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与政府工作报告中无主句的英译教学
2019-06-18郭亚萍
郭亚萍
摘 要: 政论文是一种文体独特的实用文。本文指出汉语无主句存在的原因、结构特点和分类,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介绍目的论的定义和原则,结合目的论在2015年政府报告中无主句英译中的应用,提出与之相关的翻译教学策略:添加第一人称“we”,使用被动句,改变词性和使用抽象名词。
关键词: 无主句 目的论 政府工作报告 翻译教学策略
1.引言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政治论文,在人们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报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形式,特点是兼具口头与文字的写作风格。政治散文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一种重要媒介,外国人可以通过报告更好地了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生活。如今政治论文中关于翻译的研究案例很少,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翻译研究更少。此外,现有研究局限于比较中英文化差异,描述语言特征,几乎没有对无主句的翻译进行探讨研究。因此,本文旨在从目的论视角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无主句的翻译进行策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术语界定
2.1无主句
中文作为一种逻辑驱动的语言,需要通过上下文理解句子隐含的意义。此外,中国人更注重意义而非形式。因此,省略主语是特别常见的现象。所谓的无主句指的是没有主语的句子,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种,句子存在于句法层面上省略的主语,例如“下雨了”和“几点了”。第二种是实用层面,从实用主义角度看,意味着句子没有主语,如“走了”和“来吧”等。如何定义上述两种无主句取决于隐含主语是否可以在句中确定。如果在没有上下文帮助的情况下根据句子本身可以容易地推测出一个主语,这种现象便称为句法空位,反之称为语用缺位。
2.2政府工作报告
政治论文是一种非文学文本,其形式不同于技术论文、新闻报道和广告宣传册。政府报告阐述、宣传和分析政治观点,内容简洁准确,兼具准确性、完整性与客观性的特点。报告内容通常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上一年的工作总结回顾,通常包括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基本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第二部分与当年的工作任务相关联,阐述尚未完成的所有任务及政府的工作计划和目标;第三部分涉及政府自身建设,包括政府职能、民主化建设、行政管理和道德建设。
2.3无主语句与政府工作报告关系
在汉语中,当人们真正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时,可以不使用主语。上述现象在报告中尤为普遍。报告属于语言脚本,旨在针对特定的语言背景和目标受众的能力,因此它使用简单句传达预期的意义,如“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文注重衔接意义,意味着报告中动词多、连词少的句子较为常见,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中文不同的是,英语更强调从属关系。因此,翻译报告时,应该在承认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前提下,通过添加相应的主题翻译无主句,这样可以使整个文本看起来更加整洁与美观。
3.理论框架
3.1目的论
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与以往的同等价值观不同。前者更多地关注预期的功能目的,而不是目标语言与源语言之间的完全相似性。翻译人员采用的策略取决于预期的翻译目的和功能,即所谓的客观规律。在强调功能时,该理论强调翻译版本在相应环境中的可读性,即连贯性规则,以及语际一致性,也称为忠实性原则。对于目的论而言,翻译是一种国际性、交流性的跨文化互动,且“目的决定手段的合理性”(Nord,29)。
目的论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个是Skopos提出的翻译理论,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第二个是语内连贯规则,也称为连贯规则,规定目标文本必须足够连贯,以便目标用户理解(Baker 236)。第三个是互文连贯规则,存在于目标文本和源文本之间。因为翻译是源文本信息的再现,所以目标文本应与源文本具有一定的关系。
3.2无主句中目的论的应用
目的论首先关注目的,决定了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从而有助于达到预期结果。因此,翻译人员应该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的文本功能。由于Skopostheorie包含三个类别,即目的规则,文本内连贯规则和互文连贯规则。如果翻译者理解源语言,则可以通过文字翻译将文本翻译成目标语言,使受众完全理解原始文本。在目的规则的基础上,译者应采用语篇连贯规则使目标群体真正理解原文。Nord认为,翻译意味着在目标环境中制作文本,因此每个翻譯都针对目标受众(Nord,12)。无主句用于表达基于某些语境的意图含义。因此,“目的”规则实际上可以生效。
4.目的论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中无主句翻译教学策略
4.1添加第一人称“we”
“汉语中,我们倾向于遗漏第一个人称”(邹198)。因此,翻译无主句时,可以找出恰当的主语,并根据语境添加第一人称代词“我们”构成完整的句子。鉴于语篇连贯规则,应该清楚正确地翻译源语言,使目标受众充分理解隐含意义。例如:
例1: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On the basis of range-based macro regulation, we exercised targeted regulation to keep the economy growing steadily.
例2:既扩大市场需求,又增加有效供给,努力做到结构调优而不失速。
We both expanded market demand and increased effective supply, working to ensure that structural adjustments were made without comprising the growth rate.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句子没有字面上的主语,但可以很容易地确定这里的行动者是政府,它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人民。因此,第一人称代词“我们”可以派上用场。同时,只保留一个动词,其他动词变成相应的非谓语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应用简单、重叠的谓词动词,使翻译更流畅,并符合英语写作风格。
4.2使用被动句
根据互文性连贯规则,我们可以根据文化差异选择被动语态代替主动语态。因为在汉语中,当所有在场的人都知道施动者是谁时,我们通常会忽略行动者,使句子变得更加简洁明了。在英语中,如果不需要提及实践者,可以转换句子结构传达源语言。例如,
例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
Overal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pacity was steadily improve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inued to be strengthened and agriculture was further mechanized.
例4: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45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万里。
Farmland unde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was increased by 2.23 million hectares. An additional 230,000 kilometers of roads were built or upgraded in rural areas.
从例子中可以得出,当行动者不必要或无法谈论时,可以使用无主句。然而,英语强调文本形式,主语是必要的。因此,可以采用被动形式隐藏事实主体,从而避免过多主观的错误假设。
4.3改变词性
汉语是动词太多,而英语则相反。为了达到既定目的,可能会改变某些词性。因此,可以将动词转换为名词来实现语义扩展。关于目的规则,意味着目的结果证明手段是合理的。因此,无论我们选择何种翻译策略,都将翻译目标放在第一位。例如:
例5:推动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建设。
Progress was made in developing major cultural initiatives designed to benefit the public.
例6:推進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
Progress was made in developing infrastructure and promot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动词“推进”与被动句一起使用名词形式“进展”,这与英语写作特征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相应的名词翻译报告中的动词,遵守外语写作规则。
4.4使用抽象名词
汉语的特点是语义凝聚力,即意义不能完全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添加抽象名词使意义更加完整。相对而言,英语简明扼要。鉴于目的论,如果想要及时正确地传达想法,必须尽力遵守外国人的习惯和规则。通过这种方式,报告翻译更加顺畅和完善。例如:
例7: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Efforts have been stepped up to improve Party conduct, build a clean government, and fight corruption.
例8: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Efforts were made to ensure the production of more high-quality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and the modern culture market was improved.
两个句子都使用名词“努力”,使结构更有节奏,意义更清晰。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在实践中的决心。如果只使用动词进行字面翻译,则会引起外国人的语义理解混淆。
5.结语
本文出于对无主句C-E翻译特殊意义的认识。英语以形式为中心,具有整体结构,主语是不可或缺的。中文侧重于意义的内在联系,主语可以被排除在外。因此翻译报告时,必须考虑上述语言差异,更加正确道地地翻译文本。在汉语无主句英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能够举一反三,不拘泥于汉语的形式。学生应该在翻译前先了解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化特点,并能意识到文化的差异性,做到真正的翻译对等性。最后,由于作者的知识有限,无主句翻译策略难以充分探索,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Baker, M..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Nord, Christiance.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M]. Amsterdam and Atlanta: Rodopi, 1991.
[4]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王弄笙.十六大报告汉英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4(1):56-59.
[6]王小萍.政治文献英译的疑难及其解决办法[J].山东外语教学,2006(5):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