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培养的《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改革与实践

2019-06-17朱维琴王娇娇张杭君金仁村倪伟敏丁颖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改革

朱维琴 王娇娇 张杭君 金仁村 倪伟敏 丁颖

摘要:结合环境科学及工程人才需求的趋势,针对环境化学实验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改革“单向教学评价模式”为突破口,通过课前预习评价、课堂过程评价、实验报告及期末考试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多元化主体教学评价及新型交流平台构建等,有效提高了学生在环境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环境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274-02

一、《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教学中,环境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环境化学实验则是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获取信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1]。相对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2],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普遍现象是多理论、少实验教学,其结果是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的社会效益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工作能力与水平[3]。因此,对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改革与引导,以真正实现培养环保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校《环境化学实验》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使学生成为成功者、参与者和反思者。目前,我校环境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体现在实验讲义的网络教学、实验内容教学现场化、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将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创新相结合等[4],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环境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然而,目前我校环境化学实验课程“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单向教学评价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平时成绩评价形式过分强调结果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目前平时成绩一方面主要基于学生的出勤率统计结果,然后由老师进行评分,另一方面主要为实验报告的优劣评价。这种评价结果造成学生重视课堂前的签到而忽视实验过程中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掌握;亦会导致学生只重报告,忽视操作过程,不能促使学生重视科学实验的过程,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无法避免实验报告抄袭现象。因此,实验教学评价的重心应更加关注学生求知、探究的过程。

2.实验报告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健全。通常实验报告成绩都是教师通过审阅实验报告和实验数据后给出,但这一做法并不能很好地应用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考核,因为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重点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动脑构建实验方案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实验的考核不应仅仅局限于最后的实验结果,而应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实验预习、方案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以及最后的实验现象和误差分析(或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等。

3.以教师为主的单向教学评价方式,难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控制。现有评价的主体是任课教师,而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存在评价活动中主客体分离现象。同时亦忽视了学生间的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这样,一方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不利于发挥评价的调节、激励、改进、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功能。

三、我校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多元化评价模式方面的举措

1.课前预习过程评价。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和内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预习报告,并上传至网络课堂;教师针对预习报告,提出质疑和建议;学生再根据建议进行方案的改进;学生通过“学习—问题—再学习”的方式,具备了独立实验的理论基础,进而实现自主学习和思考。

2.课堂实验过程评价。通过设置实验过程考查,使学生树立严谨、规范和独立实验的意识和行为。具体方法是将每一次实验过程评价分为仪器操作、试剂取用、观察记录、结果分析、清洁卫生、合作精神、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态度、节约物品、考勤纪律等。以实验操作为例,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规范各种操作,主要考查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以及做实验的条理性和系统性。最后再将每一次实验平时成绩评价合成为一个平均成绩。

3.构建实验报告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实验报告评价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还体现了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一般性实验报告评价时主要根据实验报告中相关资料查找是否丰富、实验原理叙述是否详细、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实验数据是否正确和真实、实验课后反思是否深刻等情况给以评价。对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采用小组协作学习后公开汇报交流的教学模式,针对设计性实验报告,增设团队协作精神评价和实验报告汇报总结效果及探究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由学生互评和自评来完成。

4.期末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期末成绩由期末笔试和期末操作考核共同构成。笔试考核内容主要涉及实验仪器和试剂的使用常识、实验操作技能的基本问题、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成败关键、实验注意事项、异常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处理、有效数据的应用等。操作考试分类指标体系包括: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实验组织纪律性、实验整理及卫生习惯、实验数据观测与数据记录等。

5.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的特点在于让学习者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个人及同伴共同参与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具体的分配方法为平时预习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实验课堂过程评价及部分实验报告成绩(评定由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共同组成。学生自评方式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6.建立新型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相关实验操作视频和实验方案等,供学生自学和参考。同时,通过环境化学实验网络课堂交流区的议题发布、作业布置、作业统计功能,QQ群及讨论组等,建立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新型交流平台,方便学生交流和咨询。

四、我校环境化学实验课程多元化评价模式实施效果

我校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多元化评价模式实施之前,学生平时成绩优秀率、良好率和合格率分别为100%、0%、0%,而多元化评价模式实施之后则分别为74%、20%和6%。学生平时实验报告的优秀率和合格率亦均有所上升。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的优秀率、良好率和合格率由改革前的30%、44%和26%,变化为26%、63%和11%。因此,我校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多元化评价模式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分布更为合理,使学生期末总评的良好率以上成绩比例明显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在环境化学实验课程上的学习效果。

五、小结

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教学中,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通过课前预习评价、平时课堂过程评价、实验报告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及期末考试分类指标体系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及新型交流平台构建等,有效强化了学生在环境化学实验课程上的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合理的实验课教学过程多元化评价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建民,叶兴南,郑志坚,董文博.环境化学实验课程可持续建设模式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2,(01):127-129.

[2]周雅露,管水能,熊亚洲.试析高校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5):78-79.

[3]段孟常,鄧正才,沈志.基于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评价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4):1672-8874.

[4]朱维琴.WPBL教学模式下环境化学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C].第七届高等学校环境论坛,2012.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