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男护生分层次培养小议

2019-06-18胡治珍

文教资料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男护生高职院校

胡治珍

摘    要: 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男性护理人员都十分短缺。虽然近几年选择护理专业的男护生不断增多,但毕业后转行或流失的男护生只增不减,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学校培养模式老化与守旧。作为培养男护生主要阵地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专业特色、师资配备、实训实习等方面对男护生的培养缺乏针对性。所以改变从前以女护生为主的培养模式,实施针对男护生的分层次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男护生    分层次培养

我国护理专业教育目前覆盖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呈现多层次并存的现状,但从数量上看,我国护理教育目前仍以五年制大专和普通专科为主[1]。护理工作一直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所以各卫生类高职院校对护生的培养至今仍以女生为主。就我校近几年招生情况看,男护生数量逐年增加,调查发现全省乃至全国男护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调查还发现,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男护生却只减不增。经过了解得知,已毕业的男护生之所以没有选择从事护理工作,一方面是因为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另一方面认为自己在学校学的知识根本用不着。这种现状的存在既与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有关,更与当前男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有关。所以增强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探索适应高职院校男护生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1.目前卫生类高职院校对男护生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欠合理

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护理课程大多按照医疗分科体系设置,护理专业特点不强,且无结合男护生特点而设置特色课程,诸如急诊室护理、手术室护理、烧伤护理、器官移植护理等。另外,并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加诸如与临床护理紧密相关的医养结合学科课程等。而且应相对增加人文学科的比重,比如卫生保健、社会医学等,减少课程设置的重复性和无效性,对男护生的创新意识、解决问题、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1.2专业特色不突出

目前,我国护理学二级学科建设正在探索中,在护理课程设置中缺乏专业方向指导,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不健全。男护生由于性别的差异和毕业后就业科室的导向等作用,需要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符合其兴趣的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诸如急诊室方向、手术室方向、烧伤方面、器官移植方面等,有利于男护生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3教材内容欠合理

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护理教材虽然经历数次调换和改版,但并无针对男护生或重点突出男护生特色的教材版本或章节内容。教材内容仍以女护生为主,比如基础护理中的案例或实训模型,几乎都是女性生理机构,男护生由于羞耻感等多方面原因,会选择待在教室甚至“翘课”。更不用说妇产科护理这样的课程,男护生多半选择“规避”。所以针对男护生特点的教材改革迫在眉睫。

1.4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护理教学整体师资力量较缺乏,更不用说高职院校的护理教学队伍。全国各类护理技能大赛使各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对基础护理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得到改进。但其他护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应提高灵活性,加强互动,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特别应利用男护生思维和想象力方面的优势,提高男护生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其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另外,由于护理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女性的天下,不论学校理论教学还是临床教学,护理出身的男教师少之又少,适当增加男护理教师可以现身说教,便于男护生認同职业。

1.5实训实习缺乏针对性

男护生在校期间,在护理操作训练中,实训辅导要有针对性。除此之外,实训模型等设备不应但具有女性生理结构的模型,还应配备相应的男性生理结构模型。实训辅导教师要帮助男护生克服粗心等特点,简化复杂的操作流程,耐心示教,更好地帮助男护生树立职业自信。另外,男护生到岗实习期,学校应加强与实习医院的沟通与合作,根据男护生的特点制订适宜的实习计划。比如对于一些适合男护生特点和优势的科室,可延长其实习时间,提高男护生的专业认识,稳定其专业思想,增强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1.6卫生类高职院校对男护生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不够

一直以来护理人才的培养方案都是以女护生为主,没有针对男护生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性设计。男性护理人才短缺已经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男性护理人员的需求肯定只增不减。如何培养出优秀的男性护理人才,缓解我国男性护理人才短缺的现状,理应成为各卫生类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责任,在各院校发展顶层设计中应将这一问题纳入进去,提高学校对男护生这一群体的重视度。

2.针对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和高中起点的高职男护生的培养模式

2.1针对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男护生的培养模式

五年制高职教育因具有五年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的灵活优势,相较三年的中职教育可以科学地统筹安排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所以临床普遍反映五年制高职男护生专业技能具有明显优势[2],但同时提出卫生类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4+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突出,教材、师资薄弱,实训实习缺乏针对性,职业认同有待加强等原因,使得部分五年制高职男护生的培养出现徒有数量而质量欠佳的现状。

本文欲探索五年制高职男护生“3.5+1+0.5”的培养模式。整个培养模式由3个阶段组成,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阶段:“3.5年”为在学校学习公共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针对男护生特点的专业课程(如急诊室护理、手术室护理、器官移植护理、烧伤护理等),并进行仿真实验实训和临床见习。

与“4+1”模式不同的是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提前。前2.5年学习公共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后1年整合班级,编制男护生班,学习针对男护生特点的专业课程,以此解决先前“4+1”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和专业特色不突出的问题。针对急诊室护理、手术室护理等针对男护生特点的课程,学校可选用护理界较权威的教材,也可编写校本教材。抽取学校教学水平高且理论扎实的教师授课。也可聘请临床一线的,诸如急诊、手术室、ICU等科室有带教经验责任心强的专家来校授课。让男护生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高度重视,稳定其专业思想,增强其职业期待。

第二阶段:“1年”到医院跟岗实习,完成知识内化,理论联系实践,巩固技能训练成果,培养临床护理思维,提高临床护理核心能力,强化其专业思想。

学校在这阶段要加强校院合作,同时择优选择实习点,实习前对男护生进行理论技能考核,达标方可进点实习。实习出科时要进行综合考核,以此提高男护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另外,这一培养模式的高职男护生是在每年的1月份-2月份进点实习,与其他院校护生错开进实习点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带教老师对男护生的临床指导。

第三阶段:“0.5年”为男护生返回学校,准备全国的执业护士资格证考试。

实习返校后的“0.5年”,男护生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查漏补缺,而且有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后,学习更能抓住重点,学习效率更高,自然就提高男护生执业护士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

“3.5+1+0.5”的培養模式,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紧贴就业岗位的专业学习,在专业课老师或临床专家的引导下,男护生的专业思想得以稳定。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顺利就业不成问题,男护生的职业期待自然会提高,就业后转岗或人才流失的现象就会减少。

2.2针对高中起点的大专男护生的培养模式

高中起点的男护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是出于好就业,但七成左右的大专男护生只把护理作为过渡性职业[3],所以首先要增强大专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另外,由于专升本难度较大,大多专科男护生毕业后都放弃继续升本。因此学校应根据男护生的性别差异和毕业后就业科室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专业特色、师资配备、实训环境等方面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使专科男护生高质量毕业,高层次就业。

本文欲探索高中起点的高职男护生“2+1”培养模式。赋予以往模式新的培养内涵。整个培养模式由2个阶段组成,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阶段:“2年”为在学校学习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及针对男护生特点的专业课程,并进行仿真实验实训和临床见习。

与以往“2+1”培养模式不同的是:其一,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提前,并且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即邀请临床一线专家讲述个人专业成长历程、参观护理仿真实训室,让男护生尽早了解专业、思考专业,稳定专业思想;其二,由于大专男护生在校时间短,学校可将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做到课程增加的同时总课时基本不变,防止加重学生负担。男护生毕业后所在科室大多为急诊、手术室、ICU等,为了使男护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科室工作需求、增强工作自信,在男护生教育过程中根据其就业率相对较高的科室决定培养方向、突出专科知识、设定专业课程。学校可将男护生培养方向分为手术室方向、急重症方向和精神科方向等;其三,加强校院合作,授课形式多样化。学校与医院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授课形式多样化,请医院相关科室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来校授课的同时,男护生定期前往医院相关科室进行见习,上午参观学习记录临床病例后,下午返校及时进行相关病例的讨论分析,巩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使用。将学习和就业相结合,男护生在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后,学习动力更加充足,效率更加提高。

第二阶段:“1年”到医院实习,完成知识内化,强化技能训练成果,培养临床护理思维,提高临床护理核心能力。

在这一阶段,首先,学校要和医院积极沟通,加强带教老师的遴选。带教老师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又要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其次,突出男护生优势,可根据男护生们的专业特长和兴趣,延展其在相关科室的实习时间。最后,要严格大专男护生的考核:实习前理论技能考核;实习出科考核;实习期间四次模考;综合技能巡回抽考;实习结束时的综合考核,以此确保在短时间内培养出高质量高层次的男性护理人才。

总之,针对大专男护生的“2+1”旧模式新内涵探索,旨在提高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和人才流失。

因此,在难以改变外部环境对男护生影响的情况下,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加强男护生在校时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技能提升,改变以往的男护生培养模式。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降低男护生人才的流失率,以此缓解我国男护生供不应求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张燕,刘云东.职业院校男护生专业认同状况调查分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4):130.

[2]张徐宁,季宁东,侯继丹,史亚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5):42.

[3]吴蓉,武江涛,安晓妤.男护生职业角色认同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31-2133.

猜你喜欢

男护生高职院校
某高职高专男护生人格特征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男护生在妇科实习期间的应对及带教技巧
我院在校男护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
不同学历男护生专业认同调查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专科学校男护生专业困惑及对策——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本科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