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2019-06-18周慧迪龚玲杨芩
周慧迪 龚玲 杨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
冠心病(C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的缺血性心脏病[1]。研究表明冠心病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且老年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合并症,增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营养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大[3]。健康管理模式是指对个体、群体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检测、评估及干预,同时有效组织、协调及利用卫生条件,以调动个体与整体社会的积极性,使有限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健康效益[4]。本文采取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有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男38例,女14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75±4.1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2±1.01)年;体质量指数BMI范围24.00~30.00 kg/m2,平均BMI(27.43±2.46) kg/m2。观察组男40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52±4.66)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72±1.51)年;体质量指数BMI范围24.00~39.00 kg/m2,平均BMI(26.87±2.12) kg/m2。纳入标准:患者年龄60~80岁;患者确诊为急性冠心病患者且住院行搭桥手术或支架手术治疗;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合并症;患者无肿瘤史;定期接受期营养指导;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协会通过。排除标准:年龄>80岁、<60岁;患者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非缺血性心血管源性胸痛;治疗期间依旧抽烟者;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扩大、心包炎、肺栓塞患者;肺炎、胸膜炎、气胸患者;有消化道溃疡、胰腺炎胆道疾病、食管痉挛患者;有肋骨软骨炎或颈椎神经根病变患者;脑卒中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肝功能障碍、慢性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风湿性免疫疾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管理模式护理,管理人员明确,建立电子版健康档案,方法如下:(1)疾病健康教育:向患者发放《冠心病健康手册》以及指导患者及其家人使用“冠心病管家”、“丁香园”等APP,以多途径了解冠心病种类、临床症状、饮食以及运动指导、治疗方案、用药原则,心绞痛、心肌梗死紧急处理方法以及心搏骤停的急救措施,与患者约定院外随访方案。(2)饮食干预:病人住院期间的饮食需清淡为宜,减少胆固醇食物摄入,可增加蔬菜与水果的摄入;饭后适当运动。(3)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给予及时心理疏导;调动患者社交圈,叮嘱患者家属或朋友多与患者沟通、多陪伴患者,消除患者孤独心理;(4)用药知识: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用药知识宣讲,指导病人认识与了解药物,掌握用药剂量及服用时间、药物服用方法以及出院后药物保管、辨别药物能否使用方法指导;督促按时吃药;若有有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的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治疗。(5)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及诊断标准 参考《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5]中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SA)诊断标准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健康知识认知、患者依从率、营养状态评分、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低密度脂蛋白(LDL)、体质量指数(BMI)、心脏不良事件。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取血清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LDL采用直接法检测,ALb采用溴甲酚绿法,双缩脲法测定TP。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精简法(MNA-SF)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评估,MNA-SF总分记14分,营养正常:≥11分;营养不良:<11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知识认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护理后相关知识认知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n(%),n=52]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服药依从43例(82.70%),饮食健康依从50例(96.15%),生活行为依从42例(80.77%),体育锻炼依从49例(94.23%);对照组服药依从26例(50.00%),饮食健康依从30例(57.69%),生活行为依从28例(53.85%),体育锻炼依从36例(69.23%)。观察组患者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态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各指标干预后与干预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及体质量指数(BMI)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且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况恢复正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态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2.4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比较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0例,心力衰竭2例(3.85%),室性心律失常1例(1.92%),心源性休克2例(3.85%),心源性猝死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9.62%;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2例(3.85%),心力衰竭9例(17.31%),室性心律失常3例(5.77%),心源性休克3例(5.77%),心源性猝死2例(3.85%),不良事件发生率32.69%。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或心前区不适症状日间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夜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进行治疗时的依从性与正确服药知识较差;患者的家人对冠心病预防及控制知识也较为薄弱,使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控制结果不理想[6]。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对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健康知识、饮食运动及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为冠心病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观。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健康管理模式不仅用传统的疾病宣讲方式向,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产物APP增加患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从而使患者积极主动地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健康保健知识等,进而增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护理后TP、ALb、BMI及MNA-SF评分均恢复到正常范围,虽然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各项指标比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仍在正常范围的边界值波动,结果表明健康管理模式可以通过饮食干预及健康运动,改善患者生活不良习惯与积极主动锻炼,从而使患者的营养状态的到改善。
本文结果也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LDL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干预后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健康管理模式是通过疾病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心理干预及用药知识为患者建立积极健康心态、健全疾病调控及规范用药知识、改善生活方式等,减少热量和胆固醇过量摄入,从而降低机体LDL水平,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从而使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
综上所述,健康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增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晓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积极主动锻炼身体,使自身营养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从而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控制病情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