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向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2019-06-19许建民董晖

颈腰痛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优良率

许建民,董晖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医院骨科,新疆 塔城 834700;2.福建省厦门市弘爱医院骨科,福建 厦门 361006)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nbar discectomy,PTED)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以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治疗方法[1]。但报道指出[2],PTED术后近期仍有髓核摘除不完全的复发可能,影响了手术疗效。对此类患者及复发患者,我院采用定向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拟采用定向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5例,均经腰椎CT或MRI检查确诊,且符合PTED手术指征。采用随机单盲取法分为2组:联合组47例,男32例,女 15 例,年龄 55~76(68.37±3.86)岁;突出节段:L2-35例,L3-42例,L4-518例,L5-S122例;再手术治疗6例;左侧型23例,右侧型14例,中间型10例;病程 0.8~15(4.23±2.49) 年;突出物体积 3.1~7.4(4.53±2.61)mm3。单一组 48例,男 30 例,女 18 例,年龄 55~77(69.17±3.59)岁;突出节段:L2-36 例,L3-41例,L4-520例,L5-S121例;再手术治疗8例;左侧型20例,右侧型19例,中间型9例;病程0.8~15(4.35±2.61) 年;突出物体积 3.1~7.3(4.48±2.54)mm3,两组年龄、性别、突出位置及病程、突出物体积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单一组

给于定向椎间孔技术治疗,常规术前准备,仰卧位,侧位X线定位安全线及穿刺点,以0.1%利多卡因15~20 ml浸润性局麻,C臂透视机监视下以18 G穿刺针持扩张套管缓慢旋转并插入。穿刺成功后,以碘海醇与亚甲蓝1:1混合液4 ml造影检测,确定目标位置后退出穿刺针留导丝。以穿刺点为中心做0.7 cm纵行切口,沿着导丝置入扩张棒并再次以C臂透视机确定位置无误后,沿通道置入Joimax椎间孔镜系统,彻底取出脱出髓核,修复纤维环,松解受压或粘连的神经根,术毕冲洗术腔并注入倍他米松1 ml+1%利多卡因+2 ml甲古胺以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预防术后粘连等。

1.2.2 联合组

于定位椎间孔取出髓核后,先以倍他米松1 ml+1%利多卡因+2 ml甲古胺冲洗术腔,再向目标椎间盘内及神经根周围组织推注45 μg/ml臭氧各5 ml,退出通道,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72 h。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于术前、术后首日及术后3 d清晨抽取肘静脉血2 ml送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采用电话或来院随访方式,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

于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3]:静息或活动时,未见腰椎活动受限及腰腿痛症状为优;静息时无疼痛,活动时偶尔有腰腿痛出现,但对正常生活及工作未造成影响为良;静息或活动时均有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表现为间隙性疼痛,但较治疗前缓解明显为良;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不明显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等资料均以x2检验,实验室指标及VAS 评分资料采用(±s)表示,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实验室指标对比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前CGRP、IL-6、TNF-ɑ、IL-1β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各实验室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联合组术后1、3 d各实验室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 CGRP、IL-6、TNF-ɑ、IL-1β 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 CGRP、IL-6、TNF-ɑ、IL-1β 水平对比(±s)

注:a与术前对比,P<0.05;b 与单一组同期对比,P<0.05

组别 时间 CGRP(ng/L) IL-6(μg/L) TNF-ɑ(μg/L) IL-1β(μg/L)联合组(n=47)单一组(n=48)术前 58.47±12.34 127.69±18.12 2.18±0.07 0.45±0.12术后 1 d 42.06±8.67a 101.37±11.65a 1.52±0.07a 0.18±0.09a术后 3 d 36.48±8.43ab 94.25±11.68ab 1.00±0.04ab 0.13±0.04ab术前 57.69±12.17 126.43±18.76 2.21±0.07 0.43±0.11术后 1 d 44.38±9.66a 105.85±11.39a 1.60±0.05a 0.21±0.10a术后 3 d 42.14±9.37a 101.34±11.85a 1.52±0.05a 0.18±0.11a

2.2 VAS评分情况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6 个月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对比(分,±s)

注:a与术前对比,P<0.05;b 与单一组同期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VAS评分术前 术后1 d 术后1月 术后6个月联合组 47 6.85±1.53 3.76±2.20a2.05±1.30a2.11±1.27a单一组 48 6.69±1.46 3.65±2.39a2.57±1.42a2.63±1.10a P值 0.302 0.408 0.033 0.018

2.3 治疗效果比较

末次随访时,联合组优26例,良20例,差1例,优良率达97.87%;单一组优17例,良21例,差10例,优良率为79.17%。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16,P=0.004)。

2.4 并发症及复发比较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见神经根损失、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联合组2例切口感染,单一组1例切口液化,给与引流、对症等治疗痊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6,P=0.545);随访3个月内,单一组见1例复发,联合组未见复发。

3 讨论

随着2003年椎间孔镜在德国诞生[4],经椎间孔内镜(TESS)技术也相继出现,其由外向内逐渐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靶向松解神经根压迫,对钙化韧带及增生骨质进行切除、扩大等,共同达到治疗目的。但相关文献显示[5],PTED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后,短期内仍有复发可能,可能为腰椎后方结构破坏、局部炎性因子、瘢痕组织等诱发导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术后1、3 d实验室指标 CGRP、IL-6、TNF-ɑ、IL-1β 水平均低于同组术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前(P<0.05),术后 1、6个月 VAS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可见,联合应用臭氧技术治疗可改善炎性状态,降低疼痛因子含量。臭氧具有良好的扩散性,具有强氧化性、抗炎、缓解水肿等作用,近年广泛应用于各科室[6]。随着临床应用增加,发现臭氧对髓核组织具有破坏作用,促使髓核内胶原蛋白、多糖蛋白等结构改变,促使髓核组织萎缩,缓解压迫症状[7]。其作用可能为[8]:(1)臭氧为气体,扩散性强,可渗透到椎间孔镜无法触及的区域;(2)氧化髓核基质蛋白,促使其脱水、萎缩;(3)作用于术区,降低局部水肿程度,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炎性因子及致痛因子含量降低;(4)臭氧可作用于局部损伤组织,避免损伤组织粘连愈合;(5)臭氧可促使局部免疫反应作用增强,达到抑制局部糖蛋白等抗原物质产生,促使产生吗啡肽等,发挥短期镇痛作用。在上述众多作用下,可辅助提高椎间孔镜治疗效果。相关文献显示[9],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既术后6个月左右即可复发。笔者认为也与术后炎性因子代谢不良及刺激有关。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伤害性感受器较健康人群增多,神经水肿、局部组织水肿及粘连愈合均可使炎性因子及疼痛因子含量增高,刺激伤害感受器、促进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使临床症状再次出现。臭氧还可作用于髓核细胞,促使蛋白多糖物质水平及分泌量降低,达到预防复发目的。

相关研究显示[10],注入臭氧后短时间可增加患者痛苦,可能为压力过高导致。故笔者减少臭氧注入量,以降低短时间疼痛,且短时间内麻醉作用并未完全消失,同样可缓解短时间内疼痛。本研究联合组以优良率97.87%显著高于单一组79.17%(P<0.05),再次表明联合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但两组术后复发率对比,不具备统计学处理价值,可能与研究范围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定位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满意,但联合臭氧治疗,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可提高治疗效果,不增加并发症,可能降低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率。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优良率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