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统计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2019-06-18廖茜
廖茜
摘 要:建筑施工企业数据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作为企业,产值等基础统计指标也为企业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因此,提高建筑业产值统计数据质量,对于指导国家经济调控政策,帮助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统计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数据统计也成为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作为企业而言,产值等基础统计指标也为企业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建筑业的产值等数据统计受到长期以来的社会发展模式和企业考核监督政策的影响,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谎报、瞒报等想象还很普遍,数据统计的随意性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带来极大影响,因此,提高建筑业产值统计数据质量,对于指导国家经济调控政策,帮助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现状
(1)思想认识有差距
在大多数施工企业领导眼里,统计工作就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综合主管部门要求,定期将数据上报,这项工作就完成了。统计人员的工作也就成了数据编制员,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相关部门的数据填报要求。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填报数据失实失真的情况普遍存在,对外,导致其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指导作用打了折扣,对内,丝毫不能为企业定目标、定方向、定战略提供依据,对企业有针对性的提高管理水平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2)数据填写不规范
一份合格的报表,首先数据应该是规范的,保留几位小数,单元格的数字格式,都会影响数据最后的归集和汇总,造成最后数据的失实。精度的不统一会造成较大的系统误差,尤其是大的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这种误差的累计最终会造成数据失真。部分单元格数字格式错误,导致累加的时候无法读取,会影响数据的汇总,最终导致汇总数据偏小。
(3)指标制定适应性差
现行统计指标体系较为宏观,而微观统计分析的具体指标可操作性差,难以如实填报。统计局制定的指标和住建系统制定的不一致,导致统计工作人员任务增多,填写质量受到影响。国家统计局主要收集内容为建筑业企业基本情况,建筑业企业所属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情况,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等,其内容下包含的指标不能完整客观地反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缺乏对基础数据来源的解释解读,导致数据填报有偏差。住建系统从建委、到住建厅、到住建部各自建立系统,数据不互通,且指标设置不尽合理,比如建委的月报统计指标多达上百个,而企业并未从项目开始对这些数据进行征集,需要分公司层面对照项目上报的数据进行收集归总,增加了统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主观上产生排斥情绪,导致填报数据质量不过关。
(4)临时统计任务多
在实际工作中,统计人员经常需要向其他业务部门、国资委、银行等提供一些实时数据,如某个区域的项目开工情况,产值情况及形象进度,再如某个时段的钢材投入情况,某个年度的工期耗用情况等等。传统的统计模式只能是在电脑上一个个找数据,再一个一个加;或临时要求其他人员提供业务范围内的数据,这不仅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也容易跟业务相关部门产生冲突,导致此项工作开展有困难,数据统计不准确。
(5)部门协作待加强
在现行管理模式下,各施工企业过分依赖于以往的经验,而忽略了市场的快速变化,过分依赖于自己的判断而忽略了客观的分析评价。统计管理的作用在此模式下不能凸显,也就导致整个统计工作不能形成合力。经营管理部门统计经营数据,生产管理部门统计生产管理数据,财务部门统计财务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常常导致各部门相同指标的统计数据出现较大的偏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显得混乱,没有办法判断数据的真实性。
(6)专业素养待提高
许多建筑企业由于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一是会导致本来业务水平较高的统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受挫,主观能动性降低,二是会导致人力资源对统计工作人员招聘的门槛把关不严,人员分配上也会存在倾向性,将一些工作业务能力差的员工安排到统计岗位,导致统计工作开展水平得不到保障,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不断下降。
二、改进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的措施
(1)提高认识,确保统计工作落到实处
各建筑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不是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搞的形式主义。统计工作是要为企业服务的,企业管理人员要根据经营管理数据、生产管理数据和财务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现行市场大环境,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决策。如果没有有效的数据支撑,企业管理者做决策就是凭感觉、拍脑袋,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不负责任的。提高认识,不仅是提高统计人员和领导层的认识,还需要提高全体员工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因为最一手,最基础的数据通常来自材料员、预算员、工长等一线员工。只有提高了全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才能确保统计工作有效开展,落到实处。
(2)合理设定指标、规范统计工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地不断深入,现代社会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企业想要更上时代的步伐,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传统建筑施工企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投-融-建”一体是大多数企业选择的转型路径。合理设定指标,首先对现有指标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不适用、过时的指标进行剔除,增加投资、融资等内容的关键指标,修改过大过泛的指标,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要结合自身管理实际,设定的指标既能满足上報的提取需求,又能满足企业自身管理需要。再次要充分做好指标的解读解释,确保“千人一面”,统一规范,更好地为企业服好务。
(3)明确牵头部门,增强统计协作
长久以来,各部门仅针对部门自身运作情况进行的统计工作往往缺乏全局性和大局观。这种模式不能为决策层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比如从经营任务来看,可能显示经营数据大好,承接任务量增多,而从产值数据来看,多数承接任务不能如期开工,没有产生产值,再从营业收入来看,应收账款波动不大,和往期基本持平。这三类数据从各自部门报送至企业高层,企业高层无法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无从依据这些数据做出科学的决策。只有明确了牵头部门,设定专职的统计人员,将以上数据做分析整理,共同协作,才能向企业高层呈上有分量的数据分析报告,有利于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4)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统计效率
没有传统的行业,只有传统的企业。在信息化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原地踏步就是自取灭亡。只有借助更先进的手段, 才能使统计工作更高效地开展。各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施工管理平台,将施工生产全过程要素放在平台上,开辟统计板块,合理设置细分指标,收集基础数据,利用信息化数据手段,实现基础数据的合并、重组,以满足各级各类相关方的数据需求,及时如实地上报各类数据。选取重要要素指标,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5)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
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统计人员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谨遵《统计法》,按照要求规范统计工作,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资料,不得迟报和拒报,不得为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标和任务,浮夸政绩,虚报数据。积极组织统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交流,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提升统计业务水平,使统计工作真正发挥基础管理作用,使企业管理水平迈向更高的台阶。
三、结语
统计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否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参考,根本在于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配齐配强统计人员,合理制定指标,规范开展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效率,使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实现企业健康良性发展,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