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 注重实效 推动粮食安全责任落地生根
2019-06-20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从2015年开始,安徽省在全国较早建立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机制,并列入省政府综合绩效考核指标。四年来,两次接受国家考核、三次完成对市考核,粮食安全工作基础得到有力夯实。
一、坚持“一把手”主抓,以上率下强定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2018年批示粮食工作达42次。省委1号文件、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连年将粮食安全工作列为重要任务,省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相关工作汇报。近期,结合机构改革,将由常务副省长和分管农业副省长分别担任省粮食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省市县三级全部将粮食安全责任纳入政府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安徽省探索开展粮食“库长制”,将之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论述的实践探索,作为落实“两个安全”责任的有力抓手,齐抓共管的粮食安全责任网络更加完善。
二、坚持“一盘棋”谋划,政策引领添动力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将粮食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动。一年来,密集出台“两区”划定、耕地修复、科技兴粮、产业发展、促农增收、食品安全、“放管服”改革、“四送一扶”等系列政策,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大力支持并推进地方粮食立法,《安徽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已列入省人大重点调研论证立法项目。省政府将包括粮食产业化在内的农业产业化作为全省经济发展三大战役之一,出台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3500亿粮食产业经济”的奋斗目标,明确建立粮油产业发展基金等诸多利好政策,有效激发粮食事业发展的动力,粮油加工产值保持10%以上增速。
三、坚持“一体化”推进,协同联动聚合力
粮食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并切实加强对口指导,推动各项考核任务落地见效。全省耕地总面积、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现双达标。严格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推动化肥施用量持续保持负增长。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种植结构调整,加快皖北优质專用小麦和沿江江淮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2018年粮食总产达到801.5亿斤,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全面建成“智慧皖粮”信息化项目并投入使用,谋划研发购粮通、储粮通、金粮通、管粮通APP系统,方便粮食监管和群众售粮。全力推进产后服务体系、质检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打造军粮供应“1+7”保障体系,全省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
四、坚持“一竿子”到底,较真碰硬显魄力
始终直面粮食安全突出风险和问题,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积极开展“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主动适应国家收储政策调整,设立10亿元市场化收购信用保证基金,支持各类主体入市收购,全省全社会收购粮食1275万吨,其中市场化收购占68%,“优粮优价”进程进一步加快。统筹配备真菌毒素、重金属快检设备,把牢粮食入库质量关口。强力开展“大快严”集中行动和“查治守保促”专项治理行动,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跨地区、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出台粮食经营主体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有力维护了粮食市场秩序。聚焦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做到扭住关键,一抓到底。
五、坚持“一把尺”衡量,严实并重增效力
在认真领会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关键要义基础上,省粮安办按照省政府相关要求,围绕考核内容,列出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加强统筹协调、跟踪调度、催办督办,确保任务有序推进,有据可依,有档可查。同时,结合安徽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考核指标,适度提高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中国好粮油”行动、“大快严”集中行动等考核项目权重,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坚持考核刚性,突出工作实绩,杜绝形式主义,确保考核公平公正。注重考核问效,加强考核结果运用,责令考核得分后三位的市政府在一个月内向省政府报告整改措施,实现考核和业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确保粮食安全责任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