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儒家文化的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6-17马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儒家文化人才培养模式

马宇

摘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立足我国传统文化优势,在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儒家文化,培养具有儒家文化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儒家文化相关课程开设不多,经管类专业更加偏向于就业能力、创新创业,缺乏真正有效的传统文化熏陶。应该通过传统文化课程改革实践,形成以传承儒家文化为抓手,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儒家文化;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062-02

一、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树立文化自信。高等教育是民族优秀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中华民族坚持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等教育各环节。立足我国传统文化优势,在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儒家文化,培养具有儒家文化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中,存在重技轻道、重物轻人、重利轻义等深层次问题。这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缺失关系密切。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很多都进入了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以及政府、营销、财务等领域工作,从事的是与商业有关的工作,需要较高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而这又是以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基础的,加强儒家文化教育是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中的必要选项,良好的儒家文化熏陶是职场成功的必要条件。对经管类专业人才不仅要求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优良的品格、高尚的德性修养,德行兼备。

同时,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财富意识、商业意识强,但对儒家文化的了解较为肤浅,一些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道德意识,但在行为上却出现突破道德底线的现象,例如考试作弊、作业抄袭、借钱不还等;一些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团队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还有一些学生性格压抑、自闭,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通过加强儒家文化教育可以使得学生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良好的心态、更高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克服掉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不良习性,有利于塑造出道德高尚、境界较高的成功商业人才。同时,加强儒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经管类专业健全学生人格,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尚未达到社会的要求,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在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儒家文化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儒家文化相关课程开设不多,即使已经开设的此类课程也没有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有机融合。经管类专业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学习,轻视通识教育的倾向,认为儒家文化教育和就业关系不大,重视程度不够。在学习中教师和学生更注重短期应用方面的知识,对于一生都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传承教育不够,往往忽略在专业课程里渗透儒家文化精神,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重视“利”和“术”的东西,对“义”和“道”重视不够,从而很难培养出具有儒家精神的、重视道义的人才。另外,不少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对儒家文化课程的高度认识不足,仅仅把儒家文化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而相当部分学生对选修课的修习只是为了学分,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差,导致这些课程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2.儒家文化相关课程的师资配置和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由于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在师资配置方面存在问题,例如,缺少专门研究儒家文化的教师、对相关老师的培训不足、从事儒家文化研究和授课的教师地位较低等。另外,在儒家文化课程授课方面存在不够生动、不灵活、与现实联系少、与专业相距远,不能因材施教等问题。因此,需要相关教师认真研究儒家文化,紧密联系实际,联系经济管理专业内容,结合具体事例,将课程讲授得生动,讲出课程的价值和趣味性。对教师的重视程度以及授课质量不足,一方面与教师自身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经管类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倾向有关。

3.高校中儒家文化教育的氛围不足。第一,儒家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少,校园文化不够浓厚。不少经管类专业的课外活动偏向于就业能力、创新创业,缺乏真正有效的传统文化熏陶。一些经管类院校的图书馆能借到的儒家文化方面的书籍不多,学生更偏爱实用性、表面化的快餐式阅读。第二,很多教师的文化素养不高,尤其是受儒家文化教育较少,不能做到经典篇章信手捏来,无法教化学生于无形之中。第三,高校中普遍缺少研究儒家文化的学生社团。多数人对儒家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以儒家文化为纽带与核心的学生社团偏少,导致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很难受到儒家文化深入和系统的熏陶。

三、未来努力的方向

1.加强儒家文化课程设置。在大学课程中增加儒家文化相关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增加课程的数量,让学生具有可选择性,另一方面,也应增加儒家文化课程所占学分比例,增强儒家文化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传统文化课程改革实践,形成以传承儒家文化为抓手,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儒家文化传承与经管类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一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经济管理人才。

2.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实践,形成充分体现儒家文化特征的经管类人才培養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增加与儒家文化相关的通识选修课程,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丰富专业课程内容,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增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模块和案例;改革教学方式,灵活采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3.通过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践,建成促进儒家文化传承与经管类人才培养中有效结合的组织保障体系和活动机制。通过建设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凝结有儒家文化特色的管理及商业文化,汇聚政治思想课程、人文课程和传统文化课程的合力,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情操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加强对儒家文化课程师资的培养和培训。要想很好地传承和传播儒家文化,就必须有一大批业务素质过硬、思想素质过硬、教学态度良好、教学方法先进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师,因此,就需要对现有儒家文化课程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教学方法培训等,从而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授课效果,让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儒家精神的、义利分明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

5.营造良好的学习儒家文化的氛围。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儒家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儒家文化的氛围。增加有关儒家文化的课外活动,例如增加相关的学生竞赛、增加儒家文化方面的学生社团,还可以通过提供专业教师的文化素养,让儒家文化渗透于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

总而言之,通过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增加儒家文化课程设置、强化传统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儒家文化的氛围、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凝结有儒家文化特色的管理及商业文化,从而培养出不但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道德高尚,具有儒家文化精神的商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绘芳.中国传统金融文化当代传承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2]董华平,干杏娣.我国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传导效率研究——基于银行业结构的古诺模型[J].金融研究,2015,(10).

[3]字惠云.财经类高校大学生德商教育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01).

[4]杜欣玥.当代大学生儒家文化认知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7,(05).

[5]徐昱东.FDI、贸易开放与CO2排放:以山东省为例[J].科研管理,2016,(08).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儒家文化人才培养模式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