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传的回声》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分析

2019-06-20朱佳璐刘彬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自传第一人称

朱佳璐 刘彬

摘  要:《自传的回声》是埃及现代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1]的“准自传”,也是一生智慧之言的总结。作品中,他使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展示人生全景:从孩提到青春、从成熟到衰老、生与死的搏斗、艰辛谋生与执着追求,给人以强烈的主体感觉。本文主要分析这部作品中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典型运用及其特色所在。

关键词:自传;叙事风格;第一人称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1

一、叙述自我视角下对人生甘苦的思索

在人生末程回望人生,一位功成名就的文学大师该是什么心境?在《自传的回声》中,我們读到的是一位爱怀旧的老人在感叹光阴似箭,人生如梦[2]。作者用叙述自我的视角回忆曾经和好友欢聚聊天,举座欢虞,人人陶然。

“在那一刻,我们和时光两相遗忘。突然,有一人无缘无故地说起:‘想象一下,半个世纪后我们会在哪儿?又会怎么样?”[3]

作者疑惑了:大家都正享受着当下的美好,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可事实是,才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但当年聊天的那些人,只剩两个人健在了。”他俩会想起那位可爱的逝者的话语,不禁叹息“那些人在哪里?怎么样?那些人真的曾经存在过,相互间有过友情和期望吗?”[4]

显而易见,这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追忆性角度来感受到叙述者与往事的距离。因为叙述者采用的是其目前的眼光,其时间词是:“在那一刻”、“当年”,指示代词都为“那”。只有叙述自我才能将这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发生的变故描述出来。曾经在花园里说笑的朋友一个个地离开,怎么证明这些人真的存在过呢?只有记忆中的笑声为证。叙述自我很好地展现了作者站在当下,回忆曾经、感叹时光匆匆。

书中多数篇章描绘了喧哗社会的众生相,作者以叙述自我视角追忆往事,最后又以叙述自我情感复杂的一声喟叹结束。在“未写的信”中写到:

“一年之内,我先是听说胡麦姆升任亚历山大高级法院院长,后来又从报上获悉:厄杜班先生因杀死舞女被判死刑。当年,我、胡麦姆和厄杜班是童年的朋友……不满九岁,我们就分了手,各奔东西。以后我从亲朋那里得知,胡麦姆在司法界工作。而娱乐小报也偶有厄杜班的消息,因为他在夜总会做了保镖。”[5]

这显然是历经人生沧桑的“我”在回过头来看这一年之内、周边发生变故时的一种旁观姿态了。作者用叙述自我的视角、简单几句话就概括了童年玩伴的经历。他伤感忧愁,觉得胡麦姆已经忘了那段日子和其中的人事,或许已经不在乎这份感情了。这封未写之信的背后,有失去玩伴的伤感,也有参透人生悲剧的释然。

二、经验自我视角下对生死的感悟

“生死”是本书绕不开的话题,作者曾说:“当作家年老以后,他的思考通常集中在时间、死亡和一些哲学问题上,作品会流露出伤感和怀旧的情绪。”[6]他在书中用经验的自我回顾起祖母去世那天的场景:

“现在恸哭声攫走了我的安宁,我知道,死神趁我们不防时溜进那间屋子,那祖母曾给我讲述最美好故事的地方。我觉得自己那么渺小,而死神是那么庞大。它的气息在每一间屋子里游荡,所有人都记起了它,都在谈论生死命数。我受不了这般纠缠,躲进我的房间以求片刻的清静。”

“我的心猛然狂乱起来,一股力蹿起,我简直要发疯。于是,我一把抓起姑娘的手,紧贴在我充满忧伤和恐惧的胸口。”[7]

这一选段是作者在当下对童年初见死神时的回忆,作者此时不是一个边缘式人物,而是选择了过去正在经历那个事件的眼光来叙事。这直接具体地表现在时间副词“现在”的使用上,选择“现在”而不是“那时”,使作者又一次置身于那灰暗的一天。其次,“觉得自己那么渺小”、“狂乱”“忧伤和恐惧”这些心理活动,只有当时的我才能真实感受到。童年的我对死神恐惧到了极致,以至于能感受到它的气息在屋子里游荡,这是边缘式的叙述自我[8]所体现不了的。

在大病或死神不断靠近时,任何人都比以往更渴望求生。作者在书中憧憬生的希望,他讲述了自己的一个梦境:

“这时,酒馆的门帘掀开,走进一位全身裸露的女子,浑身洋溢着生命的妩媚及生命醇酿的芳香。”

“所有人都陶醉在这无边的幸福中,我们齐声唱到:‘喜讯传来了,愿望实现了”。[9]

经验自我除了体现在时间词“这时”和心理活动“陶醉”中之外,指示代词“这”也体现了经验自我,正在经历这一幕的“我”才能使用“这”,若是叙述自我,则相应的应使用指示代词“那”。这个经验的自我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心理需求。他的叙述动机是切身的,是植根于他现实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的。死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作者更不想放弃生的希望。经验自我使作者直抒胸臆,使内容更具强烈的个人色彩,袒露真实感情。面对死神,童年时的作者是恐惧的,年老后也一样。他总是焦虑不安地自问:

“他何时见我呢?见面会是什么样子?”[10]

经验自我视角下,随着年纪增长,改变的是面对死神的情景,不变的是作者真实的心理活动。

在第一人称视角下,叙述具有很强的直接性和生动性,读者更易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活动。《自传的回声》这部作品不仅囊括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还涉及第三人称叙事视角、“梦叙事”等叙事技巧。第三人称叙事能展现全景,增加作品的回忆色彩,而“梦叙事”手法的间歇性使用,怪诞奇幻,让读者耳目一新,这些也是作品的文学鉴赏价值所在。

注释:

[1]纳吉布·马哈富兹(1911—2006),埃及作家和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自传的回声》是其作品之一.

[2]《智慧人生的启迪—解读<自传的回声>》.

[3]《自传的回声—笑声为证》.

[4]《自传的回声—笑声为证》.

[5]《自传的回声—未写的信》.

[6]《马哈福兹回忆录》.

[7]《自传的回声—哀悼》.

[8]叙述者犹如一架摄像机,由于置身故事之外,无法对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探视.

[9]《自传的回声—吉祥的记忆》.

[10]《自传的回声—难以忘怀》.

猜你喜欢

自传第一人称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罗兰·巴尔特自述》:“反自传”的自写实践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
关于推荐《施仲衡自传》的通知
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历史演变
《我母亲的自传》中的创伤叙事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