和桥,栈道边种植芦苇丛,让人可以涉足芦苇深处,或在荷叶丛中漫步,一阵风吹来芦苇随荷叶摆动,别有一番野趣。
3.4恢复与重建植被
公园原有植物多为高大乔木,缺少多层级结构,生物群落不够完整,竖向景观较为单一,生态群落不丰富。对于公园原有植被统一保留,在此基础上以恢复当地的乡土植物林为主要措施,可以适当增加灌木及草本的种植与搭配,形成具备完整的乔木、灌木、草本等多层植物结构的完整植物群落,使得植物配置更为丰富多彩而富有生机。着重重建湿地环境,水生花卉和湿生植物搭配耐水湿乔木种植,恢复湿地生态。
4配置模式
4.1水生区植物配置模式
(1)深水区植物配置模式: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湿地公园中深水区是指水深为0.9~2.5 m的水域,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净化污水能力和湿地自净能力[8]。植配模式主要为沉水植物+漂浮植物。如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浮萍(Lemna minor)等,给游人营造神秘、深邃的气氛。
(2)浅水区植物配置模式: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水深0.3~0.9 m的水域为浅水区,植物配置时主要种植植株形态美观、叶片宽大的挺水和浮叶植物,既可以单种群落成片种植于湖面给人以壮观的视觉观感,也可以多种不同观赏形态的植物搭配种植,形成丰富活泼的景观效果[9]。如采用睡莲(Nymphaea tetragona)群落、千屈菜群落或多种水生植物群落组合式。种植时注意疏密有致,既有植物的群落美,又有留白的变化美。
(3)水边植物配置模式:湿生花卉+湿生草丛,水深0.3 m以下区域,可配置湿生花卉,如变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 versicolor)、美人蕉、鸢尾(Iris tectorum)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等,搭配种植叶片纤细柔长的禾本科、莎草科湿生高草丛,如香蒲(Typha orientalis)、水葱(Scirpus validus)等。利用丛植、片植和散植的配置方式点缀于水边,种植时注意疏密有致,成片倒影于水中,增加湿地的野趣。
〖TPT2202.TIF;%58%58;S*2;X-*2,BP]图1水生区植物配置模式图4.2陆生区植物配置模式
陆生植物主要分布在公园的道路两侧以及休闲娱乐区、休憩广场区、服务设施绿化等多处不同场所。公园水体面积非常大,水体以道路划分成不同的水面,水面又以道路相连接,因此道路绿化是主要的陆生植物配置区,主要配置模式为:乔木+灌木+地被/草坪和乔木+地被/草坪,在水面开阔、景色优美的水边道路选择乔木+地被/草坪配置模式,留出足够的观赏点使视线通透。小广场及游乐区的配置方式更加丰富多变,植物层次结构更加完整,配置模式为:乔木+灌木+藤本+地被草坪,采用多层次的配置组成具有复合结构的树林,配置植物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季相变化,统一集中思考规划,从而达到观赏效果极佳、生态效果最大化的状态,进而形成丰富、稳定的群落结构[10]。
4.3特殊景点植物配置
(1)湖心枫叶岛:东北部水体的主题为枫叶荻花秋瑟瑟,是公园一处亮眼的特色景点,植物配置时以体现景点主题为目的,大面积种植芦竹和秋色叶植物。湖心岛近水处及浅水区片植芦竹,小岛地势高的位置种植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鸡爪槭(A. palmatum)、乌桕(Sapium sebiferum)等秋色叶树种,根据叶子颜色不同搭配种植,秋季小岛一眼望去一片深深浅浅的红,枫叶与荻花相映,秋意正浓。
(2)生态鸟岛:湿地公园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也是迁徙的中转站。其设计理念和成果直接影响其对鸟类的吸引力。从丰富鸟类多样性和增加鸟类数量的原则出发,在满足湿地公园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植物引鸟的功能[11]。湖中岛屿作为鸟类筑巢繁衍的核心区加以重点保护,在湖中生态鸟岛上种植桑科植物、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白杜(Euonymus maackii)、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等招鸟植物,形成以高大乔木为基础树种、小乔木和灌木为辅,湿地草本沼泽为过渡的密植、复层植物群落。丰富的生境类型有助于创造接近自然的栖息环境,从而保护不同鸟类生存空间的隐蔽性。既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也增加了景观的多样性。
(3)乡土植物保育区位于公园最南侧,该区地理位置偏僻,游人甚少环境安静,除去必要管理活动外少有干扰,是极好的保育林选择地。以保留现有的大片中山杉林为主,对其局部進行修复增植与改良,同时增植大量江北地区乡土树种,如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红色木莲等,外围以复合的多层级式配置模式以营造植物“缓冲带”,为乡土树木设立科普名牌,形成具有科普作用的乡土植物资源保育林[12]。
5结语
建立一个完整的湿地系统,就要科学地选择植物,合理地配置。在湿地公园的植物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植物学特性,以及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才可进一步发挥植物的优势,净化湿地环境,营造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在配置时,要根据不同区块的不同景观要求进行合理搭配,最大程度上发挥植物的四季之美、群体之美以及变化之美,恢复湿地植物景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是景观与生态相结合的产物。只有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稳定地展现湿地景观,实现湿地保护、湿地恢复和科普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徐新洲.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6.
[3]江陵县人民政府.江陵概况[EB/OL].http://www.jiangling.gov.cn/4299512.html.
[4]国家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马潇源.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43-6645.
[6]陈宗平.湿地公园的园林植物配置研究[J].江西农业,2017(13):81-82.
[7]邱斓俊.太湖流域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8]周丽萍,黄建昌,郭春华.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39-7640.
[9]陈楚民,陈斐.河涌类小型城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探析——以萝岗湿地公园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17(1):82-85.
[10]吴晞,吴雪飞.武汉市城市公园水际植物的造景研究[J].现代园艺,2011(04):64-68.
[11]范真,胡海波,鲁小珍.基于鸟类保护的湿地公园植物规划——以太仓金仓湖湿地公园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8(1):126-131.
[12]忻巧.温州三垟湿地生态保护与植物配置研究[J].城市建筑,2017(20):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