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时代新型党支部 引领乡村振兴

2019-06-20车晓蕙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眉山市支部党组织

车晓蕙

一、引言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推动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如何至关重要。2018年10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施行,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党支部工作的基本法规,成为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基本遵循。1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8年11月18日至24日,新华社党校2018年秋季班三支部9人组成调研组,赴四川省眉山市以“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基层党建”为主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为期一周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随着脱贫攻坚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态、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农村传统的组织方式、领导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眉山市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以组织优化引领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党的领导在农村各领域的全覆盖,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和农业产业发展相融共促、互动双赢,初步搭建起以新时代新型党支部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体系。

二、传统型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建在行政村上的基层党组织与产业发展“两张皮”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趋势日益明显。目前,眉山市已全面完成农村各类产权确权和登记颁证,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达44%,其中彭山区流转率达70%以上。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化农业园区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过去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的党组织“手臂短、触角窄”,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二)农村资源整合加速,传统基层党组织面临“小马拉大车”“老马拉新车”“弱马拉重车”的问题

随着农村产权改革的深入,农村产业发展的灵活性明显增强,产业发展打破了过去以村镇为单元的地域束缚,呈现出跨村、跨乡镇,集约连片规模发展态势。大量农村人口向区域相对集中、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健全的中心村(社区)转移。与此同时,一些村受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党组织带富能力弱等影响,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比较落后,迫切需要新的力量拉动,新的力量统筹。

(三)农村社会“空心化”“老龄化”“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一是农村社会“空心化”的挑战。作为劳务输出大市,眉山市农村超过三分之一人口、80%以上的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突出,农业生产缺人手、产业发展缺人才、急难险重事件缺人力“三缺”现象凸显。

二是农村社会“老龄化”的挑战。农村社会老年化进程加快,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问题比较突出,基层党组织存在干部选拔难、党员发展难、活动开展难的“三难”问题,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现象严重。

三是农村社会“多元化”的挑战。随着农村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城市居民下乡置业逐渐兴起,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增多,农民兼业化日趋明显,村党组织与农民传统利益联结方式正发生变化,农村党组织协调各类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组织优化引领农村改革发展

针对传统组织体系服务产业力不从心、传统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覆盖不到位等问题,眉山市精心谋划实施“战斗堡垒”工程,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农村党组织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通过组织振兴的“党建杠杆”撬动农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创新组织架构,构建产业链融合引领型党组织体系

党组织应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眉山市积极探索将党组织建设融入产业发展的需要,产业发展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全市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家庭特色农场、花卉瓜果产业基地,建立起东坡区好味稻、彭山果怡农业、仁寿青见等有影响力的产业链党组织521个。

1、村党总支+功能性支部

仁寿县曹家镇梨树社区是远近闻名的“百年梨乡”,面积1.5平方公里,村民574户、3022人,党员53名。2016年以前,该社区两个党支部(原梨树社区党支部和曹家梨水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各自为战,但都面临很大问题,社区党支部集体经济没收入,给村民的承诺兑现不了;曹家梨水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都是50岁以上的老党员,种植梨树是一把好手,却不会搞销售,开发的新产品梨膏一天卖不出去三瓶。

2016年底,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下,原梨树社区党支部、曹家梨水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联建升格,组建梨树社区党总支,下设合作社党支部、生态旅游、营销推广、金梨美食、综合服务5个功能型党支部,由梨文化传承人、会节承办人、全梨宴烹饪能手等分别担任支部书记,实现党组织对产业链的深度融入。

一年多来,五个功能性党支部各自发挥作用,围绕梨树种植、加工、旅游的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辐射带动附近4个村发展梨产业规模种植面积达2.6万亩。通过党组织领办、党员社员带办、入党积极分子兴办、普通群众跟办等方式,各功能党支部领办实施产业示范项目,增强产业带动能力,新增引导党员群众入社经营36户。曹家梨水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老书记余新民高兴地说,今年的产品早早就卖光了,社区集体也有钱了。2018年,梨树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6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20.9万元。

目前,眉山市已在不少条件成熟的中心型村镇实行了“村党总支+功能性支部”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农村党组织与产业不相融的功能瓶颈。曹家镇党委书记黄勇说,经濟上没有作为,老百姓就不听你的。原来的行政村党支部政治、社会功能比较强,但发展经济的能力弱,实行“村党总支+功能性支部”,经济功能增强了,产业发展的能力大大拓展,实现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四手联弹”。

2、支部+合作社

目前,眉山市由支部创办、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200多个,其中全国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社7个。眉山市强调在农村合作社兴办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市场营销、统一品牌改造,带动产品做优、市场做大、产业做强。

眉山市东坡区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5月,2015年4月合作社成立党支部,正式党员18名。经过四年的发展,合作社已有社员355名,先后在眉山市东坡区、洪雅县、仁寿县、青神县流转土地共41000余亩,辐射周边农户25000余人,社会化服务60000余亩,以规模化经营带动了小农经济,让看似夕阳产业的粮食生产迅速发展壮大。

好味稻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副书记李相德说,把“不赚钱”的水稻种好、卖上好价钱,关键是中央政策好,支部领导好,党员作用发挥好。

好味稻合作社支部成立后,就响亮喊出“支部就是合作社的魂”,让党支部和党员“说得起话、干得起事”:吸纳党员参与理事会,5名理事中有3名党员;合作社的重大事项必须由支部初审把关;强化党员引领示范,把农机管理、粮食烘干、粮食加工销售、安全监督、秸秆禁烧等重要岗位交给党员负责。合作社带动了悦兴镇及周边区域农民致富增收,核心村金光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四年来,合作社党支部还成功培养了两名年轻人入党。

3、支部+电商

产业致富,销售是重点。眉山市抓住农村电商大发展的契机,把“支部+电商”作为党建惠民工程重点项目推进。全市引进京东、淘宝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网站、建设配送基地,126个乡镇全部建立电商服务点,600多个村设立电商服务站,农村专业合作社电商覆盖率达70%,仁寿、洪雅、青神三县创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2018年全市开展农村电商培训1.8万人次,党员领办创办电商项目网售特色农产品上亿元。

4、支部+集体经济

与东部沿海相比,中西部地区村集体经济大多比较薄弱,长期以来是个“短板”。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眉山市大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在村党组织主导下,整合农村闲置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上级项目帮扶资金等,采取股份合作、土地托管、拨改投等方式,积极探索“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比如通过组建土地流转服务公司,将农户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发包,村集体每亩可获得20至50元服务收益。目前,眉山市有集体经济的村912个,占86.5%。

东坡区悦兴镇金光村通过集体土地入股合作社分红、集体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公司分红、收取集体基础设施有偿使用费等方式,使村集体每年增加3—5万元可持续收入,村集体收入从3年前的5万多元累积到28.6万元,大大提高了支部服务发展的能力。村支部书记杨秀华说:“只有支部做了实事,老百姓才信服。村集体有钱了,事情才好办,说话群众愿意听,办事愿意跟。”

(二)探索多种形式跨村联建党组织

为破题农村集约化发展、联动化治理的体制障碍,眉山市大力开展跨村联建党组织试点。按照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资源整合、有利于辐射带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组织架构,探索建立联合党组织,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区域统筹和治理能力。

打破区域限制,实行村村联建。在34个落后村与12个先进村,16个产业趋同村之间联建党组织。利用村与村之间互补性较强的特点,加大区域内资源整合,形成强村带弱村,产业共同谋划、共同发展的互利帮扶关系。

打破城乡壁垒,实行村社联建。着眼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5个城市社区与10个城郊村、15个农村社区与18个周边村联建党组织,推动城镇反哺农村,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城乡区域共治。

打破行业界限,实行村企联建。以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为目标,推动1个乡镇园区与2个中心村、5家乡镇骨干企业与10个产业基地村联建党组织,实行生产资料就近获取、劳动力就近务工、农产品就近转化。

实践显示,通过建立联合党组织,有效地整合了农村党建资源、人才资源、产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大大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发展带动力。在联合党组织推动下,实行产业发展一体布局、基础设施一体规划、公共服务一体推动,有效破解了传统地域割裂带来的零星碎片化发展、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相互恶性竞争等发展难题,确保联建村整体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如,仁寿县太清村、飞跃村、石家村3个村联建后,整合辖区项目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推动枇杷连片技改升级、联合兴办会节旅游、统一包装开拓市场,使枇杷亩产值同比增收3700元以上。

(三)组建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为乡村建设添活力

基层党组织如何有效集聚乡村优秀青年,如何破解农村青年党员发展难、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难、青年党员作用发挥难等问题?

眉山市大胆破题,打破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限制,以乡镇为主体创新设置“青年人才党支部”,目前全市126个乡镇全面组建青年人才党支部,采取“乡镇组建、重点覆盖、立体培养、直接发展、分类管理”五步工作法,构建农村青年人才党员发展和作用发挥的完整链条。

以洪雅县为例,自2014年起在乡镇设置“青年党支部”。每个青年党支部设书记1名、委员2名,书记由乡镇管党副书记、组织员或当地青年党员能人兼任。每个村(社区)至少编入1名青年党员,同时从乡镇机关挑选3—5名优秀青年党员。

青年党支部不仅“集约”管理农村优秀青年党员,还把关键放在发现培养优秀青年入党、集聚农村优秀人才上。2017年眉山市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发展党员96名。眉山市组织部副部长赵强说,传统以村为單位发展新党员,由于有些村书记不愿发展新党员,导致农村新发展党员难,农村党员年龄偏大,干事创业能力差。实行乡镇建青年党支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活力,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四、眉山农村党建做法的启示和思考

(一)要处理好农村党建和乡村振兴的关系

由于改革开放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但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使有些地方村级组织的社会控制能力出现弱化、“空壳化”现象,而村组的虚化弱化导致了国家治理与农村基层社会的脱节。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新一轮农村经济社會改革风起云涌,集约化规模化成为主要趋势。在基层农村,谁来主导新一轮的改革发展?谁来承担改革发展的责任?

面对上述挑战,基层党组织责无旁贷,这也是筑牢农村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新一轮农村改革中,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成为一个重要方向,由于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农民,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犯,避免“老板富了农民穷了”“群众跟着老板走了”等问题,农村基层党建及时跟上至关重要。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要注意把抓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扭成“一股绳”,统一谋划,共同推进,使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成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强大的“两翼”。

(二)要处理好党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关系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有的还处于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有的已跨上乡村振兴起步的台阶,有的处于城镇化的进程中。处于不同阶段的农村社会面临的问题不同,对基层党组织的要求不尽相同,应实事求是地根据各自不同情况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基层组织架构,避免一刀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各种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为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课题。一方面,要通过支部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助力农村产业振兴;另一方面,要完善新型党支部的各项功能,使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共同发挥作用,保障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协调发展。

(三)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在农村基层党建中,“点好面差”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基层党组织运行不规范不常态,一些支部书记对党建“怎么抓”感到“心中没数,手上没招,无从下手”。破解党建先进典型“盆景化”的问题,需要全面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2017年10月,眉山市《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根据不同领域和行业基层单位实际,实行分类施策、整体推进,对村级党组织制定67项标准化具体指标,使每个基层党组织“定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规范运行。

(四)要处理好行政型支部和产业型支部的关系

以眉山的实践来看,由于新型党支部与产业链紧密相连,农村产业发展的规模化趋势,使不少产业支部有跨村、跨区域的特点,打破了党组织建在行政村的传统模式。现实中,如何处理行政型支部和产业型支部的关系,眉山也初步探索出了新路。

以彭山区为例,按照“领域建党委、产业建总支、经营主体建支部”的思路,成立全区新型经营主体综合党委,组建农业、林业、畜牧3个行业党委和1个农业园区党委,下设葡萄、蜜柚、柑橘、猕猴桃、中药材、蔬菜、水产等8个产业党总支。推行“属地管理+行业管理”模式,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组织一方面按照产业行业归属,接受产业党总支、行业党委、园区党委等的领导;另一方面,按照属地关系仍然接受镇村党组织管理。行业管理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涉及的项目资金、生产技术、品种研发、人才培育等难题;属地管理主要在党员发展、日常教育、管理考评以及发展所需的土地、劳务、矛盾调解等方面给予支持。

(作者单位:新华社广东分社。调研组成员:李志晖、闫帅南、冯昌勇、金立旺、姚飞、张诚、伍海燕、管勇)

猜你喜欢

眉山市支部党组织
支部联建润“甘泉”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瑶山党支部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众人拾柴火焰高
My Opinions on How to TeachSection B 2a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