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食用菌 托起扶贫大产业
—— 访河南省正阳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新爱

2019-06-20康晨远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年6期
关键词:正阳县花生壳香菇

■ 文 / 本刊记者 康晨远

从转业到下岗,后来又二次创业,鲁新爱始终铭记“在创业路上没有退伍兵,只有战斗兵”的誓言。几经波折,他用小小食用菌,托起扶贫大产业。

退伍创业,结下“蘑菇缘”

说他几经波折一点也不夸张。今年46岁的鲁新爱,1996年从部队退伍,转业进入基层供销社工作,从营业员逐步走上了基层供销社主任的岗位。但好景不长,2003年,单位亏损,发不了工资,他被迫下岗。2004年,他意外与蘑菇结缘,自费赴食用菌栽培技术先进的地区考察,认真考量,鲁新爱下定决心从事食用菌栽培。他四处向亲朋好友借钱,结果第一年培育菌种失败,2万元全部赔了进去。“是军人就不怕艰难险阻,自主创业也是一样,冲锋陷阵才能成功。”鲁新爱说。

2005年,鲁新爱在当地找了5家种植户,筹集15万元,租赁了县里的一个占地20亩的食用菌生态园,继续培育金针菇。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年底一场大雪把20个棚子压塌了一半。好在当年不赔不赚,总算保住了成本。在探索中摸爬滚打,2006年,在县工商局的帮助下,他成立了正阳县第一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正阳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长寿”“俊恒”两个商标,兴建了工厂化温室大棚20多座,引进培育各类食用菌50多种,辐射带动周边县、乡3000多名群众从事食用菌生产,还安置了50多名退伍兵和下岗工人就业,年户均增收2.6万元,年累计实现助农增收8500万元。

如今,合作社已发展覆盖全县11个乡镇680户农民,年种植各类食用菌520万袋。鲁新爱也当选为驻马店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成为全市菌菇创业的代言人,被广大菌农称为“菌菇达人”。

“菌”准扶贫,撑起“致富伞”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鲁新爱致富不忘乡亲,以“菌”为媒,为菌农撑起一把“致富伞”。

变废为宝,助农增收。近年来,棉籽壳、木屑等食用菌生产原料价格不断攀升,导致食用菌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贫困户种植利润空间逐渐缩小。正阳县是花生生产大县,为有效降低原料成本,合作社不断尝试利用花生壳作为食用菌填充料生产食用菌栽培袋,反复试验,最终获得成功,且食用菌产量、品质、效益均无影响。用花生壳生产食用菌栽培袋,与木屑、棉籽壳等原料相比,每生产1袋可节约原料成本0.2元,每种植1万袋食用菌可减少投资成本2000元。利用花生壳生产食用菌栽培袋,拓展了食用菌生产原料范围,实现了花生壳变废为宝,避免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贫困户生产投入。花生壳种植食用菌已成为正阳县贫困户增收的一项优势产业。新阮店乡万马村贫困户代小群,丈夫犯胃癌,2017年家里种了6亩花生,往年花生脱米后花生壳随便堆积,不好处理,但现在6亩花生产的1200斤下脚料花生壳,制成食用菌栽培袋,合作社按照0.3元/斤进行收购,净增收入360元。

党员带头,产业带贫。2016年,合作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7名党员分工协作,分包贫困村,利用1个月时间,走访了5个乡15个贫困村的1160户贫困户,通过与贫因户面对面交流,真正了解了贫困户的实际困难、致贫原因和致富愿望。合作社采取了把产业基地建到贫困村的办法,直接带动贫困户。合作社与15个贫困村的7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为期3年的食用菌产业带贫协议,约定贫困户用县扶贫办“到户增收”项目资金5000元作为股资入股合作社,作为经营发展资金,合作社经营无论盈亏,每年发放给贫困户收益分配款2000元。2016年—2017年,7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年的收益分配款已全部足额到位。新阮店乡罗庄村贫困户贺寿前,老婆常年卧病在床,自己腿脚不利索,属特困家庭,当他拿到2016年县扶贫办给其发放的5000元的“到户增收”产业发展资金时,却不知该咋办,经同村贫困户指点,他把“到户增收”资金入股到合作社。2016年、2017年的入股产业收益分配款4000元已拿到手,他逢人便说合作社的好。

走进基地,务工增收。食用菌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性产业,需要大量人力参与。2016年以来,合作社在正阳县永兴等11个乡镇分别建立了16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季节性用工不低于6个月,每个基地为贫因户提供就业岗位5名以上。新阮店乡万马村食用菌生产车间,出菇基地每年季节性务工人员不低于80人,每年贫困户务工人数20人以上。贫困户全环节接触食用菌生产,已经熟练掌握了各项生产技术,成为合作社的生产能手,既解决了合作社熟练工难找的问题,也为贫困户长期在合作社务工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鲁新爱常说:“扶贫更要扶智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他注重让贫困户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成长,拥有一技之长。

“雨露计划”,扶贫扶智。2015年,合作社与正阳县扶贫办合作,承担了“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合作社成立了正阳县首家农民职业培训学校——正阳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职业培训学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采取送课到村的办学模式,授课教师详细了解贫困户种养习惯、种植品种、致贫原因、致富愿望,为受训学员传授花生高产、小麦越冬管理、食用菌栽培、设施农业及贫困户外出务工常识。新颖的授课内容,灵活的培训模式,使贫困户在家门口学会了科学种植技术,掌握了务工技能。2016年以来,入村培训受益学员达4412人,其中贫困学员3316人。新阮店乡罗庄村贫困户朱金好是个“百事通”“万事懂”,但每年种植的香菇就是没别人卖得价格高,对此苦恼不己。通过合作社7天的“雨露计划”培训,他才发现,原来是香菇注水方面出现了问题。经现场指导改进,每袋香菇棒与往年相比多卖了0.5元,2个大棚种植的1.2万袋香菇净增收入6000元。朱金好感叹:“培训让我提升了管理水平,掌握了技能本领。”

提供平台,鼓励创业。为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自我经营,合作社在新阮店乡万马村流转贫困户土地70亩,建标准化食用菌大棚55座,合作社完善基地内水、电、路、住房、保鲜库等配套设施,除合作社使用部分设施外,凡具有生产能力,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均可到基地自主发展、自我经营。为解决贫困户自主发展资金问题,合作社采取让有创业愿望的贫困户先缴纳20%的菇袋款作为发展食用菌产业订金,对每户贫困户,合作社免费为其提供1个食用菌大棚,并配齐所有设施设备及一间住室,每个棚提供给贫困户6000袋香菇栽培袋,每袋香菇栽培袋售价4元,贫困户前期缴纳订金4800元,即可获得1个大棚的8个月生产使用权(香菇生产周期一般为8个月)和6000袋香菇栽培袋的管理权、所有权。待香菇出菇后,由贫困户用香菇销售款分批次把所欠合作社菇袋款还清,余款视为贫困户经营利润,归贫困户所有。近两年,已先后有27户贫困户通过合作社提供的创业平台实现了脱贫创业梦想。他们通过在生产基地从香菇入棚到香菇摆放、注水、采菇各个环节的劳作,不仅学会了种植技术,而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了收获感、满足感。贫困户8个月的全环节创业经营,户均每棚6000袋香菇种植纯收入1.5万元左右。这种做法引起了新阮店乡罗庄村贫困户喻二中的兴趣,在罗庄村支书孙庆豪的介绍下,2017年,喻二中从家里只身一人背着被子来到了食用菌基地,拿出借来的4800元种植定金,种植了1个大棚6000袋香菇棒,在不误其农忙时节回家收种庄稼的同时,一季种植(8个月)扣除所有费用,净赚1.6万元。

“合作社搭台,贫困户唱戏。”鲁新爱用小小食用菌,托起了扶贫大产业。

猜你喜欢

正阳县花生壳香菇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2021年正阳县“沃夫特”复合肥在夏花生上的肥效示范
河南省花生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正阳县开展技术服务
趣味果壳画
香菇接种三招
淮北平原地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半枚花生壳
小香菇的奇遇
花生壳上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