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的思考

2019-06-18顾希俊周雁潭郭丽君

浙江水利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平原防洪科创

顾希俊,周雁潭,吴 益,郭丽君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

1 问题的提出

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补齐科技创新第一“短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区域内规划建设铁路西站枢纽等重要基础设施和阿里巴巴、香港大学浙江科技研究院等众多企事业单位。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位于杭州江北主城区西部,涉及临安、余杭和西湖3个区,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总面积约224.00 km2。

科创大走廊是杭州市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最突出区域。西部苕溪水系区域未能形成全面抗御200 a一遇洪水的防洪屏障,东部运河水系区域处于洪涝过渡带、地势低洼,上承西部山洪、下受杭嘉湖平原河网高水位顶托,现状通过东排运河入钱塘江、北排杭嘉湖平原入太湖,排水路径长下泄不畅;城市化快速推进中,地面硬化明显增加,区域调蓄能力降低。为保障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系统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尤为重要。科创大走廊在苕溪运河流域位置见图1。

图1 科创大走廊在苕溪运河流域位置示意图

2 防洪排涝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防洪排涝治理现状

区域西部属东苕溪水系,东部属运河水系。结合水系和行政区划,科创大走廊范围分为东部平原片和东苕溪片。现状防洪工程布局见图2。

图2 现状防洪工程布局图

2.1.1 东苕溪片现状

东苕溪片流域上游南苕溪有里畈水库、青山水库,中苕溪有水涛庄水库等流域性防洪工程发挥防洪作用;下有南湖滞洪区、永建非常滞洪区发挥蓄滞洪水的作用;科创大走廊内河道两岸则有临安城防(全长31.79 km,除青山水库回水防洪堤1.85 km堤防为20 a一遇设计、50 a一遇不漫顶外,其余堤段防洪标准为50 a一遇)、南苕溪青山片堤防(长约14.58 km,设防标准为20 a一遇)、南苕溪余杭片堤防(长约7.06 km,设防标准为20 a一遇)、中苕溪横畈段城防(长约4.12 km,设防标准为20 a一遇)等工程发挥阻挡外江洪水的作用。

2.1.2 东部平原片现状

东部平原片的防洪格局为西北由西险大塘和南湖东围堤防御苕溪洪水,东南由钱塘江海塘防御钱塘江洪水,北侧和东侧与杭嘉湖平原水系开敞式连通。

西险大塘起自余杭区南湖分洪闸,经余杭、瓶窑、安溪、獐山至湖州德清大闸止,是杭州城市防洪和杭嘉湖平原的安全屏障。西险大塘目前为100 a一遇的2级堤防。南湖东围堤自石门桥新分洪闸北端至中泰乡蔡家山止,全长5.90 km,东围堤100 a一遇洪水标准,现状堤顶宽5.00 m。

科创大走廊东部平原片由于地势低洼、受杭嘉湖平原高水位的顶托,骨干河道规模小,一般河道局部存在卡口,整体排水效果不理想,积涝情况较为严重,积涝历时也较长。五常街道(闲林港余杭塘河口)、梦想小镇(闲林港余杭塘河口)、云谷小镇(余杭塘河九曲港口)等重点建设区块未达到50 a一遇排涝标准。现状工况各重现期最高水位及持续时间见表1。

表1 现状工况各重现期最高水位及持续时间表

考虑到区域大部分建成区块地面高程在4.10 m以上,按照GB 50014 — 2006《室外排水规范》雨水管顶高程的覆土深度最小0.60 m的要求,为保障区域排水安全,本次代表断面高水位以3.50 m计。

2.2 存在问题分析

2.2.1 防洪能力仍有不足,防洪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多年来,苕溪流域防洪治理贯彻“上蓄、中滞、下泄”的防洪治理原则,上游建水库蓄水拦洪;中游开辟分洪、滞洪区;中下游疏通拓浚河道,加固加高堤防,提高河道安全泄量等工程。

流域的防洪治理工程显著改善了地区防洪除涝条件,提高区域防洪能力。但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于社会发展对防洪的需求,防洪工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东部平原片西险大塘防洪标准为100 a一遇,堤顶高程已达到100 a一遇,但结构单薄,存在工程安全隐患,不满足1级堤防标准。东苕溪片的官塘堰 — 青山湖回水堤局部堤段未达到50 a一遇的设防标准;青山湖科技城片东航大桥上游局部堤段未达到20 a一遇设计、50 a一遇不漫顶的设防标准。

2.2.2 东部平原片排水不畅,区域调蓄能力降低

东部平原片处于洪涝过渡带、地势低洼,上承西部山洪、下受高水位顶托。上游沿山河、上埠河小流域除闲林水库16.90 km2得到有效控制,尚有87.30 km2的山区洪水仍未受控制,源短流急,直接进入城西平原河网,造成平原水位猛涨。下游受杭嘉湖平原高水位顶托,成为易涝区。区域内余杭塘河、闲林港、五常港、九曲港等骨干排水河道规模不足。部分河道存有卡口,骨干排水通道不够快速有效。

随着杭州都市圈“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的快速建设,余杭区仓前、五常、闲林等街道被纳入城市建成区范围,科创大走廊现状建设用地84.00 km2,近期将达到107.20 km2,远期将达到119.00 km2。五常湿地、和睦湿地被占用,大量农田以及鱼塘水面变成了小区、道路、产业园区,地面高程由2.00 ~ 4.00 m增高至4.00 ~ 5.00 m,调蓄功能大大降低。

3 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完善区域防洪体系的需要。城西科创大走廊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东苕溪片青山水库上游临安城市防御洪水能力提升至50 a一遇、青山水库下游 — 南湖防御洪水的能力达到20 a一遇、东部平原片防御洪水的能力达到200 a一遇的防洪预期目标,需要进一步提高东部平原片、临安城市等片区的防洪能力。

(2)提高东部平原排水能力的需要。东部平原片上承山洪、下受顶托、水域萎缩、区内调蓄能力降低、排涝条件恶化、流域水文形势严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至50 a一遇的预期目标。

(3)强化水利管理体系的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区域防洪排涝保障设施,严格控制水域面积、保障湿地及滞洪区的蓄洪功能,加强水利管理能力,可以提高区域的聚集效益和辐射能力,也是实现区域现代化的大战略。

4 防洪排涝对策分析

4.1 东苕溪片防洪对策

东苕溪片防洪遵循“上蓄、高挡、中滞”的总体思路,通过里畈水库加固扩容、青山湖综合治理保护等工程建设形成“上游拦蓄、强固大塘、洪水中滞”的总体格局。

4.1.1 里畈水库加固扩容工程

里畈水库坝高增加约30.00 m,防洪库容增加至约2 000万m3,兴利库容增加至约3 700万m3。在南苕溪遭遇50 a一遇洪水时,里畈水库将上游洪水拦蓄在水库里,实现错峰下泄,同时减少南苕溪入青山水库的洪峰及洪量,能显著提升水库直接保护范围内的临安市城区及沿溪两岸的防洪能力至50 a一遇。通过与青山水库的联合调度,可减小青山水库下泄洪峰流量。

4.1.2 青山湖综合治理保护工程—库区整治项目

主要包括水域调整和岸线整治,以满足青山湖科技城建设用地要求和明确青山水库管理范围。拟调整水域15片,其中回填区6片,回填面积1.66 km2,开挖疏浚区9片,面积2.42 km2,整治岸线12.90 km,恢复调蓄库容约2 000万m3,新增防洪库容约50万m3。东苕溪片防洪工程布局见图3。

图3 东苕溪片防洪工程布局示意图

4.2 东部平原片防洪排涝对策

东部平原片防洪排涝遵循“高档、外排、中疏、内蓄、抬高”的思路,通过西险大塘提标加固工程,提升东部平原片抵御东苕溪洪水的能力;通过新辟南排通道,整治排涝河道,增加调蓄水面,局部抬高地面,形成“两横两纵骨干河网、中部连通河道、新增南排钱塘江口门”的总体排涝格局。

4.2.1 西险大塘提标加固工程

通过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提高东部平原片防洪能力至200 a一遇,保障区块内防护对象安全。西险大塘(含南湖东围堤)自南湖东围堤至杭州、德清界共44.60 km,按200 a一遇洪水标准进行加固,堤防工程级别为1级,堤顶宽度为8.00 m。

4.2.2 河道整治工程

科创大走廊平原区块防洪排涝骨干河道基本呈“两横两纵”分布。“两横”即梧桐港 — 沿山河、余杭塘河;“两纵”即闲林港 — 九曲港、五常港 — 女儿桥港。

在现有水系格局基础上,对骨干排涝河道格局进行局部调整,使现有的行洪排涝河网系统更加通畅合理。根据洪涝水走向,结合河骨干河道布局以及河道两岸现状和规划用地情况,结合杭余规〔2016〕16号文《关于要求加强我区城市线性基础设施管控的通知》、2004年《杭州市河道整治规划》,对规划区内的沿山河、余杭塘河等骨干河道进行拓宽。为了进一步完善河网行洪和汇水能力,对紫金港、何过港等67条一般河道进行拓浚。

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科创大走廊东部平原内河水位将降低0.03 ~ 0.04 m。

4.2.3 杭州城西治涝枢纽工程

杭州城西治涝枢纽工程是城西科创大走廊区域排涝的关键工程,其工程任务是排涝为主、兼顾生态配水。治涝枢纽工程排水通道进口位于西溪湿地樟树码头附近,通过深邃的方式穿越天目山路后,沿着百家园路至封榜山附近,随后采用隧洞的方式穿越紫之隧道,最终穿越至珊瑚沙水库北侧,接入拟建的排涝闸站,拟建的排涝闸站位于钱塘江九溪附近,排水通道总长约11.00 km,排涝闸站流量不低于200 m3/s,工程实施后,科创大走廊内河水位将较河道整治工程降低0.20 ~ 0.30 m。

4.2.4 湿地连通工程

治涝枢纽工程周边五常港河道规模较小,汇水能力较差,为进一步提升工程排涝能力,保障工程运行安全,拓宽方家桥港 — 顾家桥港,连通五常、和睦、西溪,加强3个湿地之间的过流能力。

4.2.5 低地围圩

东部平原片低洼地区主要有余杭区的通义长松、新伟塘北仓前等圩区共20个区块,现状圩区排涝总规模为33.83 m3/s。为保障区域内排涝安全,结合河道整治、杭州城西治涝枢纽工程、湿地连通等工程的实施,通过新增排涝能力、抬高地坪等措施,解决局部低洼区易涝问题。东部平原片防洪排涝工程布局见图4。

上述工程实施后,科创大走廊东部平原内的最高洪水位将大幅降低,绕城高速公路以东区域50 a一遇最高水位为3.80 m,绕城高速公路以西最高水位为4.10 m以内。工程实施后台汛期50 a一遇水位降落等值线见图5。

图4 东部平原片防洪排涝工程布局示意图

图5 工程实施后台汛期50 a一遇水位降落等值线图

4.3 强化管控

4.3.1 水域管控

上述防洪排涝工程实施完成后,科创大走廊区域水面率将达到11.8%,水域面积将达到26.40 km2。按照“严格控制、保护生态、分类管理、占补平衡”的原则,加强水域管理,不得缩减规划水域面积或降低河湖行洪能力。同时区域内应加强堤岸线管理,推进水域划界确权,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4.3.2 湿地管控

对科创大走廊范围内和睦水乡湿地、五常湿地水域面积及调蓄容积进行控制。和睦水乡湿地和五常湿地水域面积分别不少于现状的1.50 km2和2.00 km2,高程3.80 m以下的调蓄容积不少于1 050万m3。

5 结 语

提升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防洪排涝能力需综合考虑现状防洪排涝布局,与流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尚未规划充分衔接,结合区域自身发展需求,确定防洪排涝预期目标。同时,提升科创大走廊防洪排涝能力也是补齐区域水利“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实现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高效运行、管理先进的现代化水利管理体系的有利支撑和保障。

猜你喜欢

平原防洪科创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平原的草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