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通用航空使命任务和战略定位问题思考

2019-06-20吕宜宏孙卫国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低空国防救援

吕宜宏 孙卫国

新时代通航如何发展,应突破纯经济层面的思维模式。要根据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从军民融合的广度、使命任务的深度、战略定位的高度进行宏观思考和系统谋划。基于军民融合指导思想,结合通航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通用航空“三重使命、三种任务”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通用航空的战略定位问题进行了“三个力量”式概括。

一、履行“服务经济”使命,“平时”运营作业,发挥“新锐力量”作用

服务经济使命主要体现在“平時”,运营作业是平时的主要任务。服务经济也是通航的主要使命,是通航发挥平时作用、完成日常任务、体现自身价值的主要形式。通用航空业是以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作为产业核心的通航运营,主要包括工农林牧渔等行业作业、航空物流、短途运输、空中游览、航空运动、航空摄拍、公务航空、私人飞行、娱乐体验、飞行表演、飞行培训等领域。通航产业园、通航小镇、通航飞行营地、通航飞行服务基地、通航飞行服务站等新型通航业态已在我国不断涌现。通用航空发展速度快、产业链条长、应用领域广、带动作用强、发展趋势好,承载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升级消费的历史使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宗明义地对通用航空进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这一新的更高层次的定位为通航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截止2018年底全国通航注册企业达420家,通用航空器在册总数愈3000架,通航机场加临时起降点近400个,行业全年飞行超94万小时。同时,迅猛发展的无人机产业也正在给通航经济发展带来新质和活跃力量。全国注册无人机数量已达27万架,且增长势头强劲。预测未来几年我国仅行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就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消费无人机市场将更加方兴未艾、无可限量。通用航空正在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新锐力量”。

当然,通航目前的总体经济规模在国民经济产值中占比还比较小,通航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2020年实现500个通用机场、5000架航空器、200万飞行小时和1万亿经济规模的发展目标会有不小难度。但毋庸置疑,随着国家有关通航政策的继续支持、低空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社会对通航使用需求的不断增大,未来通航发展总体向上的势头不会逆转,通航“服务经济”的天空将越来越广阔,“服务经济”的方式将越来越丰富,“服务经济”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通航在经济建设中的“新锐力量”特征将越来越生动地展现。

二、履行“服务社会”使命,“急时”航空救援,发挥“主体力量”作用

服务社会使命主要体现在“急时”,而航空救援是急时的主要任务。服务社会也是通航的必然使命,是通航发挥急时作用、执行应急任务、体现自身价值的必然形式。这里的服务社会,主要指执行或参与执行不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公益性任务,包括参与抢险救灾、航空医疗救援、协助反恐维稳、应对群体事件、重点区域巡护、参与国际救助等。

中国的航空应急救援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不同,目前主要是依托军队航空兵。航空兵力量在历次抢险救灾等应急任务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一些不足也逐渐显现,例如“少、远、单”问题。“少”,即用于低空飞行的航空兵部队少,数量规模有限;“远”,这些航空兵部队分散部署在全国各地,救援能力辐射范围有限,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单”,航空兵装备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多数航空器不能用于应急任务,执行任务的主要是运输型直升机,其功能性、灵活性、适应性受限。而通用航空运营公司多、分布地域广、型号类型足,覆盖范围更大更广,应急更为近便及时,机型更为灵活实用,能够在航空救援中发挥出更多更突出更有效的作用,这已经在2008年汶川震灾救援及以后的历次应急任务中得到证明。

通用航空中异军突起的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任务中,正越来越展现出其独特作用和价值。无人机在对受灾地区进行分布式灾情查看以及准确投放救灾物资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航未来应急任务或可采用直升机与无人机有效配合模式共同完成。如利用直升机进行无人机操控人员投送,再操控无人机对周围灾情进行侦察或向受灾人员投放救生用品等。

今后通航“服务社会”的范围将越来越广泛、“服务社会”的效益将越来越明显、“服务社会”的影响将越来越深远。笔者认为随着通航规模能力的不断发展,通用航空将成为“航空应急救援的主体力量”。航空应急救援将逐渐形成以“军队力量为骨干、通航力量为主体、其他力量为补充”模式,进行合理组合,优势互补、高效运转。

三、履行“服务国防”使命,“战时”支援保障,发挥“辅助力量”作用

服务国防使命主要体现在“战时”,支援保障是战时的主要任务。服务国防也是通航的特殊使命,是通航发挥战时作用、执行作战任务、体现自身价值的特殊形式。当然,通航也会承担平时性和应急性国防任务,如参与国防交通、军事演习或其他任务,但服务国防的根本和首要形式及目标还是执行战时任务,进行战时支援保障。

当前军民融合发展的“大战略”观念、国防和经济“一盘棋”思想正被广泛接受,全民参与的“大国防”意识、整体协调的“大融合”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通用航空是最集“军民融合”属性为一身、最富“寓军于民”潜质的民用领域之一。加强通航国防能力建设,把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低空后备力量相结合,是贯彻新时代国防建设发展要求、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富国强军发展战略的有益之举,是弥补我军低空保障的短板和不足,全面提升我军空中支援保障能力,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一项重要使命。通用航空服务于国防,可弥补大型飞机战略投送力量在低空和短途运输保障上的不足,满足无机场甚至无公路条件下偏远地区、边境一线、海岛一线的保障需要。通用航空服务于国防可为现役部队动员扩编提供充足的低空力量,支援与配合现役部队完成低空支援保障任务。主要用于辅助军队低空力量,担负战役和战术级空中支援保障任务,协助地面力量完成物资运输、部队投送、空中观测、空中巡逻、医疗救护等任务,为全军部队承担低空保障、短途保障、小型保障、机动保障、野外保障、定点保障任务。

无人机的战时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并改变作战样式。如发挥无人机的群体控制效应进行集群攻击、进行定点清除和精确袭击、与有人机互相配合协同作战等。无人机特别适用于执行有人机和其他手段难以完成的一些特殊任务,如核生化污染地带侦察、毁伤效果评估、目标监视定位、抵近电子干扰、前出飞行导航等。这些都是通航无人机运营企业能够具备的潜在国防能力。

今后通航“服务国防”的使命将越来越突出,“服务国防”的模式将越来越多元,“服务国防”的体制机制将越来越完善。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和通航服务国防能力的不断加强,通用航空将成为“低空支援保障的辅助力量”。未来的低空战场,将逐渐形成以“军队力量为主力、通航力量为辅助”模式的军民一体化支援保障格局。

总之,通用航空的主要使命是“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国防”,主要任务是“平时运营作业、急时航空救援、战时支援保障”,通用航空的战略定位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新锐力量;航空应急救援的主体力量;低空支援保障的辅助力量”。通用航空要履行其“三重使命”,承担起“三种任务”,展现出“三个力量”,为国家、为人民、为军队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分会)

猜你喜欢

低空国防救援
清晨,看一只白鹭飞翔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巴基斯坦国防日
无题(2)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救援物资
某陆航旅复杂地形低空突袭训练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俄罗斯2009—2011年国防预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