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下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策略探究
2019-06-19宋月强
宋月强
【摘 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国民创业风潮的主力军。创业心里素质从根本上影响大学生创业过程的成败和企业的生存率。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自身创业心里素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策略,以驱动大学生创业过程的成功指数。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06-0046-01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及其问题
(一)缺乏创业思维的竞争力
创业思维是指具有包容性的创业素质,如大学生创业者有效开展创业活动所需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创业思维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灵活而有效地应对各种企业问题和挑战。同时,也方便创新企业日后的经营与管理方式,帮助企业提高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创业成功的机会。但因为大学生一直以来受到国家教育的定向考试以及本身创业教育步伐进程较晚,因此,使得当前大学生缺失创新思维以及活跃灵活的“idea”。这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应试教育中的学生自身缺乏知识的积累,加之自身的创业能力水平低下,使得我国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频频遇到困难、状况百出。同时,也不排除创业思维的守旧造成的创新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
(二)缺乏创业意志能力
创业意志指的是大学生创业活动在预期的目标中所承受的心理素质。一般来说,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志有助于学生在创业中塑造稳定的心态和理智思想,在面对出现的问题时,积极完整地寻找解决方案,进而促进创业活动的有效开展。然而,在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群体中,一般都没有强烈的创业意志,大部分创业者随着创业过程中问题的不断出现而逐渐意志力薄弱,进而选择放弃,最后使得我国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减少。
而根据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的数据表示,近六年来处于中国小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才不到五成。将就一半的企业半途而废,很大程度上是与大学生本身的创业意志羸弱相关。
(三)缺乏创造力
创业性格是指高校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表现的个性以及独特的品质。如独立性——保证大学生能够在纷繁多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到正确以及公正的决策,不受到外部干扰;创新性——这是一种创新企业的基本竞争品质,并且提升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公司脱颖而出;冒险性——是针对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开阔市场,不断创新新的产品和服务培育的新需求的精神动力。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策略的思考
(一)营造良好社会创业氛围
温馨的、积极的创业氛围可以帮助大学生降低创业过程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当前时期,政府相应的辅助政策已经陆续出台,但是,效果尚待改善。政策传播不但体现在信息流的广度上,还体现在传播的利用性上。因而,要构建友好的营商环境和氛围,就需要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
首先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政府应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必须要专注于具有创新性的技术以及更多有效手段推广技术,解决大学生创业阶段中的财务和技术状况问题。其次是扩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尤其在公民群体之间,积极地倡导,将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做到人人可知,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深入地倡导和指引,最好构建更为宽泛、立體的倡导宣传网络。
(二)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能力
大学生要踊跃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要努力的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心理创业能力。首先,扩展对创业知识、创业理念、创业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扶植引导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保护意识以及抗风险的直觉,正确的评估风险,积极收集市场信息,妥善确立提升创业成功的时机。其次,要着眼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第一,准确地、客观地分析自身的现状,明确动力,合理规划创业方式。第二,必须不断加强创业意识,时刻做好面对挑战与挫折的勇气和意志。以成功的企业家为榜样,充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尝试。第三,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新反思行为。作为创业的前进者,创新是加快企业快速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大学生需要摆脱“从众”心理的状态,要积极、勇敢地结合自己的优点,运用创新思维,选取合适的平台、资源、方向等进行合理性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