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9-06-19孙美波
孙美波
【摘 要】随着中学语文新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首先要调查学生课内外阅读倾向,有針对性推荐符合他们阅读口味的书籍;其次要营造阅读轻松温馨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授之以渔,传授多样高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启发阅读思维和心智,从而拓展每一个学生阅读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06-0155-01
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中学生增强表达能力,写作水平的提高,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锻造阅读品质,完善阅读的人格,最终使中学生厚积薄发,也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了期待,绽放出阅读的烟火,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培养学生丰富的想
象力。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
兴趣
要想推动中学生乐于阅读,闪耀青春亮彩,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精心营造轻松、愉悦、温馨的阅读氛围和阅读情调。
如引领学生进入充满幽静,散发书香的图书馆,使学生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之中,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墙上张贴的读书箴言,如,“读书使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阅读经典,感悟生命。”等,这些阅读箴言往往会点燃学生的阅读火花,产生阅读的欲望。
有时为了培养温馨的欣赏能力,笔者根据文章故事选取一些音乐散文,如,为了使学生体会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意境,笔者用轻松慢节奏的轻音乐,利用多媒体展示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内容,声情并茂朗读,使学生在情境中情感受到极大的感染,能够想象出徐志摩在写这首散文诗对康桥依依不舍之情,已经溢于言表,使学生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从而也深深爱上了徐志摩的散文集,对阅读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得到净化,语文素养在无声无息中得到积淀,阅读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
二、恰当的阅读之法和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阅读之妙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求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只有多读书才能博闻强识,厚积薄发。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的是学生要博览群书;同时也要求学生读好书,要推荐有阅读价值的名篇名著,如明清时四大名著、近代朱自清和徐志摩的散文等。还有学生好读书、巧读书,这就需要老师授之以渔,传授阅读之法和阅读技巧,指导学生的阅读,如对名家名篇要求学生要字斟句酌细读。如对朱自清的《背影》,要求学生读出真情实感来,体会作者的习作心境,找出文章中体现“情”描写“景”精妙的句子和华丽的词语。
如精读《黛玉进贾府》,要求学生对各种人物出现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心理描写,指出黛玉为何“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描写被老祖宗奉为凤辣子的王熙凤,为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对一些科普类,只要懂得道理,可以选择快读或者跳读,即走马观花式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中,学生也掌握许多的阅读技巧,对重点句子打波浪线,对重点词打着重号,或者对精彩优美句子、章节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学生渐渐就会掌握会读书、巧读书的“秘籍”,阅读能力就会大幅度的提高。
三、诱导学生进行情感阅读,使学生在阅读感悟中提出质疑
书籍的内容蕴藏着情境美、语言美,也蕴藏着灵动的情感之美,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有丰富的表情,要有感染学生的肢体语言,要富有情感变化的抑扬顿挫的话语来感染学生,丰富学生的想象,领悟语言之灿烂,感受语言之精妙,让学生在阅读中读出真情实感来,读出味道情趣来,同时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问,在疑问中更好地面对应试教学,体现“一箭双雕”的效果。
如学生在读朱自清的《背影》时,有的学生受到感染泪流满面,有的学生甚至泣不成声,这就是学生在阅读时情感受到升华,同时学生从阅读中能够回答老师的提问:作者几次写到背影,有几次流泪,每次流泪时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了。
总之,阅读使学生产生了快乐,产生了想象,产生了美丽,使学生什么是“引人入胜”“爱不释手”,什么是“真善美”,愿学生在阅读中谱写人生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陈春玲.浅谈语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