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生阅读教学探析
2019-06-20王瑞萍
王瑞萍
目前中专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并不能满足当前学习的需要,严重影响到阅读能力。国外对于语文阅读教学非常重视,积极培养中专生的阅读能力。美洲多是把阅读水平测试作为基本学习内容,欧洲国家则侧重于读者的不同感受和理解,亚洲国家如日本更关注的是文章中人物所具有的情感特征。因此,为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中专生阅读教学应当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国内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强调人物的情感表达,也忽视阅读在生活和应试的作用,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中专生的语文知识严重脱轨,不能真正了解文章感情,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不能发散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懒惰和自卑的情绪,甚至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对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建设兴趣课堂,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心理情绪,使其带动真情实感去感受阅读的内容。这也需要每一位语文老师的配合并进行研究。
一、语文阅读能力分析
语文阅读能力是一种技能,在日常阅读积累中,可以经过练习增加经验,也可以通过各种阅读任务和智力游戏活动来提高水平。能力的心理学概念是属于多维角度和开放式的动态结构系统,而语文的阅读能力分为感知、理解、欣赏、转移和创造五个层次,这五个阅读层次呈上升式,层次越高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阅读感知是能够在作品语言方面有着微观感受,简单分辨字词句的意义。因此获取文章大意的基础就是语言感知能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需要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能够辨析文本内容,梳理清晰文章思路,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要求,还有更重要的是对文章时代背景的理解。鉴赏力是一般学生达不到的水平,鉴赏力的能力要求更高,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还要有自己的见解思维,能够就文章的内容和风格做出自我判断和主观欣赏,更侧重于发挥个人能力。最后一个要求就是阅读迁移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有着足够的知识储备量,通过阅读文章,知道文章和现实的区别,加上学生本身的经历和技术处理问题。阅读创造能力是中专生在迁移的基础上突破本来的知识点,阅读之后,不断改进和进步,使得阅读越来越有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的碰撞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关于程序性目标就是学生经过老师的指导,通过自我反省和研究,获得新的知识的基本做法。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学生同时配合参与,主要的参与方法就是老师指导学生所实施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说包含探究式教学、合作研究式教学和自主课堂学习式教学。在中专生语文阅读时,往往是以老师为主体,主要引导整个课堂的走向,同时学生也发挥主體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任务中,仅仅只是顾及学习结果,不在乎学习过程,很容易把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学生也会对语文课堂的阅读学习失去信心,丧失提高阅读能力的积极性。新课标改革以来,就一直强调知识和行动的二者结合,要求学习时需要方法得当,并将二者加以融合调整、相辅相成。所以,在编写教学方案时,语文老师应该清楚地知道每一个教学目标所经历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每个步骤中需要采用的方法策略,促进学习的优化推进,去除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氛围,调动课堂氛围,抓住学习重点。
三、中专生语文阅读措施
获取新知识时,首先是在学习中操作,其次是在操作中积累经验,最后则是进行反思和总结,对知识点进行合理规划。在学习中操作是为了做到基础水平,掌握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具备基础学习能力,之后才能在操作中积累经验,锻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并在此之上,汲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增强自身学习能力。在熟练掌握前两部分之后,才能有效地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时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加以实施,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
1.增强中专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对策
中专语文老师要重视阅读方面的学习,首先,老师要熟练掌握阅读教学课堂,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采用更优化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课堂效率,用有趣的课堂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其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要认识到阅读学习不只是教材上的固定内容,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和阅读过程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明白生命的主要意义。因此,对于老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即充分了解阅读教学的水平影响到语文总体水平。最重要的还是通过阅读学习让学生们理解生活的不易,在基础知识之上,加强阅读,不断强化内在修养,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
2.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
在中专生的学习科目中,语文课堂可以说是比较轻松的了,阅读课堂上欣赏到的文章都很典雅优美,非常的赏心悦目。中专语文老师要在此之上随着新理念的发展精进课堂学习,让同学们乐意学语文阅读,愿意享受语文课堂。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喜闻乐见的教学思路有益于中专生语文课堂的学习和进步,中专语文老师要能够采用情境教学。面对阅读量较大、文章内容生僻晦涩的情况下,老师要在通晓文章本意的基础上,多多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表现方式辅助学习,给学生打造高效率的情景教学,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将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采取点线面的方式,逐步掌握,提高学生的深刻理解能力。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其关注的重点,阅读文章要找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线索关键,了解文章的情绪,这样的话,阅读时就会相对方便容易。教学内容的差异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呈现,像朗诵诗歌、表演戏剧可以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便于学生深刻理解阅读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课堂教学得到保障。
3.积极拓展教学内容
无可厚非,课堂学习内容与现实现状的不完全相符,也有可能是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把阅读素材和现实生活关联串讲,导致中专生对语文阅读有些兴致缺乏,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作品是作者和读者交流心灵的桥梁,阅读学习主要还是希望让学生经过与作者的情感交流,置身于作品的创作环境中,以作者的身份去感受作品中出现的人和发生的事,感受作者所赋予角色的感情,通过链接情感和体会,深化学生自己的心灵。但是能够真正达到这种程度需要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加入自己的人事经历找到与作品互通之处,达到优秀的教学目标。中专生的语文阅读课堂可以多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加入到教学方案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阅读课堂得到保障。与此同时,也要多给学生一些阅读的自我空间,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得学生的理解力和答题率能够循序渐进的提升,从而达到中专语文阅读能力课堂的教学目标。
四、阅读指导思路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多受到老師的指导和干预,阅读素材的选取由老师完成,答案灵活性也由老师决定,最后的讲解也由老师完成,只有作品的完成不是老师。老师的指导干预多会影响学生的思考角度,导致学生的独立思维受到塑造,缺失了灵活性,也失去了学生的构思能力。每位学生的思维差异不同,在阅读文章后得到的体会也自然不同,但语文老师在学生阅读后把答案情感进行统一规划,追求答案的完美,打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甚者,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前就教授统一的阅读模式,阅读技巧和答案方法,使得学生更加不愿意独立思考阅读文章。经过科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固定的阅读要求和繁琐的阅读规范下,会让学生未触及阅读素材就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受到诸多限制和规范,心里的畏难情绪油然而生,怎么还有继续阅读的乐趣,得到的阅读感受也十分勉强。在学生阅读学习中,也会有老师过分要求课堂素材,忽略学生的课外阅读感受,会让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区域内,缺少灵活性,失去了学生阅读本来的目的,也影响了学生其他学习思维的形成。而且,在应试考试中,面对熟悉的老师批改,会有些学生迎合老师的批改重点进行答题。长此以往,逐渐地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会造成文章阅读量的下降。阅读的本意是提高学生的内心感受,增加情感交流,达到素质交流和人文沟通的目标,也是实现自我、发现自我存在感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塑造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是单一的个人存在,是与社会和世界的情感交流,更不是考试的迎合物,更重要的是对时代发展以及自身修养的关注。阅读过程也是对自我感情的发泄表达,不只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作者真挚的情感流露,但是不当的阅读学习却使得学生在价值塑造时失去了兴趣,甚至达到厌倦的程度,很难提高阅读素养,更不要说与作者的灵魂交流了。所以说,目前重要的还是要根据时代变化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带动学生的阅读行为,根据中专生的水平能力,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导。
五、小结
中专生阅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的整体效果,也影响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随着时代进步,教育需求也在不断改进,新课标要求中专生老师的水平要高,更重视阅读练习,用科学有趣的教学理念授课,积极完善教学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得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综合
素质。
(作者单位:南阳市宛东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