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2019-06-19王光东
王光东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改革课堂结构,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讨论、明白事理、培养道德品质,情境渲染、同伴互助、巩固道德品质,榜样示范、自我修炼、提高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培养;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72-02
要推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教师要认真改革课堂结构,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灵活地运用多种学习的方式。并在实践中探求新的措施和策略,提高小学品德课的教学质量。要懂得基于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点,情境渲染,巩固道德品质,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素养,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社会课。
一、改革课堂结构,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学习的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动力,它组织和维持并指导行为,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材,许多插图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想象图,让学生了解简单历史、地理常识等内容,在获取感情认识的基础上,点化明理,引导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加深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二、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兴趣
品德与社会不像其他学科,它主要是从理论角度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是理论性相对比较强的学科,它缺少那些生动形象的思维,这样很多学生就会出现厌学,不愿意学习的现象。我们不能按照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讲授教学,而要生动有趣的、活灵活现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不能讲成纯粹的思想教育课,要以鲜活的生活实例来营造教学气氛,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触发他们的学习灵感。比如,在讲《春天在哪里》一节的时候,我则是找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领着学生们到户外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我们爬山、走田野、钻密林、过小河……让学生们亲自看一看、找一找、踩一踩、闻一闻……并且把这些都录像成片,然后在课堂上播放,让大家共同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讨论兴奋程度是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把有限的课堂教学引领到广阔无边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达到了最佳程度,也增加了学生们爱家乡、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行。
三、运用讨论,明白事理,培养道德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开展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動活泼的学习气氛。理论联系实际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运用讨论,在讨论中向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渗透,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通过讨论,分析道理,明白事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什么要做、为什么不该做、怎样做等等,让学生从小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和如何待人接物处事等道理和做法。在教《让诚信伴随我》时,教师通过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那个年轻人,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年轻人将诚信扔掉后会有怎样的后果?”,学生明白了“人无信不立”的道理。在教学《钱该怎样花》一课中“我想要与我能要”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是我想要的、哪些是我能要的、有些东西为什么想要而不能要”,学生明白了我们平时花钱要有计划,要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同时明白了家长赚钱不容易,我们要学会节约。在教学《尊敬父母》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应该怎样体贴孝敬父母”,学生明白了“体贴孝敬父母应做到心里有父母,了解父母的疾苦;自觉认真学习;不让父母操心,听父母的正确教诲;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果父母生病,应该关心照顾父母”。
四、情境渲染,同伴互助,巩固道德品质
通过故事、音乐、语言、画面等创设情境,在以“爱”和“珍爱生命”为主题的道德品质教育中,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激发道德感悟,促使品德内化。在同伴互助中,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能。对于学生行为的评价,采取多维的、开放的、灵活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道德行为能力,选择行为起点,并努力向高标准靠拢。《美丽的生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渲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世界因为生命的存在而美丽,从而教育学生珍爱生命。首先,出示了一段视频,展示有生命存在的生机勃勃的美丽的世界的景象,接着,让学生想象假设现在地球上的花枯了,草谢了,动物都灭绝了……世界将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配以一段音像,凄惨的音乐,悲凉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到了好像到了世界末日一样。最后,再配上一段震撼人心的文字,学生从所看到的情境中明白了世界没有了生命将会是多么的凄凉,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
五、榜样示范,自我修炼,提高道德品质
榜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说服力和教育作用。我们应当大力宣扬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使他们成为学生们崇敬的偶像,学习的榜样。教师和家长要身先垂范,言传身教,多关心他人和集体,多为他人和集体做好事,在学生面前多谈论同志间的友情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人好事。家长还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关心家人,平时注意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教师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与同伴一起活动,多过集体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共同感受战胜困难的喜悦。同时,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道德品质,及时表扬,在同学中树立榜样,鼓励大家向先进同学学习。在教学《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时,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真实故事,激发学生情感,并恰如其分地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启发点拨学生,使其从小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的志向。同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课文参考资料中的茅以升等老一辈虽然与我们不是一代人,但他们的远大志向是相同的。他们生在旧中国,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振兴中华而努力,两者是一致的。教师结合讲述实例,着重挖掘产生远大志向的根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以促进其远大理想的树立。
综上所述,思想与品德,两者相辅相成,思想教育既是养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又是一种手段,而良好品德的形成则是思想教育成效的体现。思想教育全面深入开展,学生有了正确政治方向,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良好品德形成后,又可促进思想教育顺利地进行,使思想认识更快提高。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