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小学数学阅读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2019-06-18张林林
张林林
【摘 要】阅读材料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能够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容,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对数学材料内容的深入挖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并且逐渐实现学习创新,同时材料的运用也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因此,在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阅读材料,并且发挥其优势。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材料;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196-02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方式越来越呈现多样化趋势,对阅读材料的充分运用,可以使其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意义、价值以及功能,并且逐渐加大对其重视力度,在对阅读材料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1 对小学数学阅读材料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阅读是学生获取材料的重要方式,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就是知道如何阅读。在小学数学中,对阅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行为习惯,而不是一种形式化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对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实施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得到拓展,同时材料中蕴含的内容能够被深入挖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用数学眼光、批判思维进行思考,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发展学生个性,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
2 小学数学阅读材料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2.1 联想阅读材料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对阅读材料中情境内容的联想,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对已有知识进行回忆,搭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桥梁,阅读材料的开发能够使学生进入情境中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将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在今后的学习中,形成相对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课本中提供了人民币的相关图片,并且有一些材料解说,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材料中的内容进行有创造性的开发,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这种运用材料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之间的聯系,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已知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有效思考,同时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实际学习效果。
2.2 在分析材料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思辨是学生思考方式的一种,在思考过程中学生会针对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判断以及推理,思辨的过程往往比较复杂,是一种形成数学思维的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思辨能力的形成可以使他们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今后实际学习积累经验,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2]。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时,有这样的一个案例: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需要多少钱?在学生独立计算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这样的方式,即3.5+3.5+3.5=10.5,这种方式不容易出错,也有的学生运用了直接相乘的方式,但是在计算中却忘记进位,而这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进行有效思辨,以致于在实际计算中出现失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计算中运用材料中图片内容的提示,对材料中给出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在计算时学会思辨、验证,提升自身数字综合学习水平。
2.3 运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预习能力
课程改革实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主体地位,而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的方式可以促进此项目的实现,学生在课前不仅可以运用微课的形式进行预习,也能够运用教材中给出的阅读材料,这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如在讲授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时,给出的材料短小精悍、生动形象,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也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在讲授正式内容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思考,然后通过自主学习认识到学习内容的概念,知道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和这部分知识有直接联系。同时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学习内容的主要特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4 编写阅读材料提升学生思维灵活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阅读材料的思考性、启发性意义,使其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由于小学生的年纪不大,思维活跃,对于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在教学中,对阅读材料的拓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好奇心,增强学生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在运用拓展材料时需要注重其开放性、挑战性。学生在阅读结束之后,应该为学生创建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思考、探究、总结,并且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如在学习完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在课后设计一个与此相关的阅读材料,并且保证材料的创新性,然后让学生对材料内容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学习内容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中,在思考时能够保证思维的灵活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2.5 在挖掘材料中提高学生实际解题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经常不能有效的进行思考,忽略了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以致于在实际解题时出现偏差。在教学中,对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增强学生对材料的关注程度,对材料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每一个条件,降低答题失误率,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如甲乙两辆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出发,甲行驶了总路程的,如果甲每个小时的速度是4.5千米,乙行驶了5个小时,那么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当学生在阅读完这部分内容之后,开始会对题中给出的感觉迷茫,认为给出的条件不够完整,但是在仔细阅读之后就能够发现,题中在开始就已经说明了甲乙同时出发,那么在思考给出条件时,就会想到,如果乙行驶了5个小时,那么甲也行驶了五个小时,进而就能得出甲行驶的路程,然后再结合甲行驶的条件进行运算。通过对材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增强,提高实际解题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6 开设小组活动
对阅读材料的利用不仅可以应用在课堂中,也可以延伸到课外,而开设小组活动的方式能后为学生创造更多阅读的机会,使学生在阅读中更深入的了解数学,拓展自身的数学视野,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得到满足。阅读材料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毕竟有限,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难以充分满足,而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对材料内容进行深入探索、挖掘,创建一个更好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能力也能相应得到提升。
3 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对数学阅读材料的运用还处于不断发展、完善阶段,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自身方式、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思辩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增强,提高综合学习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
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敏.小学数学阅读材料的开发和利用[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2).
[2]李令,雷田凤.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阅读材料”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