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卓越计划”的水利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2019-06-17董玉文苏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卓越计划课程设计

董玉文 苏琴

摘要:“卓越计划”强调工程教育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围绕“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为例,开展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学生对改革后的课程设计教学效果比较满意,改革措施对强化工程实践训练、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有显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卓越计划;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115-02

一、前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在我国已经实施多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依据‘卓越计划培养标准,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1,2]。围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強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基于面向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对课程设计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显得非常迫切[3,4]。本文以重庆交通大学《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课程为例,开展了水利类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希望对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有所裨益。

二、当前水利工程类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理念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是对其进行的补充,一定程度上对课程设计的重视不够,课程设计学时受到严重压缩,致使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间不够,内容浅显,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很多学生对课程设计也认识不足,不重视课程设计,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很多学生对课程设计敷衍了事,为完成任务东拼西凑,甚至还有学生不动脑筋直接照搬、抄袭其他同学的课程设计。

2.工程经验缺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实践性内容的多少,对于学生能否独立完成设计并保证设计质量关系重大,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工程设计有较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不仅仅是熟悉各个知识点。但是,近年来高校年轻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加,一大批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力军。由于这些年轻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缺少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的训练,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在指导学生的设计时有些底气不足,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训练。

3.设计内容与实际脱节。一般情况下课程设计的选题均由指导教师确定,但由于教师所掌握的工程资料有限,课程设计的选题往往是已使用多年且比较陈旧的题目,导致课程设计形式单一。并且设计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学生在整个设计中不接触实际场地,没有地形、水文、气象等基础数据分析的概念,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只是按照设计任务书及课本内容照葫芦画瓢,导致他们的设计方案纯属“理论型”,远远不能实现实际工程具备的功能及承担的任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4.设计教学管理不善。首先,由于目前高校师资缺乏,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一个老师往往负责一个班甚至几个班的学生,基本上一个班学生共用一个题目,导致一些学生不积极参与课程设计、直接抄袭他人设计成果。其次,学校对课程设计没有对毕业设计那样管理严格,对课程设计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目前,课程设计的考核大都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情况来评定最终成绩,缺少对课程设计过程的考核,导致教师在评定设计成绩时缺乏甄别,极易出现评分不公的情况。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设计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入选“卓越计划”的专业之一,《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为适应“卓越计划”培养目标,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选择《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开展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主要措施如下。

1.措施并举,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为例适应“卓越计划”培养目标,课程组采取了以下措施,提高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①每年安排1—2名教师利用暑假等空余时间到设计院、施工单位进行锻炼,丰富自身的工程实践经。②与重庆市的几个水电设计院合作,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多项小型工程设计、除险加固设计,通过工程实践,提高青年老师的工程经验。③不定期邀请设计院、企业、高校的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拓宽青年教师的工程视野。

2.以实际工程为依托,课程设计命题多样化。以2014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为例,开展了课程设计命题方式改革。积极与设计单位联系,收集大量重力坝设计基础资料,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命题,通过选择不同的坝址、坝线、特征水位、泄洪方案等参数,尽量做到内容充实、参数多样化,做到一人一题,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设计题目从源头上减少抄袭现象的发生。

3.改进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加强设计过程监督。

①指导教师配备。为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学院充分调动师资力量,安排除任课教师以外的其他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辅导与答辩工作,保证每个老师指导一个班。②答疑过程安排。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间、指定教室参加设计、答疑工作,其他时间自由安排。为减少指导老师的人均工作量,首先由指导老师为学生布置设计任务,讲解设计的总体思路,然后每天安排两名指导老师在指定的时间段轮流到教室进行指导、答疑,共性问题课堂讲解辅导,个别问题一对一辅导,每次答疑时间不少于两小时,这样安排不仅能保证答疑工作细致、到位,而且对督促学生完成设计有一定效果。

4.加强课程设计过程管理,建立综合考核与评价体系。①平时成绩与设计成果并重。认真记录学生的考勤、答疑表现,成绩评定采用平时成绩与设计成果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平时成绩占20%、设计成果占60%、答辩成绩占20%。②考勤采用打卡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到规定教室进行打卡,并参加指导、答疑,要求答疑时间段开始、结束时各打卡一次,两次打卡时间间隔不少于120分钟,最后根据每天的打卡记录评定考勤成绩。③行设计成果答辩。对基本概念、设计思路、知识点、绘图方法等进行口头提问,了解学生对设计过程的掌握程度,给出答辩成绩。

四、改革效果

为了客观掌握课程设计改革效果,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对《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77%的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方式比较满意;81%的学生认为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合理;7%的学生认为有抄袭现象,抄袭现象显著降低;82%的学生认为平时成绩考核采用打卡制对督促学生参加答疑、按时完成设计有良好效果;89%的学生认为成果答辩对促进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有一定效果;92%的学生认为成绩考核组成比例较合理;39%的学生认为本次课程设计的总体收获较大,59%的认为有一定收获。调查结果表明,上述课程设计改革措施对有效杜绝抄袭现象、强化工程实践训练、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有显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115066.html.2011-02-18.

[2]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7):4-5.

[3]崔刚,陆勇.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之架构[J].江苏高教,2012,(5):97-98.

[4]董倩,刘东燕,黄林青.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77-80.

猜你喜欢

水工建筑物卓越计划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