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2019-06-18马阳周小儒

中国住宅设施 2019年2期
关键词:建筑风格闽南特点

马阳 周小儒

摘要:本文首先对闽南地域等进行简介,然后分析了闽南建筑的严谨又丰富的布局,接着分析了其空间造型的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最后分析其颜色与装饰特点。在文章最后对本文加以总结,突出闽南建筑风格。

关键词:闽南;建筑风格;历史传统;特点

1 布局丰富构造严谨

闽南的建筑中,整体的布局以合院为主,与汉族传统的建筑模型一致。在所有的建筑类型中,大部分都是用于居民区,不光在数量上,在地域上也是分布做广阔的。用于居民区的合院,其院落通道设计小巧玲珑,被称作天井或者深井,也被叫做通廊式结构主要是用来适应多雨高温的气候条件。狭长的天井具有很好的防潮通风效果、闽南的山区附近地区,大多以三间五间一起作为居民区的基本格局,居民区每个房屋建造组合采用高低叠落的方式,主要用于适合其山地丘陵等坑坑洼洼高低错落的地域特点。因此其建筑外形没有统一模式,复杂多变使之成为了当地的一道风景线。在闽南的有些地区,其居民区建筑大多是单元结构的圆形方形的土质楼房,其整体布局与通廊布局大同小异。依然采用天井组合,以方形或者环形分布形成大型的居民区。闽南地区的庙宇与祠堂偏多,其整体设计与住宅区相同。

2 空间特点适应地方气候

闽南的建筑的经典布局是以天井组合成的三合院四合院,用来适应闽南特定的自然气候条件。大型的住宅以狭长的天井为主,夏天时能够有效的疏通雨水,加上通风性好,给炎炎夏日送来了一丝凉意。闽南地区气候闷热多潮。主要是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量偏多,加上气温高,雨水很快蒸发,形成水蒸气弥漫在空中,形成了闷热的感觉,由于空气湿度大,形成了潮湿的气候特点。在闽南建筑中,多点后设有半敞开的空间,如塌寿、巷廊等。塌寿面朝外,其设计如同门斗一般,厅堂面向天井,周围建筑设计布局使得天井周围十分开阔,这样的设计使得在降雨旺盛的季节能够有效的疏通雨水,流入左右的水廊,从而引流出居民区。为有效的防止其高温炎热的困扰,在很多居民建筑上都设有第二层的阁楼亭阁,成为角脚楼。起初只是一个舍友木梯的平台,后逐渐扩大规模并设计成亭子的模样。在其周围设有花砖墙壁,供给家里人纳凉或者会见宾客等其他活动。闽南的大部分建筑都以木头为整体框架,有的是土质房,经过雨水的洗礼后若不进行有效的防潮处理,那么木头会腐烂朽化,土质会疏松倒塌。其居民区在主要的通风口设计成进口大出口小的样式,由于靠近海域,其风力资源充沛。进口大的设计可以充分采集风力,从而引入到天井中。

3 独特多样的房屋结构新式

在闽南的建筑中都采用了大木结构,不光是在住宅建筑中使用了类似于穿斗式结构的框架,在寺庙祠堂建筑中大量运用了插梁坐梁的结构框架。插梁坐梁式的大木构架可以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在宋代的南方建筑中大多都采用这种结构,闽南人在自己的建筑上沿用了这种结构并加以自己的建筑技术体系,例如南方古老的穿斗式构造技术。这种梁木穿插技术在元代明代时期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大规模的使用与寺庙祠堂或者规模很大的住宅中。这种结构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稳定牢固。在面对大型房屋建筑时,首要保证就是能够完整安全的支撑起整个屋顶。插梁坐梁式结构是将大梁横放,插入两侧的内柱中,在房屋的四个角都设有这样的内柱,相邻的两根内柱间都插有大梁,下端固定在地下。相邻的两根大梁之间又互相穿插,因此相邻四根内柱与大梁互相制约,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在框架两侧设阶梯状的叠斗,呈三角状立于大梁上,在两侧的叠斗上水平放置相应数量的横梁,形成屋顶状,同样采用穿插的连接方式,最终形成整体的框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使得整体的结构受压能力大,类似于现在的薄壳结构。在插梁坐梁的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很多不同地域风格的技术特色,使得有些屋顶高而窄,有的屋顶低而宽,同样是为了适应地域气候。在闽南的普通居民建筑中,大多只采用穿斗式这一相对简单的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堆积而成。在底部四根竖立的底柱上穿插四根横柱,在横柱上以井字型逐层防止横木,并依次减段横木长度从而形成屋顶状。这样的结构主要是靠一层压一层的,靠上层的压力逐层增加并传递到下层从而达到稳定的结构。这种设计适用于小型房屋,大型房屋的压力过重,若不能平衡很容易造成滑落的现象。同时穿斗式也避免了打孔穿插等过程,方便建设。闽南建筑的围护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地域风采。用才不同,所表现出的特征也不同。在沿海地区多采用红砖砌成围栏墙,在泉州等地采用具有不同深浅黑紫颜色纹理的砖头砌墙,色彩斑斓煞是好看。

4 绚丽多彩的颜色

颜色的表现力是很强大的,不同的颜色可以代表不同的地域身份信仰等。在中国北方的建筑大多采用原色。例如北京的故宫墙红瓦黄,是尊贵地位的体现。在江南小镇则采用白墙黑瓦或者灰墙黑瓦的布局,透露出宁静淡雅的风情。颜色的选择往往和地理环境有关,也和历史文化有关。闽南地区的建筑颜色绚丽多彩,不拘一格。寺庙和祠堂一般以红黑为主体,屋内柱子横梁竖梁等木头结构通常刷成红色,也有一些祠堂刷成黑色。在一些雕刻的图案上通常表现为绿色,在红黑的整体布局下显得十分突出。在这些雕刻的主要内容上也会采用涂上金色或者贴上金箔。在居民区的建筑,木头框架大多采用原色调,不施加彩色,这样使得整体外观朴素淡雅。在闽南地区的建筑中,房顶大多采用红色的瓦片,庙宇等地使用彩瓷作为屋顶装饰,在阳光下五彩缤纷,耀眼夺目。

5 巧夺天工的装饰

说到装饰往往与人们的劳动习惯有关。闽南地区靠海,海洋文化造就了他们炫耀斗富的性格。处于海边,与外界交流丰富,物品流通方便,明代以来海外贸易开始盛行,各种工匠技术开始成熟,累计到一定的财富后,开始在外在建筑雕饰上做文章。当时流行石雕,木雕以及在红砖上绘画等等。闽南地区盛产石材,质地均匀细腻的青石白石十分适合雕刻。其石雕文化历史悠久,从起初运用于石桥到后来运用于达官贵人家门口的石狮,慢慢的开始运用的建筑是石柱上龙型雕刻。雕刻技术也有明代的粗犷演变到清代的细腻。已经可以在大门,窗子座椅上了。最常见的就是在门上雕刻的双龙戏珠,梅兰竹菊等,无不表现了对于建筑美学的追求。在与外界進行文化交流时,闽南地区也引进了很多外国的雕刻放式,加上原有的雕刻技术,完成的作品真的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结语

我们不禁要感慨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那高超的动手能力。当时的他们没有大型机械,没有钉子,没有胶水等等,只是靠简单的穿插捆绑技术,就能够很好的让每个模块之间的受力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固定,完成了放在现在都很难完成的一些工程。例如伟大的故宫,屹立了那么多年依然换发光彩,只有几次修缮而已。我们现在的成就是建立在古人辛勤的劳动上的,很多设计理念都是从古人的作品中得到灵感,对于这样的文化,我们不应该继承和发扬吗?可以说古人在建筑上的造诣和素质远远大于我们。现在的很多工程开始过分依赖于机器或者被利益诱惑,产生了很多的豆腐渣工程。这些放在古代建筑上都是不存在的。对于古建筑我们要合理的运用与保护,才能将其价值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来雨静.闽南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与建筑装饰多元文化特征——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论文特辑(2017)[C].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17:6.

[2]郑慧铭.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及文化表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6.

[3]柳碧波.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的运用初探[D].北京工业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建筑风格闽南特点
中西方传统建筑风格的差异与交融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北魏和盛唐中原地区佛塔建筑风格的异同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闽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