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侨领戴宗汉先生的中国情怀
2019-06-18蒋六芽
蒋六芽
我在广州工作十四年了,搬了六次家。最近三年搬到现住地保安前街居住。这一带华侨房多,多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几乎每户独门独院,都有一段与华侨相关的故事。
我的房东戴哥家房子,是他爷爷戴宗汉先生建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戴哥小时候在此长大,曾在铁一中念过书。由于他爷爷在秘鲁创造了一番事业,他为帮爷爷打理事业,移民秘鲁。提起爷爷的故事,他如数家珍,记忆的闸门如潮水般打开……
童年苦难
戴宗汉先生于1902年9月18日出生在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高增村贫苦的农民家庭。那时家里只有破柴房一间,沙地一块,瘦田一亩。他父亲种田外,还常去捕鱼,维持一家人生计。不幸的是,戴宗汉先生6岁时母亲去世,6个兄弟姐妹也在贫困交迫中死去3个。戴宗汉先生6岁就随父做农活,10岁读书,两年后辍学。1918年,年仅16岁的他带上一张旧毛毯,几件衣服,搭上日本货船远赴秘鲁,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出国谋生
刚到秘鲁,戴宗汉身无分文,举目无亲,语言不通,生活极为困难。开始两年在一杂货店打工,只赚得相当于16元价值的一套旧衣服和鞋子。老板不供给饭菜,常用开水就面包当一餐,生活无保障,饿一餐饱一餐,度日如年。不久他到一蔬菜种植园做工人。每天从早忙到晚,自己的衣服常泡在河边,没有时间去洗。
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后,手头有点积蓄的他,开始自己经营小生意。最初经营的是一间肉店。由于不懂西班牙语言和文字,连单据看不懂,只好请一位西班牙语教师做老师,学做生意用的秘鲁基本语言和文字。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他慢慢懂得一些简单交流的语言和知识,为他经营生意打下了基础。从1926年到1942年,经营商业由小到大,稳步发展。他先后经营过肉店,菜店,杂货店等,无论做何种生意,他都恪守勤俭刻苦、诚信守信和乐于助人的原则。不仅与他人合作的股东都很满意,而且赢得广大顾客的信赖。
荣获农业功勋章
旅居秘鲁数十年后,戴宗汉从40年代开始由商业转向农业生产。他先是在秘鲁沿海北部的古担邦经营面积达1000公顷之广的农场。这里是干旱地区,终年缺水,种植难有好收成。当地农场的地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引水灌溉很困难。若把土地夷平,工程太大。即使倾家荡产也做不到,唯有根据地形,开辟成大面积层层叠叠的梯田。他开动脑筋,发挥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将农田划分成几个大面积的平面。每层梯田高低相差很少,免去庞大的推土工程。他自创出平面弯形引水法,用自流方式灌溉。修建梯田即是弯曲引水法。驾驶拖拉机回来时,他大汗淋漓,很辛苦。他很顽强地坚持做,直到成功。他用自创的这个方法,解决了水源缺少的问题。不只造福自己,邻近地区的农田也受惠。他将这个技术推广给其他农庄,解决了北部农田缺水的难题。
除科学灌田外,他还试用秧田种植。在巴加米玉省的试验,使该省在短期内大米生产翻一番。后来他将这个经验推广到南巴益忌省。秘鲁沿海北部成为全国第一个大米产区。接着,他率先响应秘鲁政府关于开发森林区的号召,向大片荒山漠岭进发。修桥筑路,打通对外交通,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办几个大农场,并获得水稻种植成功,使荒漠变成了产粮区,他的农场也成为全国水稻生产技术的样板。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森林区很快就得到了开发。大米年产由原来1万多吨跃为年产七八万吨。
在发展秘鲁农业生产中,除了艰苦拓荒外,他还在技术上改造农业。他积极培育良种、改良秧田,实行疏播育秧;他带头第一个使用农业机械,实行耕作机械化;他在南巴益忌省兴办农场时,首创现代化磨房,加工粮食和饲料;建起仓库,贮存粮食,避免当地气候闷热粮食易霉变的损失,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率先在南巴益忌省农场用米糠发展养猪业。革新养猪方法,采用先进和专门的管理技术,使生猪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首位,成为秘鲁第一个养猪中心。
他为秘鲁农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68年秘鲁政府决定向他授予“农业功臣勋章”。以往秘鲁的大米主要进口,只有富贵人家才吃得起。一般秘鲁人以马铃薯和粟米为主。由于华人大规模种植水稻,令大米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秘鲁人的主食。
乐善好施
在秘鲁农业上取得重大成绩后,他又在秘鲁办起碾米厂、渔粉厂、运输公司、旅店、建造楼宇、开办商业电台等,还在邻国厄瓜多尔发展农业并办起颇具规模的海虾养殖场。他却没有利用这些优越的条件去为自己追求过多的享受,而是时刻不忘为社会造福。他总是急人之所难,关心和同情生活困难的人们,常常不吝帮助。义务传授农业生产技术,指导耕作,借贷款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时时解囊资助无依无靠的老华侨,帮助其返回祖国安度晚年。戴宗汉先生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捐款兴办中学,捐赠医疗设备给秘鲁国立医院,为秘鲁癌病研究中心每月捐资1万元秘币的研究费用。1970年秘鲁华拉斯发生大地震,他捐资103万秘鲁币救济灾区,不顾年近古稀的高龄,亲自驾车运大米,白糖等物质前往灾区,灾区人民深受感动。
我是一个中国人
戴宗汉先生虽然少年时代漂洋过海,在太平洋彼岸的秘鲁侨居了70多年。但他从未忘记自己是炎黄的子孙,不管走到那里,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都直言不讳:“我是一个中国人!”他从内心到行动,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建设的关心。
他在秘鲁首都利马市创办了商业电台和期刊《东方之音》,向华侨宣传祖国经济建设的信息,还办起东方旅店,热情接待来自祖国的亲人。
他是华侨华人拥戴的侨领,历任秘鲁华侨联合机构通惠总局的主席、顾问等职。他常常通过通惠总局,开展各项关心祖国的活动。每当祖国的国庆节,通惠总局总是举办中国文化周,开展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活动。他十分关心和支持祖国的体育事业。如1982年中国女子排球队远赴秘鲁参加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排赛时,他和女儿戴壁媛正在广州探亲。为了使中国女排在秘鲁比赛中发挥出好的技能并取得胜利,他吩咐女儿马上速返秘鲁,安排好女排的食宿。比赛期间,他还通过通惠总局组织了啦啦队,为中国女排助威,在比赛场上高喊:“为了祖国的荣誉,为祖国争光!中国女排加油”的口号。比赛场上声浪高潮叠起,中国女排姑娘们深受鼓舞。教练袁伟民在女排勇摘桂冠后,满怀深情地说:“女排夺冠,与华侨的支持、鼓励分不开的。”他特别提到戴宗汉先生一家对女排的支持。
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早在1964年,戴宗汉先生就捐资20万元给家乡高增村兴建同文中学(即现在广州市七十三中学)。随后又与家人多次捐款给暨南大学、高增小学、人和小学、广州市七十三中学等,用于购买教学、科研设备、扩建、改造校园等,为家乡培育有文化的一代新人,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还有多笔捐款用于广州多处的修路、医院、少年宫等。
为了改善家乡人民的就医条件,1988年戴宗汉先生捐资270万港元兴建人和华侨医院(区中医医院),解决了当地百姓看病难问题,方便人们就医。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1989年6月27日戴宗汉先生在广州病逝。
戴宗汉先生是个艰苦的创业者,一生都以节俭朴素为生活准则,平常穿唐装衫和布鞋,吃得很简单,早餐是几块涂牛油的饼干和一杯茶,午餐粗菜淡饭。回国探亲或办事时,常常乘坐公共汽车。有一次因车上人多拥挤,被碰伤了筋骨住院治疗。他一直以节俭朴素的美德教育子女,要他们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虽然戴宗汉先生与世长辞了,但他爱国爱家乡的思想,热情支持祖国和家乡各项公益事业行为的精神,將永远为人们所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