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力量与力量耐力的教学方法
2019-06-17李少新马立军吴键
李少新 马立军 吴键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以“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为主要目标,将体能练习的教学方法与课堂实际相结合来促进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分析快速力量与力量耐力和青少年学生之间的关系,预期设计出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能课堂,力求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组织形式不僵化且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发展学生的肌肉与神经之间的连接,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肌肉力量,并最终培养学生能够养成合理进行身体练习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能力。
二、教材分析
快速力量是肌肉快速发挥速度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快速力量指数=力量的极值/达到力量极值的时间。快速力量也包括爆发力,通过练习快速力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力链传递,增强学生自身蹬地发力的动作效率,从而减少在较为强烈的体育运动中遭受到的运动损伤。
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耐力指数等于练习器械的阻力(公斤)乘以动作的次数,即力量耐力指数=练习阻力×重复次数,通过练习力量耐力能够促进学生在持续的体育锻炼中的耐受力,避免由于中等强度的练习时间稍长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认为,在体能模块教学中快速力量与力量耐力学习主要有以下作用: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力量素质;预防青少年在中等强度运动中出现的运动损伤;提高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动力链传递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本课为新授课,主教材选用了无器械的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练习,练习内容有“神经激活”“直膝分腿—手撑地前进”“大垫子—左右连续跨跳”“蜘蛛爬”“小欄架—左右跳跃”等力量练习,为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神经激活、上肢与下肢相结合的力量练习、躯干支柱力量的爬行练习、以支撑与冲刺相结合的游戏练习、放松部分。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级男生,人数32人,学生处于快速力量与力量耐力发展的敏感前期,此时的青少年学生多为9~10岁之间,并未进入到真正的青春期,相应的激素分泌没有陡增,因此主要通过锻炼学生的神经与肌肉之间的衔接来提高其自身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针对学生身体特点,采用上下肢交替进行练习的教学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快速力量和肌肉耐力水平,促进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坚强意志品质。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当学生面对教材中较为困难的快速力量练习时,教师会采用语言激励的形式,同时在交换动作的衔接过程中运用音乐形式来提高学生锻炼力量素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