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为你生来就要成为的人
——评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

2019-06-18季华越

传记文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狂想曲西米亚皇后

季华越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准确说来应该是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莫库里的个人传记片,因为电影中并没有详细表现乐队其他三名成员的人生轨迹。弗雷迪·莫库里是皇后乐队的灵魂人物和精神支柱,尽管其他三名成员也代表了他们各自领域的顶尖水平,但真正让皇后乐队走上巅峰的或许是弗雷迪·莫库里华丽的舞台表演和高亢无比的嗓音。

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以弗雷迪1970至1985年这段时间的生活经历为原型,表现了他从一个机场搬运工到世界顶级摇滚乐队主唱的传奇经历。弗雷迪的扮演者埃及裔演员拉米·马雷克更是对弗雷迪有着深入细致的了解,凭借着惟妙惟肖的演技获得了2019年第91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除此之外,《波西米亚狂想曲》还在奥斯卡收获了包括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在内的三项大奖。与在美国上映初期的低迷不同,故事起伏并不强烈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将弗雷迪·莫库里的故事缓缓道来,给观众展示了天才弗雷迪音乐人生中的高光瞬间,留给人无尽余韵。

我行我素:天才或者异类

影片从1970年的伦敦开始展开,彼时的弗雷迪还是一个经常被人认成是巴基斯坦人然后被嘲笑的一事无成的年轻人,他一遍一遍地写着不会有人看到的歌词。而弗雷迪经常出入酒吧被父亲认为是不务正业。

一个人的成功,好像总是伴随着周围人的不理解。父亲不理解他的职业,唱片公司的老板不理解他的音乐,他的一生挚爱玛莉不理解他对自己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感情。影片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弗雷迪与他人生中最亲近的人之间的关系,这些人包括父母、女友、乐队成员等。在弗雷迪生日的家庭聚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着弗雷迪的照片,分享着弗雷迪小时候的趣事,他却好像置身事外,独自一人唱起了生日快乐歌,这正是弗雷迪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最好写照。弗雷迪不善交际,喜欢独处,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是他最舒适的状态。其实这源自于弗雷迪对于家庭出身的自卑,移民带给他的是一种归属感的缺失,这种缺失在他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站在舞台上的弗雷迪光芒耀眼,仿佛找到了真正属于他的地方。“当我知道他们在听我唱歌,当我知道我真的走进了他们心里,我就算想唱跑调都不可能。我如今成为了我生来就要成为的那个人,我什么都不怕。”在弗雷迪自己看来他是天生的歌者。

影片中反复提到父亲对于弗雷迪的期望:睿智、善语、良行,在影片一开始,弗雷迪对于这样的期望似乎不屑一顾,还反问父亲从这样的人生信条中得到了什么。叛逆是弗雷迪作为主人公在影片前半部分的主要特点,不仅改掉了父母原本为他起的名字,大胆前卫的穿衣风格也体现了他十足的个性。然而影片想要着重展现的正是弗雷迪由叛逆到回归的转变过程,这也从侧面表现出了歌曲《波西米亚狂想曲》想要述说的主题,因此电影以《波西米亚狂想曲》来命名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故事重点表现了弗雷迪从无名到成名过程中所遇到的个人困境,尤其是与乐队其他成员的分裂与重聚,也展现出了弗雷迪作为主人公的成长与改变。在电影中有两件事是对弗雷迪来说有着重大意义的,甚至可以说是故事的两个转折点——承认自己的性取向和得知自己罹患艾滋病。这两件事同时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难以承受的,但正是这两件事,让弗雷迪认清了真正的自己。

皇后乐队小有名气之后,开始了在全世界的巡演,在这个过程中弗雷迪与女友玛莉聚少离多,玛莉逐渐感觉到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却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弗雷迪发现了自己的性取向有变化后,一直小心翼翼,对于经纪人保罗的求爱也是颇为抗拒,但是他一直没有正视这个问题,直到玛莉质问他时,他才吞吞吐吐地说出事实。这之后,弗雷迪改变了造型,短发和胡子是当时一部分同性恋者的标志性形象,这也意味着弗雷迪的生活从此步入到新的阶段——他正式接受自己作为同性恋者的生活。弗雷迪做起了真正的自己,他搬进了更大的房子,但是周围的人却离他越来越远,乐队成员都结婚生子,玛莉也有了新的爱人,只有他还是孤独一人。为了掩盖他心中的空虚和寂寞,他办起了最奢华的派对,不顾成员们的警告反而冷嘲热讽。当弗雷迪与之后陪他走完最后人生阶段的伴侣吉姆赫顿第一次促膝长谈时,弗雷迪说他想用这些来转移自己面对空虚时的注意力,“它们让人难以忍受,所有的你以为已经甩在身后的黑暗又再次袭来”。这种感觉让弗雷迪想起还没有成名前的自己,因此他用纸醉金迷来掩饰自己。

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弗雷迪越来越害怕和不安,再加上经纪人保罗从中作梗,弗雷迪与乐队其他三个成员决裂,自己一人单飞。吉他手布莱恩对他说:“弗雷迪,我们是家人。”弗莱迪大声地回答:“不!我们不是!你们都有家庭、孩子、妻子,我有什么?”此时的他处于极度没有安全感的状态,而查出罹患艾滋病更使他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人生跌入了低谷。弗雷迪认为此刻的自己很糟糕:“你知道人什么时候会察觉自己已经腐烂了吗?烂透了那种。肮脏的小果蝇,来残渣上大快朵颐,但如今已经不剩什么供你享用了。”但玛莉的及时出现,让弗雷迪明白了玛莉和乐队成员的宝贵,他向成员们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道歉,四人又重新站在了舞台上,弗雷迪又做回了原来那个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皇后乐队主唱。

在不理解弗雷迪的人们眼中,他是个十足的异类,可是如果对他足够理解就会发现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他的音乐已经将他的人生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听过他的音乐之后,又怎能会不理解他呢?

超然世外:生活的“局外人”

电影中的人物关系都是围绕弗雷迪展开的,像一个立方的多面体,全方位地展现了弗雷迪其人作为一个天才,与周围人是如何相处的,而他周围的家人、朋友又是如何支持他的。

影片对于弗雷迪的父母并没有做过多的表现,通过几个小的细节就表现出父母与他的关系。在得知弗雷迪改名之后,父亲十分生气地说:“假装自己是别人不会有任何前途。”但是弗雷迪却不屑一顾,自顾自地唱着歌。母亲总是在这对隔阂很深的父子之间扮演着调和者的角色。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父亲看到弗雷迪在舞台上歌唱,明白了他一直坚持的梦想有多宝贵,看到了台下有那么多人沉浸在儿子的音乐之中,也理解了弗雷迪这么多年来的坚持。电影并没有将弗雷迪与父亲的和解过程做过多的表现,这一点从一定程度上看来有些不尽如人意,可能对于父亲来说,承认儿子在音乐上的天赋并且认可他,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激励事件”,只要站在他的背后支持他就足够了。而在影片的最后,弗雷迪也理解了父亲的用心,与父亲和解,成为了父亲期望的那样—— 一个“睿智、善语、良行”的人。

玛莉作为弗雷迪短暂生命中最挚爱的女性也在故事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就像弗雷迪在影片一开始对玛莉承诺的“我会一直照顾你的”,玛莉对于弗雷迪来说确实是十分重要的人,影片也从多方面表现出了这一点。当弗雷迪第一次来到玛莉上班的服装店,虽然错拿了一条女裤,玛莉还是鼓励弗雷迪试穿它,正是玛莉让弗雷迪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让他不再在意别人的目光,在舞台上做真正的自己。弗雷迪向玛莉坦诚了他的性取向,这令玛莉十分伤心。但此后,玛莉依然在弗雷迪身边支持他、鼓励他,玛莉仿佛是弗雷迪的灯塔,在他迷茫时给他指明方向。当弗雷迪离开了乐队成员,自己独自发展,经纪人保罗切断了他与其他人的联系,他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玛莉的及时出现,说他“过分地燃烧自己了”,这才点醒了弗雷迪,让他与乐队成员和解,重新作为皇后乐队的主唱站上了舞台。而在现实中,弗雷迪后来成为玛丽孩子的教父,弗雷迪在去世之后将自己的房产和作品版权都给了玛莉,而玛莉如今依然和家人住在弗雷迪留给自己的家中,按照遗愿,玛莉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知道弗雷迪墓地的人,两人超越爱情的伟大情谊令人动容。

有人这么评价皇后乐队:“这四个人是一个坚固的家庭。”不仅是弗雷迪,整个皇后乐队都与同时代其他的摇滚乐队不同,唱片公司的经纪人第一次见他们时问道:“你们与其他那些想成为摇滚明星的乐队有什么不同?”弗雷迪这样回答:“我们四个格格不入,没什么归属感,我们为其他格格不入的人演奏,那些总是待在后面,心里清楚自己格格不入的异类,我们是属于他们的乐队。”

音乐对于皇后乐队的四人来说,更像是一种实验,他们想要做的不仅仅是人人都爱的音乐,更想要通过音乐来不断挑战和超越,从而突破自己的界限。影片从多个方面体现出了这一点。当乐队第一次录专辑时,几个人在录音室彻夜不眠,用各种乐器、道具和不同的人声创作歌曲。而当百代唱片的老板认为长达6分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注定不会流行时,四个人毅然决然离开。正如影片中反复提到的,皇后乐队的四个人,比起同事,更像是家人。他们自己说:“我们是家人,但是又各不相同。”能够包容不同的色彩,或许就是皇后乐队能够长久走下去的原因。

音乐之外:波西米亚的狂想

影片开始于1985年那场著名的“拯救生命”演唱会,也结束于此,从舞台到观众,通过影片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现场。1985年的“拯救生命”演唱会在当时来说可谓是巨星云集,这场演唱会由歌手鲍勃·盖尔多夫等人发起,是一场致力于消除全球贫困的慈善演唱会,参加演出的除了皇后乐队之外还有麦当娜、U2等许多当时世界级的歌手和乐队,这场动员了9万现场观众,近15亿电视观众,持续了16小时的演出,最后筹集到了8000万美元的善款,在当时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影响。皇后乐队在这场演唱会上带来了震撼人心的表演,是此次演出停留在舞台最长、演唱曲目最多的乐队。在20分钟的演出过程中,他们把现场观众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电影中近乎完美还原了这场伟大的演出,掀起了全片高潮,展现了音乐作为影片主题所带来的巨大魅力,令观众感受到了无尽的享受和感动。

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剧照

除此之外,影片中出现了皇后乐队几乎所有的代表歌曲,这些歌曲出现的场景都恰到好处,不仅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人物在当时的心理状态,通过重新演绎的舞台演出和歌曲背后的故事,熟知歌曲的观众能够获得不一样的感动。当弗雷迪第一次以皇后乐队主唱的身份站上舞台时,面对台下一脸怀疑的观众,他在唱《Keep Yourself Alive》时改动了歌词,这时的弗雷迪想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歌词也恰好证明了他的所想,而台下的观众也被弗雷迪与众不同的气质吸引,享受着舞台。《波西米亚狂想曲》既是影片的片名,也是皇后乐队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长达6分钟的歌曲中包含5个章节、4种元素,融合了钢琴、摇滚、合唱、歌剧在内,时而婉转时而激昂地讲述了一个孩子由向母亲倾诉、忏悔到审判、反抗再到接受、顺从的故事。影片也详细地表现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诞生过程。《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旋律一直存在于弗雷迪的脑海之中,在皇后乐队成立之初,弗雷迪就在玛丽面前弹出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简单旋律。1975年,乐队为了筹备新专辑,住进了洛克菲尔德农场的一所房子,弗雷迪听着成员们的争吵,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田野,突然有了灵感,创作出了这首独一无二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当唱片公司的老板质疑皇后乐队的挑战时,他们这样回应说:“我们将融合不同流派,打破界限,……没有哪一种音乐能概括我们,没人知道皇后乐队代表什么,因为它不只有一种解释。”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张专辑,更是一种体验,这首歌仿佛就是皇后乐队的真实写照,混搭、多元,但是结合在一起却是近乎完美的和谐。

音乐是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音乐不仅是影片故事发展的线索,还原了皇后乐队许多歌曲诞生背后的故事,同时,对于这些经典歌曲和演出现场的再现,也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视听效果,给观众带来了仿佛亲临那个时代的视听享受。

虚实之间:“不完美”的故事

作为一部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于弗雷迪·莫库里人生经历百分百的还原,而是为了使故事更加符合电影的发展,做了一些与真实故事不太相同的改编。这种改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增加了电影的观赏性与故事的完整性。

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中最引起争议的就是改变了弗雷迪真实的人生轨迹。实际上,弗雷迪被确诊为艾滋病的时间是1987年,电影中却改为1985年。这样的改动引起了皇后乐队歌迷的不满,但这样的修改,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让整个影片停留在了弗雷迪本人以及皇后乐队最辉煌的时刻,这样的虚构比起略有些残酷的现实来说多了几分浪漫色彩。不仅如此,弗雷迪本人也不想让世人发现他那脆弱的一面,他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得精彩。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直到1991年去世前一天他才对外宣布了自己患病的事实。这样改动时间线,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弗雷迪本人的生活态度。

除了为了保证故事完整性而做的必要的改动之外,电影在皇后乐队成员布莱恩和罗杰的参与下,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建立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之上,并且最大程度还原了1970至1985年间的各种场景、服装和道具,尤其是最后“拯救生命”的演唱会现场,从喝水的纸杯的摆放位置到弗雷迪走路的步伐,都做到了精准还原。

在电影中扮演弗雷迪·莫库里的拉米·马雷克对弗雷迪进行了“复制粘贴”级别的模仿,从外在气质到性格神态,为了达到最好的表演效果,拉米还曾与布莱恩和罗杰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拉米对于弗雷迪细致入微的模仿也令两人感到恍惚,“有时候我会忘记拉米不是弗雷迪”。凭借如此深入人心的模仿与表演,拉米·马雷克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等在内的多个奖项的最佳男主角奖。

传记电影并不是纪录片,不可能将主人公真实的生活经历做到丝毫不差地呈现。“一部传记电影,绝不只是将某位大人物搬上荧幕就圆满了,而是要让观众通过电影了解到传记的主人公普通人的一面,他们的痛苦和挣扎,那些能与我们每个人共情的细腻情感的表达,才是一部好的传记片评价的基本标准。” 因而,《波西米亚狂想曲》虽然并没有完整地展现弗雷迪·莫库里的人生经历,但是在某种意义上,电影却将弗雷迪的人生态度、他作为普通人的困惑与挣扎、作为表演者的慷慨激昂与热情洋溢,完美地传达给了观众。

所谓伟大,既是独特,又是平凡。影片中的插曲,也是皇后乐队的歌曲《Radio Ga Ga》中这样唱道:“不要变成背景中的噪音,你是孩子们玩耍时的背景衬托,他们不了解你,他们不在乎你,但当你不在他们依旧会抱怨,你曾拥有时间,你曾拥有力量,你还没有经历你最辉煌的时刻。”或许这也是影片想告诉我们的,或许你不被人看好,或许你还没有成功,不要灰心,坚信自己的梦想终会实现,因为你注定要成为你所要成为的那个人。就像电影中弗雷迪·莫库里说的那样:“我是谁由我做主,我要成为我生来就要成为的人。”

猜你喜欢

狂想曲西米亚皇后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波西米亚狂想曲
为什么皇后镇被称为“冒险之都”?
日天皇退位后皇后或改称“上皇后”
皇后不能自称“哀家”
皇后“投球”
波西米亚浪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