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毕业生就业反馈的高职《服装顾客消费心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06-18陈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毕业生服装顾客

陈诺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1 高职时装与零售管理专业毕业生问题反馈

该次的调研对象主要为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2013届12班的45位毕业生,以及相关企业用人单位。调研的目的是通过对进入社会工作满两年以上的该专业毕业生收集 “现阶段工作状态”及用人单位评价等该专业相关就业反馈信息。该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法与面对面访谈法。对调研结果进行梳理分析得出以下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显现问题。

1.1 离职率高

在被调查的45名该专业毕业生中,毕业至今已经离职一次以上(包含一次)的共21人,其中离职两次以上(包含两次)的共11人。短期内较高的离职率不光造成了企业人才培养成本的浪费,也不利于毕业生的工作经验积累。深入面对面访谈发现,造成较高的离职率原因主要在于毕业生对自身定位与实际工作贡献的不匹配以及对目前工作未来前景的不明确。

1.2 工作中缺乏吃苦耐劳职业精神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中不难发现,“90后”毕业生普遍存在工作中吃不起苦、缺乏克服困难的职业精神。大部分的“90后”作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充满家人的关心与呵护,缺少逆境下的历练。体现在工作中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挑大梁、担责任,遇到苦难容易退缩、逃避。

1.3 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

时装零售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强、对实践能力要求高的专业。但是在实际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馈中暴露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单一,学生面面俱到而无一技之长;教学要求低,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同时还存在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与企业的需求脱节,难以适应企业用人要求的反馈。因此作为用人单位,就需要对这类刚毕业职场新人投入大量额外的培训支出,还要冒着培训完了就离职的人员流失风险。

2 《服装顾客消费心理》课程教学困境

《服装顾客消费心理》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针对大二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在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设置。特别针对从事服装导购、品牌企划、服装陈列等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提供其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心理分析并加以专业运用的职业技能。针对前期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收集来看,现阶段的《服装顾客消费心理》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侧重理论教学

由于本身架构及内容属性的限制,《服装顾客消费心理》课程含有大量的理论知识点,其中又有不少知识点存在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情况,所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理论知识点进行打磨、消化又保证学生必要的实践训练存在一定的平衡难问题。经常会发生教师占用很多的课堂时间在对知识点的反复讲解上,从而必然导致实践训练的时间压缩。

2.2 教学内容脱离市场实际需求

在前期毕业生就业情况问卷调查以及用人单位面对面访谈中反馈显示《服装顾客消费心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与现阶段实际服装营销相关岗位需求有一定偏差。例如,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服装网购已经成为年轻的服装消费者主要服装购买方式,而课程内容设置中对于服装网购消费者的心理分析却涉及甚少,这对于毕业后从事服装网络营销相关岗位的毕业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内容缺失,也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3 基于毕业生就业反馈的高职 《服装顾客消费心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 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缩短教学与岗位需求差距

高校教师由于平日里繁忙的教学、科研任务很少有时间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经常出现与企业现阶段发展、用人需求的信息不对称,久而久之体现在教学上就是教学内容设计与岗位实际需求差距大。在与用人单位的面对面访谈中也碰到了一些企业抱怨毕业生没有办法“来了就用”,往往需要经过企业大力的培训投入情况。面对这种困境,高校教师必须从改变自身出发,主动走进企业,定期去企业学习最新的技术、企业文化、用人标准,以达到促进自身知识更新、拓宽教学思路的目的。针对《服装顾客消费心理》课程,教师需要走进服装企业,深入了解现阶段新零售大背景下,服装消费者线上线下购物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将这些最新的变化融入到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中。

图1 基本流程图

3.2 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灵活教学模式

针对毕业生就业反馈中教学内容、实践环节与企业的需求脱节现象与《服装顾客消费心理》课程面临侧重理论教学的困境,在该次教学改革中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便捷的教学APP的出现很好的为翻转课堂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课前由任课教师结合企业现阶段对岗位具体需求进行能力提炼,再进行如“微课”等素材制作,上传至蓝墨云班课APP供学生进行知识点预习并按要求填写“课前任务完成自测”。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对预习中碰到的问题与无法解决的难点进行小组讨论、模拟操练 ,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教师负责点评、个性化指导的工作。在课堂上实现知识点的内化与深入。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测验反馈情况,在APP上发布针对性的课后任务,由学生自己利用课后业余时间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对前期所学知识点的实践应用与巩固。这种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反馈与课程实际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训时间不足”的困境。

3.3 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培养良好就业心态,增强职业认同感

该专业毕业生较高的离职率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职业认同感的缺失。据部分离职毕业生问卷反馈,认为服装导购(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之一)是一个低门槛的职业,工作中的很多同事并不具备大学学历,总体素质不高。毕业生对服装导购的职业认同感不强这一调研结果对教师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师对职业素养目标设定时,需要明确提出对正确的职业观、良好就业心态的具体要求,并将这一目标时刻融入在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服装导购对消费心理影响”这个教学模块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服装导购虽然看似是个门槛不高的工作,但是真正优秀、专业且具备职业素养的服装导购可以起到影响消费者心理并为其提供的完美购物体验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体验到来自这个职业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4 结语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反应高校办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合理有效的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可以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将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融入《服装顾客消费心理》的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专业教师将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碰到的实际工作问题以及用人单位对最新人才需求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进而不断进行课程优化与改革,以达到提升课堂有效性、培养人才对口性的目的。

猜你喜欢

毕业生服装顾客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道具服装
豆腐多少钱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让顾客自己做菜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我卖个桃容易吗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