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并联多指灵巧手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2019-06-19方跃法周思远

食品与机械 2019年5期
关键词:指节多指机械手

方跃法 - 周思远 -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机械手与人手相比具有更强的负载能力和精确度,因此在大量重复性动作的工业生产活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如食品工业中的采摘、抓放、装载等操作,机械手被广泛应用工业生产中。但大部分机械手不具有自适应性,只能应用于某一类形状相同或相似的物品的操作,如果物体表面形状与机械手相差太大,就会影响抓持的稳定性。同时,机械手不能在抓持状态下对物体进行操纵,在加工过程中若想改变物体的位姿,必须先放下物体再重新抓持。随着工业生产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此类机械手已很难满足部分生产需求,如食品加工行业中,存在各种形状不一致、尺寸差别大的操作对象[1],加工方式也多种多样,如果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加工方式对机械手进行重新设计,其成本非常高。故多指灵巧手应运而生,与机械手相比,多指灵巧手能够抓持不同形态的物体,且能在抓持物体的情况下对物体改变物体姿态,这些特点被称为灵巧特性[2]。

上世纪80年代,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多指灵巧手至少需要3个手指以及9个自由度才能具有灵巧特性。此后,诸如 Okada 灵巧手[3],Stanford/JPL 灵巧手[4],Utah/MIT 灵巧手[5]等一系列著名的灵巧手被设计出来。近年来,大多数灵巧手研究主要集中于发动机、传动装置、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让灵巧手更像人手,随着传感技术与控制技术的进步,灵巧手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比如Shadow 灵巧手[6], Gifu-III 灵巧手[7], UBH3 灵巧手[8]等,许多研究者对传统类人灵巧手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多指灵巧手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成果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发的BH系列,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德国宇航中心合作研发的DLR/HIT系列。

目前大部分多指灵巧手采用串联设计,主要通过电机、弹簧或者齿轮进行驱动,也有部分设计采用了记忆金属或气缸进行驱动。串联灵巧手的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易于控制,但仍存在一些缺陷。通过电机驱动的灵巧手,需要在所有手指关节处内置电机,严重影响灵巧手的速度、精确度、运载能力;通过弹簧或者其他弹性组件作为驱动补偿的欠驱动灵巧手,运动精度低,不能运载重物;通过齿轮传动的多指灵巧手,齿轮的传动比也被灵巧手的尺寸所限制[9-11],降低了运载能力;而记忆金属和气缸驱动成本高昂,金属疲劳和气密性等问题也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综合上述考虑,针对多指灵巧手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并联机构原理,参考人手的运动能力,拟设计出一种具有高灵巧性、大工作空间、高精度、高运载能力的并联多指灵巧手,并对其运动性能进行探索,为多指手运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1 一种并联多指灵巧手的设计

1.1 人手的运动学模型

如图1所示,人手由骨骼、肌肉、神经等构成,手指和手掌包括19块骨骼和16个关节[12]。骨骼相当于机构的构件,关节相当于连接构件的运动副,肌肉作为驱动源在神经的控制下带动构件完成运动,实现人手的各种运动和姿态。其中5根掌骨P01、P10、P20、P30、P40被肌肉包裹为一体,形成手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有3段指节,拇指有2段指节。

图1 人手的骨骼模型

将骨骼当做零件,可以将骨骼模型转化为机构简图,如图2所示。以食指为例,远指节P13,中指节P12,近指节P11这3个指节由2个转动副O13,O12相连,整根手指与手掌由O11相连,由于掌骨之间能进行小幅度的内聚和外展,O11可以视为球销副,它的2个转动轴互相垂直。总的来说,食指由3根连杆组成,有2个转动副和1个球销副,共4个自由度,指尖运动为2R2T。为简化设计,大部分多指灵巧手都略去了掌骨内聚和外展的自由度,即将O11视为转动副,故指尖运动便是2R1T。

1.2 并联多指灵巧手构型

多指灵巧手设计如图3所示,若将远指节当做并联机构的动平台,则动平台具有3个自由度,包括2个平动1个转动。为了减少支链数量和支链干涉,本文采用了3-RRR 并联机构,手指成为并联机构的1条主动支链,并增加2个P副来限制关节转角的大小,所有电机均在手掌上安装,降低了手指上的负载。通过主动支链转动副的运动来确定远指节的位姿,进一步确定中指节、近指节的位姿。多指灵巧手采用的仿人五指手设计,拇指有2个自由度,其他四指为3个自由度。手掌同样仿照人手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各个手指的位置与间距,并在手掌内部预留了电机的安装位置,进一步降低了手指机构运转时的负载。

图2 人手的机构简图

图3 并联多指灵巧手的三维模型

2 单指运动性能分析

2.1 位置反解

以食指为例,其机构简图如图4所示,将坐标原点放在A点,三角形CDE为动平台,D点坐标(x,z),CD与z轴正半轴的夹角为α。3个驱动电机放在A、H、G3点,近指节AB与z轴正半轴的夹角为θ1,杆HK与x轴负半轴的夹角为θ2,杆JI与x轴负半轴的夹角θ3。AB长l1,BC长l2,HK长l3,KE长l4,JI长l5,IC长l6。A点坐标(0,0),H点坐标(-k2,-m2),J点坐标(-k3,-m3)。CE长d,BC长a3,∠DCE为120°。

图4 并联手指机构简图

位置反解即已知x,z,α,求电机转角θ1,θ2,θ3。假设C点坐标(xC,zC),E点坐标(xE,zE),B点坐标(xB,zB),I点坐标(xI,zI),K点坐标(xK,zK),由几何关系可知:

(1)

利用BC、IC、KE杆长为定值,可以得到如下3个等式:

(2)

3个方程解法相似,以解第一个方程为例,展开:

(3)

(4)

式(4)代入式(3)后化简得:

(e13-e12)t2+2e11t+e12+e13=0,

(5)

解得:

(6)

同理可以解得:

(7)

其中:

(8)

2.2 位置正解

位置正解即已知电机转角θ1,θ2,θ3,求x,z,α。可以先求解中间量C点坐标(xC,zC),将式(2)变形:

(9)

(10)

式(9)、(10)相减后平方两次消去根号,并以针对zC进行同类项合并得式(11)。

(11)

解一元二次方程,由于限位机构的限制,可得式(12)。

(12)

将式(12)代入式(2)可得式(13)。

(13)

将zC、xC代入式(1),可以解得:

(14)

2.3 工作空间

机器人工作空间是机器人末端操作器在工作空间活动的最大范围[13],利用运动学正解和驱动电机的转动范围,取θmin≤θi≤θmax,结合表1,可以在Matlab中绘制出2T1R并联手指机构的工作空间,如图5所示。

为了验证并联灵巧手的工作空间是否满足需求,可以与同尺寸的串联灵巧手进行对比。三自由度串联手指的机构简图如图6所示。

原点设置在A,近指节AB、中指节BC、远指节CD的长度分别为a1、a2、a3,关节A、B、C处的转角为ω1,ω2,ω3。由平面几何的关系,可以得出指尖D的坐标(x,z)及远指节转动的角度σ,由式(15)表示。

表1 手指机构的零件参数

图5 并联手指机构的工作空间

图6 串联手指机构简图

(15)

其中ω1∈(0,90°),ω2∈(0,90°),ω3∈(0,90°);

将食指的尺寸参数代入其中,利用Matlab可以得到食指末端的工作空间,如图7所示,将其与并联灵巧手的工作空间进行对比,得图8,可见同尺寸的并联灵巧手和串联灵巧手的工作空间基本一致。

3 多指灵巧手运动性能分析

3.1 抓取模式

该部分讨论五指灵巧手的抓取模式,按接触位置划分,抓取模式包括两类:指尖接触式、指节接触式,如图9所示。指尖接触式中的小方块,它在两根手指的抓持下保持静止,当两根手指配合运动时,小球能小范围内实现平移和旋转。指节接触式中的易拉罐,能在五根手指的握取下保持静止,在五根手指的配合运动下进行小幅度的旋转。按接触面类型划分,抓取模式包括3类:点点接触、点线接触、点面接触。当物体表面是球面时,抓取模式是点点接触,当物体表面是圆柱面时,抓取模式是点线接触,当物体表面是平面时,抓取模式是点面接触。

图7 串联手指机构的工作空间

图8 串并联手指机构工作空间复合图

图9 多指灵巧手的抓取模式

3.2 抓持运动

抓持运动针对的是指尖接触式的抓取模式,用指尖接触方式抓取时,人能对被抓持物体进行操作,类似的,多指手也能对抓持物体进行操纵,在两指抓持时能进行小范围运动。为了研究在两根手指的配合运动下,被抓持物体的运动情况,可用尺寸一致的串联手指进行替代,将手掌当做定平台,两根手指等价为RR支链,所抓持物体当做定平台。同时,指尖接触式抓取模式,能归类为点摩擦式接触,当用这种抓取模式抓持物体时,接触点等价于球关节。因此,在灵巧手进行两指抓持时,其等价于2-RPS 并联机构,其机构简图如图10所示,其支链螺旋系如图11所示。该机构的运动类型可以通过运用螺旋理论解出,分支运动螺旋系:

(16)

图10 2-RPS并联机构简图

图11 RPS支链螺旋系

可以解出约束螺旋系为:

(17)

同理,另一个分支的约束螺旋系为:

(18)

机构的约束螺旋系为:

(19)

3个约束力线性无关,约束了平台的3个自由度,包括2个转动和1个移动,即在两指抓持下,被抓持物体能进行2个方向的平移和1个方向的转动,运动方式如图12 所示。

图12 多指灵巧手的抓持运动模式

4 结论

基于人类手指的运动模式设计了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五指灵巧手,且其能够实现对物体进行抓取和操作。在多根手指的抓持下,能对物体进行2R1T平面操纵。由于限位机构的限制,该多指灵巧手的运动正解和运动反解具有唯一性,便于控制。同时,由于并联机构的优势,该多指灵巧手具有高灵活性、高精确度和高运载能力,其工作空间与同等尺寸的串联灵巧手相当。因此,该多指灵巧手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应用潜力。为了使得并联多指灵巧手能够投入实际应用,还需对零部件进行优化,并设计出相应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案。

猜你喜欢

指节多指机械手
基于特征模板的外指节纹特征提取方法
指尖之秋
某数控车床的桁架机械手结构设计
《手持式多指多张点钞法》教案
TRIZ与情景分解法在换刀机械手设计中的应用
今非昔比
便携式手外骨骼康复装置结构研究
基于粒子群迭代的一种冗余机械手逆解算法
搬运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
多按小拇指防早生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