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完句问题文献综述

2019-06-18郑玉杨

文教资料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

郑玉杨

摘    要: 现代汉语完句问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直至今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从完句的内容介绍、完句的成分分析、完句的语用解释、时体范畴的完句表达、名词性谓语的完句情况、不能成句的主谓短语等方面梳理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完句问题今后可以探讨的方向。

关键词: 现代汉語完句    文献综述    研究新方向

过去主流的观点认为,句子是前后都有停顿并带着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形式。甚至有些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成为句子,如黄伯荣、廖旭东的(《现代汉语》)。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对句子的理解是:词和词的配合,可以有组合关系,结果是词组,又可以有结合关系,结果是词结,独立的词结是句子。虽然文中提及了“独立”的概念,但没有解释“独立”是怎样一种情况,在给例句时,都用“山高”“水深”“人来”“客去”作为句子解释。尽管吕先生的这一表达,可能是受到文言的影响,但与我们实际理解的句子不同,吕先生既然说到了“独立”,但这几个例句的使用状况却很难表现出“独立”的特征(除了在对举的语境中)。大多数语法书回答了什么是句子,却没有回答句子是什么的问题。因此,对句子是什么问题的探讨促使完句问题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方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王艾录(1990)、贺阳(1994)、孔令达(1994)、黄南松(1994)、竟成(1996)、金廷恩(1999a、1999b)、刘顺(2001)、殷志平(2002)、郭艳成(2003)、胡建华、石定栩(2005)、李泉(2006)等积极探讨完句问题的方方面面,对句子的自足给出了看法。综合看,完句问题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完句成分的认识、完句成分的界定、某一范畴对完句作用的解释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语法学界提出了汉语完句问题,九十年代是完句问题充分讨论的时期,就目前的文献看,汉语完句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完句问题的认识

短语要具备哪些成分才能成为句子呢?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才是句子呢?王艾录(1990)对有关句子成立的问题从三个平面角度加以叙述,王文认为句子是由语法、语义和语用三方面的标准共同规定的,语法标准要求句子结构合理,语义标准要求句子意思完整,成分之间的意义关系符合逻辑事理;语用标准要求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独立完成交际使命[1]。这篇文章理清前人对于句子是什么的问题,认为前人并未区分静态句子和动态句子。研究者自造的句子,并未将三个平面的概念引入句子的界定中,还指出前人对唯实词的成句成分观念的认识错误,指出层次分析只是对词组的分析,不能完成对句子分析的全部任务。王文赞同高明凯先生对句子所下的定义,汉语句子应该是“可能让听话人听得懂而且觉得满意的一个最小的语言结构单位”,并且解释“听得懂”即满足了语义要求,“觉得满意”符合语用要求。这些为汉语成句问题研究拉开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序幕。

金廷恩(1999a)在解释什么是完句问题时,也赞同以三个平面为基础,可从两方面看:一是完整的句子,就是满足句法、语义、语用上的语法规则,而且能够自足的最起码的句子;第二,完成句子,或者是句子完成,指把词语组合起来使之成为自足的句子[2]。探讨完句就是从基本的动核结构“句干”,为了组成能自足、能成立的合格句子,必须具备的一些成分。

二、对完句成分的认识

贺阳(1994)指出要讨论完句问题首先要区分语境句和独立句,其次还有区分陈述句与非陈述句。将重点讨论论元齐全的主谓结构在不依赖情景语境的条件下,自主充当陈述性始发句的结构条件。归纳了五类主谓结构作为考察的基本范式,分别是(1)名+性质形容词;(2)名+一价动词;(3)名+二价动词+名宾;(4)名+三价动词+名宾+名宾;(5)名处+动+名[3]。以这五类基本格式为基础,确立完句成分的识别依据。将完句范畴概括为九类:语气、否定、情态、意愿、时体、趋向、情状、程度、数量等。

孔令达(1994)认为一个主谓结构能否自足主要取决于谓语的构造,同主语关系不大[4]。该文选择了六种基本非自足格式,即“主语+光杆动词”“主语+简单的形容词”“主语+动词+简单的宾语”“主语+动词+了+简单宾语”“主语+动+补语”“主语+动+了+补语”。这六种格式转化成自足句时,大致受到11种语言形式的影响,这11种语言形式大都围绕动词展开:(1)动词前加发生次数多的词语;(2)加未来的时间词;(3)加事情在前不久发生的词语或者很早以前就发生的词语;(4)加动态助词;(5)加句末语气词“了”;(6)加程度副词;(7)加介词词组;(8)加表物量的词语;(9)加表时量的伪定语;(10)在主语前加表示事件发生时间的词语“当……”;(11)动词前加表示动作的方式、情状的词语。并将这些语言形式归结为三类:状语、定语和虚词。孔文描写细腻,着重强调动词的附加成分是使句子自足的主要形式,但这篇文章讨论的范围有限。文中提及虚词在层次分析的角度没有划归句子成分,但是在句子表达中又是新信息的承载者,以此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对句子分析的局限,这一看法与王艾录(1990)相同。

黄南松(1994)着重描写静态的主谓短语(名+形/名+动),即肯定性、陈述性的“名+形”主谓短语和谓词论元齐全(且施事在前、受事在后)的“名+动”主谓短语,考察出这些主谓句要自足成句,应该具有程度成分、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语气成分、谓语动词后加上“了1、着、过”、谓语结构后加上“了2,……来了,……去了”、谓语动词前加时间词、谓语结构后再加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谓词结构,并概括为程度、功能语气和时体三类语法范畴[5]。该文说明句子完句一般要具备时体范畴或功能语气范畴,甚至数量范畴、趋向范畴或情状范畴,形容词谓语句则一般要具备程度范畴。

金廷恩(1999b)提出完句成分的层级性,认为完句成分可以分成两类:必有完句成分和可有完句成分。认为指称和语调是必有的完句成分。可有的完句成分又分成两类:一类是客观成分,包括体成分和情景成分(表示空间成分、表原因成分、表方式成分、表时间成分、表工具成分);另一类是主观因素的成分,包括情态成分(包括可能、会、应该、可以、要、能)和语气词(了、的)。金文的分析,提出了完句成分的层级性,很有见地。

李泉(2006)从句子成分的角度分析出11类具有完句作用的词语类别(助词、副词、量词、代词、助动词、关联词、数量词、介词、方位词与方位短语、补语、状语),这其中有词语层面的,有复句层面的,还有句子成分上的[6]。完句成分所表达的语法范畴有十类:(1)时体范畴;(2)语气范畴;(3)程度范畴;(4)数量范畴;(5)方所范畴;(6)情态范畴;(7)趋向范畴;(8)结果范畴;(9)指代范畴;(10)关联范畴。李文中提及完句手段,包括重叠、重动、变序、加词、换词、删词、加后续句等。“完句”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意义上还不完整,才有必要寻找形式上的缺损,并通过弥补这种不足实现语义上的完整,完句成分和完句手段的使用,就是为了使信息足量,使结构和谐,这是完句范畴存在的根本动因。

三、从语用的角度对完句问题的解释

郭艳成(2003)认为语句的组织先由语义单元按一定的配比关系组合为语义关联框架(句干),在语义关联框架上加上相应的语形标志(必现完句成分),在语用结构规则(可现完句成分)的调节下,形成为现实中使用的句子[7]。在语境“完句背景”作用下,完句成分(手段)有可有和必有之分。可有完句成分在句子中常常是语义重心,和外在的句法重心可能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这些语义重心在句法上大多属于附属成分,可分别归类于谓语塊、句尾块。当结构完备的句子在语境影响下出现省略的时候,常常是句首块、谓语块、句尾块的整“块”消失,即完句成分和相应的组块核心实现共进退,二者一般不会出现分离的情况。如:火车[来了]。(提醒越过铁轨的人),语境中是将“来了”省略掉。郭文分析了语境对句子完句的影响,将句调的完句作用总结成:祈使(感叹(疑问(陈述。最后该文将言语行为分成:述事句和施事句。述事句与陈述语气相配合使用,施事句则与疑问、祈使、感叹语气相配合使用。述事句与客观的时态、量度等完句范畴使用对基本的语义框架进行信息上的填充。施事句就与主观性的完句范畴,如能愿、猜度等于非陈述语气共现,以准确表达言语发出者的主观意愿。

此外,司红霞(1999)认为完句成分是一些句子的有形成分,它属于语用现象中可以通过句法的形式化说明的那一小部分[8]。该文认为语用手段(完句成分)之所以能够使抽象的形式变成具体可说的句子,是因为这些成分具有以下功能:(1)表述性功能,(2)判断功能,(3)度量功能。

四、时体范畴的完句表达

时体作为完句范畴是各家的共识,但单就这个范畴的专论并不多。竟成(1996)把完句的必要条件全部归结为时间因素,明确不表达时间概念的句子是不能自足的[9]。非陈述句中,疑问、反问、祈使和感叹这些语气,可以使非自主句变成自足句,因为特定语气,使说话的时刻得到一个时界。对于陈述句,提出区分“泛时式”和“限时式”两种格式。泛时式并不是不表示时间概念,只是时间轴上的时界是开放的,称之为“状态情状”;限时式的句子,必须用各种手段表示时界,如:句尾“过”“了”、时间词语、连动或兼语句、关联词的标记作用、对照句式、否定句、数量词语、情状和方式状语、应答句。该文总结了一个模式,短语通过时间因素的介入,找到参照点形成时界,就能明确形成一个自足的句子。

金廷恩(1999b)探讨“体”标志与5种情状句的完句情况,有些情状句中的“体”标志不能单独起完句作用,这是由于与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联。在持续情状句中,只有情感类心理动词与体标志“着1”使用时,才具有完句意义。状态动词可以以“着1”作为完句成分,但是需加上其他辅助成分“呢”。活动情状有动态、持续的语义特征,与完句成分“着、起来、下去”不能单独完句,需要加上其他辅助成分。完结情状句以动态助词“了”“过”作为完句成分,值得注意的是动词后的“了”表示动作的完成并不是表示事件的完成,又具有“延续”的语义特征,故“了”也不能单独完句,同样需要跟上其他限制其动作范围的成分。达成情状句具有完成的语义特征,用动态助词“了”可以完句,或以一些补语完句[10]。该文已经注意完句成分的层级性问题,大部分情状句加上体标记之后依然没有办法形成自足的句子,还须加上辅助成分,这其实就是完句成分的层级性的体现。

五、以名词性谓语来考察句子自足的情况

刘顺(2001)的着力点在名词谓语句,另辟蹊径地丰富完句问题的研究。该文对句子中的NP1和NP2进行详细的分类描述,介绍不同语义的NP1与NP2影响句子自足的语言形式。(1)NP1为表时间的成分时,NP2通常表示日期、节令、天气的句子是,“了”是表陈述语气名词谓语句的必有成分,是影响自足的语言形式;(2)当NP1表示处所或方位,NP2表示地名或事物时,名词前作定语的数量短语是影响自足的语言形式;(3)NP1是指人名词,NP2一般表示人的名字、职务、籍贯等,制约这类成句的因素是NP2前的定语;(4)NP1是表人的词语,NP2是表示亲属关系或称谓的词语,影响自足的还是NP2前的定语;(5)由状态形容词充当定语的NP2中,定语后面的助词“的”是影响句子自足的语言形式[11]。

六、不能成句的主谓短语的研究

殷志平(2002)讨论了六种即使加上完句成分也不能独立成句的格式:(1)光杆普通名词+光杆动词+光杆普通名词;(2)一价名词+形容词/动词;(3)“V的”短语+动词;4)数量短语+动词性成分;(5)主宾同形的“是”字格式;(6)不成词语素充当某一成分或省略某一成分的主谓短语。突破句法规则构造的主谓短语(如省略句法成分、不成词语素单用等)具有黏着性,不能独立成句,语用上不具备表述性。表述性对主语而言是指称,对谓语而言是陈述。陈述实际上就是时间性问题,只有带上时间因素的谓语才具有陈述性。句子的表述性不仅与谓语有关,而且与主语有关[12]。这一点比起孔令达(1994)的看法更广阔。没有一件事件可以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之外发生,指明事件时间的是谓语,指明事件空间的是主语。不存在只有指称没有陈述的句子,也不存在只有陈述没有指称的句子,不存在只有陈述没有指称的句子。

此外,胡建华、石定栩(2005)年从生成语法的角度论证了汉语同英语在完句的句法要求方面是一致的,即句子要投射成IP/CP,名词性成分要投射成DP,从而使其变成在概念——意向界面可以解读的成分,汉语中某种句法要求往往可以用几种语言手段来满足[13]。刘丽莲(2011)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对完句做出解释,根据Langacker的理论,每个言语事件都涉及背景设置,句子是通过时态、情态和体态等成分设置背景的,所有句子都要有一个参照点,背景设置的作用就是建立起这个参照点,只有通过设置背景建立起了参照点,句子才具有表述性和指称性,才能与现实世界发生联系,才能完句,才能解读[14]。

综合前人的研究,汉语完句问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主要体现在完句成分的划分与归纳上,虽然各家对完句成分划分的种类并未达成一致的看法(有的分成9类,有的则分成10类,有的又有11类),总体上各家都同意汉语时体、数量、程度等基本范畴的完句作用。各家的讨论虽对完句成分的句法表现,语义功能做出的基本勾勒,可对完句成分的形式还缺乏系统的阐述和解释,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均属于各家的自说自话。如何将完句成分统一到理论的高度,还待更深层次的研究。就完句成分的层级性这一问题,虽然有文章提及,但并未解释完句成分的层级是怎样的一种层级系统,没有对如何划分层级、影响完句成分层级的因素等进行阐释。

从语用角度探讨完句问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的开创,正是由于是新的尝试,依然没能将问题更深入的探讨,有隔靴搔痒之感,如就语用影响的归纳只是粗浅地分成两种,正如郭艳成(2003)所说,语用的可形式化程度比较弱,故而缺乏更深入的归纳,这可以成为研究的努力的方向。句子已经进入表达范畴,若将表达范畴做穷尽的描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句问题的讨论,就能作为完句问题研究的新方向。此外,认知语法学方向的探讨也才刚刚开始,入场理论的介绍也许能够为完句研究开阔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王艾录.汉语成句标准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80-84.

[2]金廷恩.汉语完句成分说略[J].汉语学习,1999a(6):9-14.

[3]贺阳.汉语完句成分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4):26-38.

[4]孔令达.影响汉语句子自足的语言形式[J].中国语文,1994(6):434-440.

[5]黄南松.试论短语自主成句所应具备的若干语法范畴[J].中国语文,1994(6):441-447.

[6]李泉.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J].语言文字应用,2006(1):56-63.

[7]郭艳成.现代汉语完句的语用解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3):148-153.

[8]司红霞.完句成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汉语学习,2003(5):63-68.

[9]竟成.汉语的成句过程和时间概念的表述[J].语文研究,1996(1):1-5.

[10]金廷恩.“体”成分的完句作用考察[J].汉语学习,1999b(2):30-34.

[11]劉顺.影响名词谓语句自足的语言形式[J].汉语学习,2001(5):18-22.

[12]殷志平.不能成句的主谓短语[J].汉语学习,2002(6):19-24.

[13]胡建华,石定栩.完句条件与指称特征的允准[J].Linguistic Sciences,2005,4(5):42-49.

[14]刘丽莲.从背景设置看完句条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
基于WOS数据库的近十年教育游戏文献分析
独立董事辞职决策的原因和后果:文献综述
汉语转折范畴文献综述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