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2019-06-20卢守娥
卢守娥
摘 要: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建构主义四个方面的核心理论,根据相关理论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围绕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为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会计专业 教学模式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释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发展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其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在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基础上,建构新的学习经验过程。它强调知识是在相互作用下建构和内部生成的,即学生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建构主义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积极建构的结果,不是被动积累的;二是个体经验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不是精確表征的过程;三是认知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它使学习者能在特定的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和生存;四是认知是源于社会、文化和实践探索的相互作用。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知: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领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因此,教学过程中,主张学生通过“获取知识信息、制订学习计划、实施学习计划和自我考核”四个部分,构建适合个体发展需求的学习体系。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模式作用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取决于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目标决定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又影响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实施又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科学的教学观,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1.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为主体
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模式,避免出现“厌学”情况。在会计专业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堂知识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知识。此外,教学设计要体现“做中学”的思想,让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出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专业性”特点。
2.教学模式侧重合作探究学习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外,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群学、对学、组学”的新型模式。即由学生的个体学习,变为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同伴学习互助模式,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通过学习碰撞增进知识。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寻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和全面。
3.教学模式侧重理实一体化教学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各种财务制度的出台,要求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其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更大,高职学生是一个年轻群体,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再者,会计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依据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引入课堂教学,实现“做中学”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以会计从业人员的标准开展知识学习,并在与企业工作岗位相类似的环境中,将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相结合。此外,将教学环境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在企业文化熏陶下开展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会计专业教学实施
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的预期,即对学习者的学习预期状况所作的规定,科学的教学实施有助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实施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课前教师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教学准备主要包括课堂教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等)、教学素材准备和预习检测试题等内容。课堂教案是依据教学进度设计教学过程,明确所授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和达到的目标,便于学生依据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素材准备主要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经验,预测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针对重难点知识,可以通过分享与之相关的教学课件、视频或动画,便于学生依据参考素材开展知识预习。预习检测试题是教师考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内容,针对性编制测验习题,根据测验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建议通过教学管理平台开展会计专业教学,通过教学管理平台的教学检查功能,查看学生作业阅读次数、自主学习时长和习题完成情况,并及时进行考核与督促。
2.课前学生学习准备
课前知识预习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进行课堂授课前,要组织学生提前进行知识预习,确保有足够的学习准备。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下的教学管理平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般提前1~2天,通过教学管理平台下发预习内容提纲和相关辅助性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空间自由的情况下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了依靠辅助的学习资源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检索和教学平台答疑等手段,保障了自主学习的成效。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对课程知识进行初次构建,在后续课堂教学中对知识进行二次构建,最后再通过学习反思进行第三次知识构建,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课中合作学习实施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知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成的知识学习体系。课堂授课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实现课堂知识的趣味性与目的性,即保证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同时,还需要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笔者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成“以赛促学”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中,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组织各组之间进行学习比赛,最后考核评价各组之间的学习成绩。通过“以赛促学”的教学形式,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活力,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