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湾区科创中心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2019-06-18工信部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19年5期
关键词:湾区大湾粤港澳

工信部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

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世界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做法呈现出不同模式,借鉴其经验,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着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培育产业创新链条,打造产业创新生态。

近期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是中央立足国家发展全局和粤港澳发展基础、现实与未来做出的战略部署。

世界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模式

紐约湾区的“政府+资本”推进模式。纽约湾区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突出作用,特别是在建设科技园、加强要素保障、强化政策支持等方面。同时,纽约湾区的金融资本优势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资本”构成了纽约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典型模式。具体表现为:一是政府投资建设科技园区培育科技企业。纽约市政府实施“应用科学计划”,建成全美首个政府投资规划的大学园“康奈尔科技园”,以此为载体,积极引进知名大学,投资20亿美元建设大学园区和初创企业孵化器,培育科技企业。二是政府强化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为企业创新服务。为鼓励科技创新,纽约市政府免费向应用科学和工程学院的大学提供土地,投资1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纽约市政府颁布“纽约人才草案”,帮助企业招揽信息、工程人才,针对医疗、环保核心领域,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三是政府联合金融资本实施融资担保强化资金保障。纽约市政府联合华尔街金融资本、风投公司等,实施“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计划”,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设立“纽约创业投资基金”,强化对创业企业的支持。成立纽约战略投资集团,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解决方案。四是政府主动减税降费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湾区政府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实施房地产税特别减征5年计划、曼哈顿能源计划,免除商业房租税,开展企业电费优惠,分年度实施梯次减税和优惠。实施“创业纽约计划”,100%减免新创企业税收。

旧金山湾区的“大学+政府”推进模式。旧金山湾区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为湾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参与科技园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产业化,形成了“大学+政府”的典型模式。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校参与科技创新园建设。斯坦福大学在校内创建斯坦福研究园,吸引科技企业聚集,加速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理想的平台和空间。二是高校为企业创新提供人才。斯坦福大学最为典型,其毕业生创建了惠普、苹果、雅虎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产值约占湾区总产值的50%~60%。三是高校提供技术支撑并主动产业化。1970年,斯坦福大学成立技术授权办公室(OTL),负责管理斯坦福的知识产权资产,统一为学校内的各项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并把这些专利授权给工业企业,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四是政府支持高校和实验室,利用政府采购等政策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和新产品应用。政府重点支持研究型大学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强化资金投入鼓励科技研发。通过政府采购加快新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如采购集成电路、计算机最新产品等。

东京湾区的“第三方机构+企业”推进模式。东京湾区成立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简称JST),加大科研项目资金投入,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企业坚持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并重,给予人才充分的研究自由,形成了“第三方机构+企业”的典型模式。具体表现为:一是JST持续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JST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向政府重点培育的战略性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资助团队1.5亿~5亿日元(约合907万~3023万元人民币),也直接资助企业研究人员,资助人均3000~4000万日元(约合18万~24万元 人民币),受益者中已有4位诺贝尔奖得主。二是JST建专利数据库促进成果产业化。JST将其支持的项目录入超大型数据库内,让缺少研发能力的企业在数据库中寻找专利,在科研成果与产业化应用之间架起桥梁。三是企业给予人才充分的研究空间。日本的基础科研多集中在企业,企业给予科研人员充分的自由,大企业的技术研发方向十分广泛,科研人员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开展研究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

借鉴三大世界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做法和经验,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现实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都承担着重要作用。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企业。例如,纽约湾区积极建设初创企业孵化器,帮助企业招纳人才,并出台减税、减租等一系列优惠举措,充分激发企业活力;东京湾区给予企业科研人员研发空间,按照兴趣开展研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建议政府强化面向企业的服务意识,给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权,鼓励企业创新,为企业创新塑造良好环境。

加快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构建面向全球的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一环。比如,在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计划最早建设的五家中心中,就有节能减排创新中心和化工过程强化创新中心两家位于纽约湾区,有效弥补了关键共性技术供给的缺失,成为协同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议要注重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基地、产业创新中心等的优化布局,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提升全球影响力。

积极培育产业创新链条。一般来说,重大关键技术、产品的创新都要经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破解创新“瓶颈”的关键在于理顺创新链条。三大世界湾区都特别重视产业创新链的培育。比如,东京湾区依托JST将科研成果建成数据库,并提供给缺少研发能力的企业;旧金山湾区的斯坦福大学成立技术授权办公室(OTL),统一管理科研专利,并授权给工业企业。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也要不断完善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

着力打造产业创新生态。要让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创新生态是关键。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关键在政府。例如,纽约湾区针对医疗、环保等核心领域,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实施曼哈顿能源计划、免除商业房租税、开展企业电费优惠等举措,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议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通过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提供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持续优化大湾区的创新生态。

猜你喜欢

湾区大湾粤港澳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湾区争雄
融入大湾区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大湾区提速
新机遇,新飞越
“大湾区人”是机遇,莫再错失(当事者说)
硅谷精英的生活,实在太村儿了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视阈下温州湾区的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