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过程性考核 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2019-06-17韦勤
韦勤
摘要:在大学生思政课程教学中应注重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加强过程性考核,发挥好考试考核的激励功能,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改革;过程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047-02
如何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给出了明确而系统的答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对照习总书记的工作要求,日前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强调要把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更加重视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提升是个系统工程,除了提高讲授的“亲和力”,形成引力,还需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与引力、拉力配合的推力作用。本文将结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从考核方式的改革及完善的角度思考如何贯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基本精神,进而打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攻坚战。
一、因事而化,“引力”与“推力”结合
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首要的任务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内容为王;其次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有到,什么原因呢?内容不适应他们的需要,主要可能是“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所以亲和力就差了,抬头率就低了。[1]只有精准把握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成长特征,主动对接大学生的现实关切和理论诉求,尽可能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案例、话语体系和呈现方式,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道理讲清楚、讲透彻、讲鲜活,才能增加思政课的魅力,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把学生注意力从手机上吸引到课堂学习内容上来。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伴随着互联网和市场经济成长的“95后”大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对个人未来发展是否直接有用往往成为用心学什么的判断标准,功利主义的倾向往往导致了学生们对思政课的偏见,认为思政课不是在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而只是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情形下,不少高校思政课又都是采取开卷考试,学生可以抄书、抄笔记,所以过关还是非常容易的,结果可想而知。有些学生便不再重视这门课,认为没必要在此门课上花更多的时间,不但课下不复习,就是在课堂上,有相当多的人也不把全部精力投入进来。在课堂上,看专业书的、看杂书的大有人在,平时的作业,也有人从网上下载。[2]显然,考试考核的正向功能缺位是思政课课堂抬头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考试考核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形象地说明了考试可以有效形成对学生重视学习的杠杆作用。考核成绩优秀,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成就,这种“成就欲”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激励和压力互相转化,压力转化成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现今在各级学校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中,考试成绩仍然是首要的评价依据。在高校,评优评奖、学生干部选拔、入党毕业选调等都与学习成绩挂钩。因此,学生对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视的。[3]学生要分现象的泛化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对考核成绩重视程度。近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1名高校在校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5.4%的受访在校生承认自己向老师要过分。[4]有效的考试考核是提高抬头率的内生动力和推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和完善考核方式去激活学生主体性与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
教与学,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两个方面,需同时发力才能见到效果,因此,思政课的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一直以来就是思政课建设的重点之一。2015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关于教学方法就提出了“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手段”“要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全面准确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今年教育部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再次明确强调“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闭卷统一考试须集体命题,不断更新题库,提高命题质量。”由此可见,考核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提高思政课抬头率不可或缺的环节,增加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亲和力同时必须辅之以教学手段的改革,发挥好考试的激励功能,唯有推拉结合,形成合力,方能提高效果。
二、因时而进,从终结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
当前思政课的考试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有二,其一是结构比例设置不合理,过于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结果是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突击,死记硬背或抄抄写写通过考试;其二是考试评价方法单一及评价结构不完整。其实,思政课考试考核方式的这种缺陷在高校带有普遍性,因而也成为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近年来,不少高校已不断加重平时成绩的比重,更有甚者,在某些学科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已达半数以上。以中南财经大学为例,为督促学生平时用功,校方鼓励加大平时成绩在整个课程成绩中的比重。平时成绩涉及辩论、交流、研讨、论文等多个方面。往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部分课程的学生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本学期,该校超过50%的课程加大了平时成绩比重,有27门课平时成绩占到总成绩的60%。其中,《物理化学实验》与《思想道德与修养与法律基础》只看学生平时的实际操作和撰写的论文、报告。作为试点,该校金融学院本学期有12门课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以上。大二学生严林说:“这有助于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希望扩大试点范围,以便更好地惠及每一个学生。”[5]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认识到,高校课程教育方式应注重过程培养,平时成绩的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環节。
中南财经大学所代表的是高校正在进行中的过程性考核改革。所谓过程性考核,顾名思义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评价、给出平时成绩。过程性考核的实施,平时成绩与最终的考试成绩加权平均后作为本门课程的总成绩,颠覆了传统的期末比重过大,突出了平时考核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改变原来平时学习松散,考前才来突击的不良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平时分阶段不断地学习和巩固课程知识,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的平时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过程性考核的本质是对教学环节的完善和监督,强调了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内容及评价反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技能和学习态度的形成情况,结合过程性考核的结果,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能通过反馈,促进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很好地强化了对学生的日常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引导和督导。
思政课的过程性考核也已经起步,只是较之高校其他课程而言之节奏稍慢,这主要是受到思政课教师严重缺编、师资不足,教学班级普遍规模过大等客观条件的掣肘。根据2017年教育部组织的思政课大调查数据统计,班级规模超过100人的课堂占52.7%,超过200人的课堂占5.4%。有的学校思政课教师每周课时量甚至达到20—22节。[6]教师日常教学任务普遍繁重,一个期末考核的试卷在某些高校就要改1—2周时间,在此种状况下推行过程性考核,其工作量是教师难以承受的,是不切实际的。然而,转机就此出现,自从2016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迎来春天,师生比有了严格的新标准——1∶350,各地纷纷出台扩充思政课队伍的新举措,各校师生比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现代教育辅助手段的快速发展,诸如课堂派等APP的开发,也为思政课的过程性考核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使之愈发地具有了实施的可能性。
因时而进的局面已经出现,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考核向过渡性考核过渡,建立健全科学全面准确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考核的改革正当其时。
三、因势而新,创新思政课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性考核,不仅是学期考核比例的简单调整,更是考核评价方式的革新。过程性考核一般由学习表现、课程学习、阶段测评和综合测评四部分组成,考核形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出勤、课堂讨论、课堂互动、课堂测验等。目前,不少高校都在探索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将期末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丰富了试卷考核、论文考核、调研报告考核等期末考试形式,增加了网络考试、实践考核、专题研讨、主题发言、课外自学等过程性考核的比重。[7]
因势而新,构建思政课科学、全面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既要遵循一般规律也要着眼于当前思政课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的趋向,心到重于人到。在以往平时成绩考核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考核平时成绩是以上课出勤情况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为依据,其中的出勤记录甚至占到了平时成绩的40—50%。当前,思政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到心不到,虽然出勤了,却在课堂上写作业、玩手机、看视频、听音乐,课堂出勤并不能切实有效地反映出学习认真度。因此,需适时降低比例,不再成为学习态度认真与否的主要依据,占20%左右基本就可以了,而将诸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堂测验、专题研讨、主题发言等这样反映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形式作为重要依据,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学习态度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这部分占平时成绩整体份额的50%。
因势而新,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现如今不少的高校已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的学时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如博物馆、纪念馆的参观,社会调查和社会公益。正如陈宝生部长而言,“要引导我们的大学生学习我们党的基本理论。要把这种学习注入实践的活力,充分运用实践中群众的丰富创造。要和实践结合起来,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理论是来自于实践,是能够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理论和实践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筑起一个‘同心圆”。基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情形下,实践教学考核占课程过程性考核的30%左右,考核的内容包括考勤和实践作业的完成,如观后感,报告等,增强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重视度。
因势而新,传统与现代结合。随着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借助于科研人员开发的高科技教育管理系,思政课考核方式完全可以借助高科技技术的现代课堂与教师授课的传统课堂完美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过程性考核。目前不少的智能助教系统都具备向老师及学生提供便捷的班级考勤管理、课堂测验、课堂互动、作业在线批改、成绩汇总分析、课件分享、在线讨论等服务,有效地成为思政课教师过程性考核的得力助手。例如麦可思智能提供课堂教学考勤、随堂表現记录、班级通知栏等班级管理等功能,能够自动记录每位同学出勤信息。正式上课前5分钟,教师只要将签到二维码放在屏幕上,学生通过扫二维码自动签到,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签到情况并保存,迅速快捷,改变了传统大班课点名费时费力的状况。课堂派0秒收集作业,支持40多种文档直接在线批阅,且能查重,多维度快速了解学生作业情况,有效地杜绝学生网上抄袭作业的情况,节省了超40%教学时间。借助于高效智能教育手段与思政课课程过程性考核结合起来,与时俱进,让过程性考核方式更加新颖,更加严谨,更加切合当代大学生的需要。总之,借助现代教育科技手段,抓住今天思政课课程和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我们需要改变也可以改变以往平时成绩考核的简单方式,学习效果与学习态度,理论与实践并重。当然思政课四门课程也有所差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也要根据四门课程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过程性考核能够适应相应的课程,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仍然在路上。前不久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通过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是未来我国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思政课注重过程性考核教学改革更具有了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满怀信心,把握新的机遇,用足、用好、用活、用新课程考试与成绩评定这根“指挥棒”,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http://news.youth.cn/gn/201703/t20170312_9276705.htm
[2]徐妍艳,王红梅,李淑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现状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253.
[3]毛海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功能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83.
[4]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208/c1053-29812879.html.
[5]http://news.163.com/14/0310/15/7NFA3OCJ00014AED.html.
[6]王炳林.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质量的调研与建议[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7,(9):24.
[7]吴潜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7,(9):31.