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019-06-20杨乐
杨乐
摘 要 在党的十九大上,共提出了14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战略,其中第7条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这一基本战略,十九大部署了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道路,指明“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加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它指出了未来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经过40年的高速改革发展,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式发展;最重大的历史变化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而文化在对于国家和民族是何等重要。如果我们丧失了文化自信,无法重现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景象,中华民族,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中国梦也就不会顺利实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
改革开放40周年来,我们党不断的认识,深化和拓展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相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理论源泉。
习总书记按照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时间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在党与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伟大先进文化三个部分。
(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主要是指一是核心思想理念。二是蕴含的传统美德。三是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
(二)革命文化
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领导人民推翻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光辉历程。
(三)社会主义的伟大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以世界科学文化发展为基石,专注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昂扬,与时俱进精神。只有它能够使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使社会主义的文化实力迅速提升、使国家的文化安全得到有效维护、使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任何希望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国家,都离不开自身优秀文化的强力支持。文化能使一个国家和民族焕发生命般的活力,文化强大,民族强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昌盛,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伟大的崛起。
(一)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意义重大
习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发展道路就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二)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推进管理现代化意义重大
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5000年的历史传承,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内生演变的结果。
(三)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塑文明大国形象意义重大
在世界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中华文明都是屹立在世界之巅,中华文化也是自信的。但是近代以来,由于闭关锁国、封闭自固,国家逐渐衰落。
三、如何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大会上,首次正式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提出,这彰显了“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何以见?在这次讲话中,总书记有一句话说得很清楚,那就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句话,在2018年的七一讲话和十九大报告接连提出。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于中华民族党文化沃土、体现了中国人民意志、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有着厚重的文化渊源和广泛社会基础。
(一)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关乎意志,关乎旗帜,关乎国家的政治与安全。文化的影响力体现在价值观念对于人们的巨大影响。
(二)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把精神文明建设和事业深化改革相互结合起来,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廉洁党风清廉政风、社风和谐家风建设,高唱主旋律、正气歌,引领全国人民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进一步推动文明城市,乡镇,单位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不断加强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建设,營造良善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推动全民牢固树立文明观念,争做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创新载体,积极通过身边好人推荐、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用更有效、更好的办法,着力丰富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
(三)强化教育引导,培育文化自信
哲人柏拉图言之“教育非它,乃是心灵的转向”。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应该是沐浴着人性的光辉,最终获得人的德性、智性、体能和美的启蒙,而不是成绩、排名或者名牌学校。
(四)建设书香社会,铸就文化自信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特别是阅读那些饱含中华传统思想的国学经典。
参考文献: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创痛文化[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