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开创全球工业化新阶段
2019-06-20史丹
史丹
工业化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一些率先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成为了发达国家。上个世纪70、80年代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也开始加速。但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对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工业化因导致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恶化受到质疑。在去工业化的呼声影响下,发达国家利用其先发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低附加值、高污染的行业或生产环节,致使本国低端生产及高污染行业在本国逐步萎缩,高附加值的服务型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了1∶2∶7的三次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因此大大改善,展现了生活富裕、环境美好的一面。但发达国家在经过长期产业转移之后,造成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反思“脱实向虚”,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较早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这一方面源于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高消耗、高污染行业在短时期内集聚式发展,另一方面源于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污染治理能力弱,节能环保行业发展滞后。需指出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分化,一是以拉美国家为代表,这些国家在工业生产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就转向贸易与服务业发展,导致产业结构早熟,经济发展因过早地去工业化失去了产业支撑,最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二是以亚洲国家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健全了本国工业生产制造体系,经济发展保持了强劲势头,但不同环境污染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成为影响推进工业化的巨大挑战。
现实情况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虽然差距较大,但都遇到两个共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失去工业支撑而不可持续的问题,二是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不可持续的问题。正在兴起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方式正在向智能、绿色、低碳的工业制造体系转变,为解决传统工业化问题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重新展现了工业发展的前景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绿色发展使全球工业化进入新的阶段,即低碳工业化阶段。一些发达大国紧紧抓住这新的机遇,根据本国国情提出一些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为了抢占绿色发展的先机,英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自2008年以来,先后推出碳标签制度。法国《新环保法案》要求,自2011年7月起,凡在法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需标示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及包装的碳含量等环境信息。芬兰、英国、德国等较早开始征收碳税;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实施绿色供应链采购,对其他国家生产进行绿色标准限制;一些国家制订了绿色生产规范和行业标准,等等。
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中国处于中低端。要改变这种分工格局,实现绿色发展,关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进行技术创新,若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创新,而是简单地去工业化或者经济服务化,只能导致经济发展减速和服务业的成本病。因此,工业的绿色发展不是单纯的环境治理,而是涉及到建立什么样的工业制造体系、什么样的产业结构,什么样的国际分工格局等国家战略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如果说传统工业化是由英美率先实现的,那么,中国工业的绿色发展将对全球低碳工业化产生重要影响。从1978年到2018年,虽然只是短短的40年,但是中国却经历了从工业品严重短缺到“世界工厂”的巨变,成为全球生产体系最为完备、生产能力最大的工业大国。中国工业的发展过程,也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提升的过程,从单纯强调节约能源资源利用,到人力资源、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再到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明朗。
从绿色产出、绿色投入与绿色结构三个角度来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较大进步,在某些指标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根据当前中国工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坚定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綠色发展要坚持技术创新、体制改革和市场需求的协同拉动;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加快能源转型;做好工业布局,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提升我国的环境标准,加大节能环保产业的投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将会形成新的工业化评价标准、新的市场标准,各国工业竞争力因此重新洗牌。中国要借助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加快绿色发展,争取在低碳工业化进程中占据领先地位。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