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政治教学设问策略

2019-06-19刘玉婷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策略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导下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如果能将教学设问和核心素养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教学设问时应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架构,应呈现为所设问题的连贯性及问题层次的延伸性是否能够体现知识与核心素养的综合上。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设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06-0162-01

一、教学设问应当体现政治认同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当中的政治认同,指的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设问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自觉认同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准备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的第十课第二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时,用“男子扶事故受伤者反被讹,幸亏监控还清白”的视频作为引入,先让学生思考救人男子为什么会被讹诈。根据政治认同素养的要求,进一步设计了如下问题:问题

1.有人摔倒你扶不扶?为何有不扶现象?从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意愿开始思考,如果自己面临类似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待学生讨论回答之后,教师再引申广东省相关做法,如通过了“见义勇为条例”等,再引申到国家层面的相关制度。让学生明白国家制度是可以保护我们的,进而达到政治认同。

二、教学设问还要涵盖理性精神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理性精神,这一课中继续设计的问题是:问题2.怎样才能让人们“敢扶”“能扶”“愿扶”?设计意图是从敢扶到能扶再到愿意扶之间是一个递进和深入的变化过程,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的思维是一环扣一环,互相印证的。要让人们敢扶就要有惩罚讹人者的措施,要能扶则需要扶人者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要愿扶的话就需要整个社会都和谐共处。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个破解难题,既得出相应的知识点,也反思自己是否具备这个能力,其自主反思的思维方式和理性精神也就逐步形成。

三、教学设问更该融入法治意识

教学过程应该融入更多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认同法治要求,树立规则等意识。因此,设计中延伸的问题是:问题3.视频中讹人的当事人的做法有什么问题?应当受处罚吗?该如何处罚?这个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辩证思考问题,既关注扶不扶,也关注讹人的话会得到的惩罚,从而学会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视频中警方的处理结果,逐步认识到如果自己做了违法的事,是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的,学生就会时刻注意到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法律规范,自觉树立规则、程序意识。

四、教学设问理应强化公共参与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当中的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與能力。

通过教学设问引导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参与践行的意愿和能力。继续延展本课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问题4.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很大程度影响我们扶不扶的抉择,请问,可用什么方式加强思想道德使每个人都敢扶?再进一步引申到问题5.你心目中的道德榜样是谁?他们何以成为榜样?随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例举南仁东、林俊德、周润发等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榜样的榜样作用主要体现在他们为国为家的伟大精神及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最后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介绍作为整节课的总结,升华主题。这两个问题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只看表面现象忽略问题本质的矛盾,引导他们深入挖掘视频案例背后的原因,知道自己面对类似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精神。

设问是教学准备阶段对课本知识的分析,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设计的思路引导,更是在核心素养指导下融合课本知识内容的关键节点。但是还须根据实际课堂教学过程来调节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如上述设计的第五个问题就可能会面临学生的榜样是演员明星而不是教师所设想的人物的情况,这时就应该做好调节,明确榜样更应该是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

所以总的来说,教学设问必须与核心素养这一个整体紧密联系,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成才。

【作者简介】

刘玉婷(1989~),女,汉族,广东省河源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佛山市南海区南海执信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