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公共政策制定

2019-06-18支媛

财讯 2019年13期
关键词:危机管理政府

摘 要:随着社会日渐复杂,各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在公共危机治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策制定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在实际实施中有危机意识缺乏、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危机决策人员危机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危机管理;政策制定;政府

一、政府危机管理与公共政策

危机,指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运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政治等造成危害,超出了政府的正常管理范围,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别的方式给予应对的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状态。危机具有突发性,因此就需要政府危机管理,指发生危机时,政府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具体来讲就是政府通过监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即时处置发生的危机,转危为安,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及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条例等的总称。

二、危机状态下现行政策制定的缺失

(1)危机意识和責任意识缺失

当前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存在危机意识淡漠,责任意识不明确,未确立起充分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公共政策制定系统中,对危机决策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危机的紧迫程度和威胁性认识不到位,对危机的爆发频率与辐射程度存在侥幸心理,政府人员认为危机爆发是偶然的,而且对社会的稳定不存在影响。但是并未意识到危机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在政府或社会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有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正因为有这种侥幸心理,一定是各方面的应对缺失。

(2)公共政策制定人员的危机处理能力不足

首先,高水平决策人员的匮乏。很多决策制定人员都倾向程序化决策,但在危机发生时,时间紧任务重,关于政策的信息和紧急应对方案十分有限,他们通常要承受很大的决策压力。我国缺少这种能够及时作出果断决策的人员,同时也未建立科学的、专门的危机决策中心。

其次,危机决策中一般行政人员素质水平较低。现代由于社会热点问题越来越复杂,公共决策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些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危机,受政策制定者个人和群体的先天条件的制约限制,必须在咨询相关专业的专家的建议之后才能作出决策,但是我国当前政策咨询系统不完善,信息交流不畅,有可能出现信息失真、失去时效性等问题,决策人员对危机预测缺乏准确性,而且未针对紧急危机决策进行系统的培训和专业化的训练,危机处理能力较弱。

(3)政府危机管理法律机制不健全

虽然我国目前对于危机法律的建设初见成效,各级政府对于所发生的危机事件,是按照分部门管理模式,就是设立一个临时的、非常设的领导机构,并协调几个具体的部门来共同处理此次危机事件,现行的法律为危机处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但是我国现在针对公共紧急状态和危机情境的处理方式缺乏规范,行政命令仍旧先于法治。我国曾制订应对社会动乱的《戒严法》,应对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和《消防法》等法律,但是法律法规还未成为危机处理的主要准则,尤其是在危机情境下的政策制定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

三、危机状态下政策制定的改善建议

(1)树立起危机意识和责任追究机制

首先,危机意识是危机管理的基础,培养政策制定人员和公民的危机意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问题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各方面矛盾日渐显现,这些因素都极大可能引发社会危机,不管是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危机,都会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要针对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力做出合理科学的判断,意识到危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都存在,建立科学的预警监测系统,迅速准确的识别危机,防患于未燃。

其次,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可以依据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与政府危机管理任务来设置相关的职位,因事设岗;明确首长负责制度,行政首长要做到管理到位,保证制度的顺利制定和执行;还要坚决抵制各种腐败现象的出现,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2)完善危机管理决策的法律体系

危机发生时公共政策制定应该依据的法律体系标准为两点:第一法律所包含的内容应该广泛具体。应该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保、新闻媒体等宏观方面,同时应该有各微观方面的具体细则。第二各部门之间法律体系应该协调统一,宪法、部门法等法律条文不能存在冲突,如若发现问题应迅速补救。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法制化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合理性的实现。同时也防止是实证主体对于权力的滥用,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3)改善政府决策信息系统

我国信息系统科学化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较为迅速,但是政府行政信息工作水平还较低,所以首先可以建立专门化、系统化的信息机构与信息咨询团队,其次建立和实行全国的信息共享战略网络,针对尚未明确政策的危机能够灵活应对,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络,通过媒体或者网络发布信息,将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真实情况及时准确的公布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毛寿龙.西方公共政策的理论发展之路及其对本土化研究的启示[J].社会学研究,2008(1).

[2]朱正威,吴霞.论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应对框架与程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2(12).

作者简介:支媛(1993—),女,汉族,山西太原,山西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猜你喜欢

危机管理政府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一张图看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息通信
论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网络舆论危机下的高校形象塑造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危机管理视角下我国出版经纪人的发展前景
浅析我国民族企业品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边疆危机预防与应对策略研究
贵州实现县级以上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