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19-06-17徐燕刘永生
徐燕 刘永生
摘要:《太阳能发电技术》作为光伏产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主要讲述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系统设计、配件选型及系统安装维护等相关专业知识。该课程具有十分鲜明的节能环保理念作为背景,可以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节能环保意识、爱国主义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仅传授了专业知识,还能引导学生深切体会所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与职业使命感。
关键词: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161-02
一、引言
教育,顾名思义包含“教”和“育”,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教书”和“育人”。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教书”上面,忘记了“育人”也是教学中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
也有人认为,学校有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来完成“育人”的教育目标,其他专业课的老师没有必要承担这一任务。这就是常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化”,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往往“两张皮”,不能融会贯通[1]。针对这种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其要求就是让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专业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这就是所谓的“课程思政”,不再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政课程”。“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换是个重大的转变,不再是教条式的宣读思政教学内容,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2],充分体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从而構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二、大学理工类专业课教学现状
大学理工类专业课程涵盖了较多的理论概念及复杂公式,因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往往把绝大多数课时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而忽略了对课程当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与传授[3]。
另外,目前理工科的教师大多数都具有博士学历,学习期间一般从事的是基础研究工作,且研究领域较为狭窄。这导致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很难对科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最终,课堂教学变成教师对知识的强行灌输与学生的被动接受,使得课堂变得无聊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下降,课堂效果十分不理想,其结果就是在考试中会出现大量不及格的现象。而“课程思政”则要把把德育的核心内容有机分解到每一门课程,尽可能在枯燥乏味的知识点中穿插一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理论联系实际,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课堂知识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三、《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我校应用物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太阳能发电技术》,作为培养光伏产业人才的基础性课程,主要讲述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系统设计、配件选型及系统安装维护等相关专业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电力设施建设、电能输送、电能利用的现状,从而认识到新能源发展与利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一)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背景——节能环保教育
推动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即便是这些导致环境恶化等诸多“恶果”的常规能源,也即将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被各个国家都列为国家战略,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则成为新能源的首选之一。相比常规一次能源,太阳能发电十分清洁,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不利影响。学生通过对目前地球资源的存储量数据的了解,对目前整个人类社会环境的认识,深切了解节能环保对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的建立,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专业荣誉感和职业使命感。
(二)偏远地区太阳能的利用——爱国主义教育
太阳能发电的利用分为并网和离网两种。离网系统的特点是自发自用,使用起来较为灵活。比如,位于地广人稀区域的游牧民族,地处偏远的荒岛、深山等处市电的利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离网太阳能发电的应用则是很好的补充。
课堂选取央视纪录片《詹娘舍哨所》视频片段,视频中第一个画面就是矗立在悬崖峭壁上的哨所屋顶,一位士兵在清扫屋顶搭建的太阳能光伏系统上的积雪。哨所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亚东县境内,海拔4620米,四周全是85度坡度的悬崖峭壁。哨所房顶安装环保太阳能发电设备。据介绍自从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后,哨所陆续配备了熟食真空冷却机、果蔬保鲜真空预冷机和冰箱冰柜,使得住所官兵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该视频片段不仅展示了太阳能发电在偏远无电区域的重要性,表现了光伏组件不能被覆盖遮挡的基础科学知识。同时也展示了我们国防官兵艰苦的戍边条件,学生从中可以深刻的认识到国防官兵在常人无法忍受的艰难环境中,孤独着也伟大着。正是由于这些人们的付出,才换来了我们大多数人在和平的环境下幸福的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
(三)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发展历史——科技创新教育
太阳能发电的基础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越高,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就越低,越有利于光伏发电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因此,最近这些年基础研究领域对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从第一块锗半导体上做成的太阳能电池1%的转化效率,到目前转换效率接近30%的叠层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家进行了无数的尝试。一方面从可能提高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各种可能性出发,进行材料设计,进行实验验证。另一方面还从提高入射太阳光强度的角度着手,设计了聚光光伏发电系统,有效地将光伏发电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40%以上。这个过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很好地体会科技创新的思路与方法,掌握科技创新的要素,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真切地体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增加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与动力。
四、结语
在社会多元化价值交织、渗透的复杂背景下,单纯或过度依赖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亟需发挥多学科优势,全课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的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在知识传授中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引领。
我们在未来的《太阳能发电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遵循这一指导思想,进行专业课程知识教学的同时融入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科学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科学价值观并形成基本的职业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晖,颜维琦.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6-12-12(008).
[2]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科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管理,2018:119-122.
[3]初文华,张健,李玉伟.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