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纽约时报》看美国印刷媒体新闻报道的全面深度化

2019-06-18胡园园

对外传播 2019年2期
关键词:头版纽约时报版面

胡园园

作为一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性报纸,以及见证了美国报业发展历程的百年老报,《纽约时报》在报头的左侧印有它的办报格言:“刊载所有值得印刷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而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最值得付之于纸上的无疑是高质量的深度报道,尤其是自主策划的深度报道,这也是目前已经很难在《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印刷媒体上找到浅尝辄止的日常新闻报道的原因。

除去更好地与新媒体差异化竞争这个因素,提供高质量的深度新闻报道也是为了给印刷媒体的数字版付费订阅铺路。实际上,《纽约时报》已经在其未来战略中明确将数字版的付费订阅作为其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一、部分美国媒体的数字版发行成为亮点,高质量的深度报道功不可没

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6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美国平日刊的发行量(包括印刷版和数字版)进一步下滑,平日刊的发行量为3100万份,周日刊的发行量为3400万份,较2016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1%和10%。

审计媒体联盟(Alliance for Audited Media,AAM)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报业的数字发行也呈下降趋势(不含《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时报》的数据),平日刊和周日刊的数字版发行量均下滑9%。但《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单独发布的报告却显示两家媒体2018年的数字版发行量有大幅攀升:《纽约时报》2017年的数字版发行量较前一年上涨了42%,而《华尔街日报》则上涨了26%。如果把这两组数据计入AAM的统计,那么美国平日刊的数字版发行量2017年上扬了10%。在笔者看来,高质量的深度新闻报道无疑是这两家报纸数字版订阅量飙升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纽约时报》在2017年初发布了《2020报告》,该报告旨在探寻报纸在数字时代取得成功的战略, 并为《纽约时报》的未来制定规划。而《2020报告》的重点之一是让读者为《纽约时报》的新闻付费,而不仅仅是同BuzzFeed和Vox这些新媒体平台争夺流量。《纽约时报》称目前拥有超过150万付费客户。该报内部制定的数字营收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8亿美元,而这项战略的核心就是增加报纸的数字版订阅读者。

二、深度报道渗透到《纽约时报》的各个版面,日常新闻已难觅踪迹

1. 日常新闻的深度化包装

仔细观察《纽约时报》的各个版面,读者不难发现这家严肃报纸基本已经没有简单的日常新闻报道了。即使报道当天发生的新闻事件,稿件的采写方式也是特稿式的写法而非普通硬新闻的导语模式。如2018年9月11日见报的《纽约时报》财经版头版有一条关于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的新闻。虽然这篇稿件是惯常的数据发布,但《纽约时报》并没有将其处理成普通的硬新闻,而是做了深度解读,甩版到财经二版的整个版面,并配有三张相关图片和一张数据图表,以阐释CPI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且文章的导语也用了特写方式:

Pork is up. Vegetables are up. Gasoline is up. Even the official numbers, usually tame, are up. (猪肉价格在上涨,蔬菜价格在上涨,汽油价格在上涨,甚至连一向波澜不惊的官方CPI数据,也在上涨。)

Prices are rising in China and that could complicate Beijings efforts to pop up a slowing economy and navigate President Trumps trade war.(而这一连串的价格上涨增加了中国政府制定政策来遏制经济放缓的难度,也缩小了中方在中美贸易战中的回旋余地。)

Chinese officials said Monday that an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 rose in August for the third consecutive month. The increases are not particularly sharp……(周一,中国官方数据显示8月份的CPI繼续上涨,这已经是第三个月连续上涨,虽然涨幅不是很明显……)

这种对于日常新闻的深度化包装可以更好地体现传统媒体的价值,尤其是在新媒体迅速崛起的当下,赋予日常硬新闻更多的深度剖析和数据图解非常有必要,当然这也需要记者在前期做好更多的采访铺垫、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

2. 重点和热点话题的杂志化包装

所谓杂志化包装,是指在重点和热点话题上加强前期策划,在有报道优势的话题上不遗余力、不限篇幅、做深做透,在有限的版面上有所取舍,而不是追求信息的面面俱到。有时候编辑部的组稿编辑怕遗漏当天的所谓“重要消息”,依然追求在版面上呈现更多的信息量。但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大力加强自主话题策划,摆脱对于日常消息的报道依赖,对于纸媒更有现实意义。突发消息完全可以通过网站和移动端解决。纸媒的有限版面更应该用于最大化地体现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而不是在信息量上和新媒体竞争。

如2018年11月15日《纽约时报》头版显要位置刊登了一篇名为《拖延、否定、转移:脸书领导层的危机驾驭之道》(Delay、Deny、Deflect: How Facebook leaders leaned Out in Crisis)的文章。这篇由五名记者联合撰写的稿件深度剖析了这个深处公民隐私泄露漩涡中的IT巨头如何应对危机。除了头版,文章还甩版到14-15,占了两个整版的篇幅。而去年11月15日《纽约时报》A10整版用两篇稿件《作家之死聚焦沙特王储后援团》(Writers Killing Puts Spotlight on Aides of the Saudi Crown Prince)和《土耳其全球寻找线索》来跟踪报道贾马尔·哈苏吉(Jamal Khashoggi)被沙特特工杀害和沙特皇储之间的关系(该篇文章也是头版的甩版)。

重点和热点话题的杂志化包装在财经报道中尤为明显。《纽约时报》每日的财经头版头条稿件均是自主策划的深度财经分析,并配以大型主图,而非当日的财经新闻。而B4-B5的公司新闻版也都是深度报道,聚焦重要公司的重大转型及其影响(通常是从财经头版甩版过来)。如2018年11月14日的财经版“公司新闻”栏目深度报道了亚马逊拟搬迁到纽约这个决定对于两个城市以及亚马逊本身的影响,整整占据了1.5个版面的篇幅。

近期中美经贸摩擦持续成为报道热点和重点,《纽约时报》也经常用数篇稿件进行多角度的深入阐述。

3. 注重人情味,用故事增强深度报道的可读性

人情味(Human interest)一直是西方新闻报道中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实践层面看,新闻报道中的人情味注重体现与人性相关的内容,要求从人的角度切入,并围绕新闻事件中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及其所引起的行为来展开报道,以唤起读者从感情上对于新闻事件的认可。①而对于宏大的主题,运用接地气的小切口切入也是《纽约时报》在深度报道上的显著特征。

这两点在《纽约时报》的新闻话题和稿件角度选择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如2018年10月23日见报的财经头版稿件《贸易战中的宠物之殇》(Furry Casualties of the Trade War),通过在中国市场上从美国进口的宠物食品的涨价或断货对于宠物主人的影響切入,折射出中美经贸摩擦对于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

而《纽约时报》头版的六篇稿件中经常会有一篇人物特写。这个人物可以是时政要员、知名小说家或者只是一群普通人,当然这群普通人一定是和重要的历史事件、重大话题或者当下的热点趋势有关,如《从印第安部落看美国移民潮》(Indian Clan Reflects the Face of US Immigration),《比特币矿主渴望权力,突袭纽约铁锈地带》(Bitcoin Miners Descend on New Yorks Rust Belt, Thirsty for Power), 《女性的忧患意识令科幻小说界百花齐放》(An Uneasy Moment for Women Fuels a Boom in Science Fiction)等等。

反观国内,2018年全国有30多家大型纸媒停刊、休刊,其中不乏纸媒鼎盛时期的业界翘楚。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更好地体现纸媒在内容方面的优势,利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转型途径始终是从业者密切关注的话题。而《纽约时报》作为一份西方有代表性的高质量严肃媒体,通过其优质的内容,提高数字化付费订阅的核心盈利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注释」

①杨丽:《跨文化视阈下中美新闻报道的人情味比较》,《新闻知识》2013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头版纽约时报版面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in Chinese
天空之城
版面撷英
求果
超萌大头版《来自星星的你》
《纽约时报》头版登广告应对危机
考考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