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下肢运动功能及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2019-06-20张彩云
张彩云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山卫生院,山东日照 276803)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于术后身体较虚弱,这时需对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病情康复[1]。该文主要研究集束化护理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下肢运动功能及深静脉血栓的影响,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0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5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28例)、观察组(28 例)。
对照组:年龄为 20~41 岁,平均年龄(30.15±3.07)岁;发病时间 5~21 h,平均发病时间(12.97±1.29)h;休克指数 1.0~2.1,平均休克指数(1.58±0.15)。
观察组:年龄为 21~42 岁,平均年龄(31.08±3.11)岁;发病时间 5~22 h,平均发病时间(13.84±1.35)h;休克指数 1.0~2.2,平均休克指数(1.63±0.16)。
纳入标准:均经检查、确诊为宫外孕失血性休克;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进行手术治疗;均自愿配合该次护理干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伴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者。
2组患者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方法为: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然后给予患者药物、心理等多种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
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护理方法为:(1)病情的评估: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要使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掌握每个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并进行分级,若患者为高危险,则需要每3 d对患者进行评估一次,对于低危险的患者,需要每周对患者进行评估一次;在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后,向患者说明术后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介绍应对不良现象的措施和效果,使患者对手术治疗充满信心。
(2)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在沟通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舒缓、开导患者的负性心理;对于未婚和首次怀孕的女性,要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在术后的焦虑、忧郁和恐惧心理,向患者说明维持良好的心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进而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康复治疗和护理。
(3)健康教育: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要积极地的向患者讲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常见临床症状,向患者说明积极地开展术后康复锻炼对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患者合理的康复锻炼计划;若患者出现疑似静脉血栓疾病后,需要帮助患者将患肢抬高15°~30°之间,保证肢体血液能够有效地回流,嘱咐患者保持足够的卧床休息;若将患者的血栓症状排除后,需要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按摩护理,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对患者的下肢肌肉和关节进行被动的康复锻炼;在治疗后,要给予患者进食流质食物,根据患者病情的康复情况,逐渐将饮食过渡到正常饮食,并且饮食上要以高蛋白质食物、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减少对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嘱咐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临床上的预防护理:在患者接受康复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其充气压力床或者下肢充气压力按摩泵,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治疗时保证30 min/次,1次/d;在对患者使用充气压力床或者充气按摩泵时,要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皮肤的颜色变化和温度变化,对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进行定时检查,若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胀痛、压痛、颜色变化和温度变化的情况时,要立即停止治疗,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在康复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患者皮下注射肝素钙,在实施皮下注射时,要注意进针深度,避免过量进针,且皮下注射时要禁止热敷;若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治疗,则应对患肢进行合理的保护,当输液液体大量快速的经过血管时,要密切观察输液部位的变化,且在静脉穿刺时要求护理人员有熟练的技术,避免多次穿刺的进行。
(5)质量控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锻炼内容、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定,护士长要每天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若发现工作不合格的地方应及时指导,提升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2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股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运动功能,并进行对比。
下肢运动功能分级标准:采用Fugl-Mc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表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总分为34分;Ⅰ级:患者的评分小于17分,且伴有严重的运动障碍;Ⅱ级:患者的评分为17~27分之间,其运动功能伴有明显障碍;Ⅲ级:患者的评分为28~30分,其运动功能伴有中度障碍;Ⅳ级:患者的评分为31~33分,其运动功能伴有轻度障碍;Ⅴ级:34分,运动功能无障碍。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股静脉血流速度
观察组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后,其下床时间为(2.31±0.22)d、住院时间为(6.32±0.62)d、峰值速度为(24.35±2.44)cm/s、平均速度为(16.46±1.65)cm/s,分别相较于对照组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峰值速度和平均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2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表1 2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组别 下床时间(d)住院时间(d)峰值速度(cm/s)平均速度(cm/s)观察组(n=28)对照组(n=28)t值P值2.31±0.22 3.35±0.34 14.753 0.001 6.32±0.62 9.30±0.92 15.430 0.001 24.35±2.44 19.48±1.95 5.622 0.001 16.46±1.65 14.27±1.43 5.307 0.001
2.2 下肢运动功能
观察组患者经集束化护理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为Ⅰ级的占比0.00%、Ⅱ级占比0.00%、Ⅲ级占比14.29%、Ⅳ级占比57.14%、Ⅴ级占比28.57%,与对照组的下肢运动功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2组下肢运动功能对比[n(%)]
3 讨论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是我国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患者在病发后会伴有较多的出血,导致患者的心率加快、血压降低,若不能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会出现昏迷的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临床上在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时,会给予患者及时的建立静脉通道,但是患者的血液流失会造成血管塌陷,因此多会对患者施行多次穿刺,然后给予患者大量的高浓度、刺激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干预,这极易导致患者的血管内膜受到损害,进而出现血栓现象,因此在术后需要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3]。
该次研究给予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通过护理可以对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进行评估,然后给予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通过多种护理措施的开展,极大的帮助患者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该文研究得出,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后,其下床时间为(2.31±0.22)d、住院时间为(6.32±0.62)d、峰值速度为(24.35±2.44)cm/s、平均速度为(16.46±1.65)cm/s,分别相较于对照组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峰值速度和平均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为Ⅰ级的占比0.00%、Ⅱ级占比0.00%、Ⅲ级占比14.29%、Ⅳ级占比57.14%、Ⅴ级占比28.57%,依次与对照组的下肢运动功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静脉血流速度,提高其下肢运动功能,值得被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